■史宣勇 ■四川省煌鑫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7
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內,存在交叉作業、隱蔽項目等多種內容,促使主體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處于復雜、繁瑣的狀態,很容易引起質量缺陷或安全風險。因為高層建筑非常重視主體結構的施工效益,所以應該主動規范施工技術的應用,緩解主體結構的施工壓力,完善主體結構的施工環境,為高層建筑提供穩定、可靠的結構。
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工程,其可根據高層建筑的需求,設計不同的施工方案,但是其在結構類型方面,可以分為三種。
框剪結構,是指高層建筑主體結構中的框架剪力墻,其為最常見的一類結構工程,面臨著復雜的施工技術[1]。框剪結構中的主要施工技術是現澆法,其可維護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整體性,施工期間的工程量多,特別是模板施工技術的工程量,因此,在框剪結構施工技術中,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模板技術,如:滑模、鋼模板等,目的是優化框剪結構的施工技術,簡化框剪主體結構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技術。高層建筑主體結構中,如果選擇框剪結構,其在梁、板等施工方面,均可采用現澆法。
剪力墻結構在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中,也是一種使用廣泛的結構,技術操作簡單,施工的效率非常高。剪力墻結構的優勢多,不僅提高了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整體穩定性,還可確保主體結構的抗震性能,明確表明了剪力墻結構的施工優勢。剪力墻結構要嚴格按照高層建筑的要求安排施工技術,以免對主體結構的性能造成影響。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中的簡體結構,屬于特殊的一類結構表現,其在豎向承重部分,僅采用現澆技術,不涉及其他類型的施工技術,配合模板施工的應用,促使主體結構達到穩定性的狀態。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中,施工技術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結合主體結構的施工案例,對其做如下分析:
測量工作是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的基礎部分,重點測量主體結構的基礎部分,為主體結構施工提供標準的信息數據[2]。結合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測量需要,例舉測量工作中的三項要點,如:(1)標高線測量,高層建筑每個樓層中,都要預留多于4個的孔洞,用于定位標高線的測量位置,通過水準儀多次測量,保障標高線測量的準確度;(2)垂直度測量,此項測量工作與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實際測量相關,根據現場的情況,選擇邊角柱,便于測量主體結構的垂直度;(3)軸線測量,通過經緯儀引測,控制軸線測量的過程,準確標記出鋼板的位置,以免影響軸線測量的結果。
鋼筋工程在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中,提供一定的承載值,支撐高層建筑的主體結構。以某高層商用建筑為例,分析主體結構中鋼筋工程的施工技術。該工程地上有23層,其中1~5層是商用建筑,剩余樓層是辦公樓,2層地下室,均用于停車,占地面積共計213654m2。該建筑對鋼筋工程施工技術的要求比較嚴格,目的是提高鋼筋工程的質量,施工企業對鋼筋工程的各項施工技術,都提出了相關的要求,把控鋼筋工程的施工工藝。首先該建筑的施工企業,審核鋼筋的采購及進場,確保施工現場鋼筋的質量,退換有質量或性能問題的鋼筋材料;然后按照施工圖紙,安排鋼筋施工技術,合理分布主體結構中的鋼筋,主要是規范分布交錯的鋼筋,穩固綁扎鋼筋,確定其達到穩定的性能標準;最后該建筑在特殊鋼筋(管徑≥20mm)施工中,采取鋼管支架的施工技術,以便提高鋼筋施工的固定性。
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必須要按照工程方案,安排施工技術中的澆筑、振搗等,強化混凝土在主體結構中的強度。分析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細節,如:(1)高層建筑依照主體結構對混凝土的強度要求,在C40~C60中選擇相應強度的混凝土,該強度范圍內的混凝土,能夠減輕自動,還可減少構件截面,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性能;(2)推行新型養護技術的應用,在主體結構混凝土養護技術中,添加養護劑,保障養護技術的操作效率,促使混凝土快速達到強度標準;(3)防裂縫技術的應用,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混凝土體積較大,再加上大體積混凝土的應用,較容易引起裂縫通病,采取防裂縫技術,規避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中潛在的裂縫風險,解決溫度、水分等對混凝土結構的干擾;(4)規范混凝土在主體結構施工中的泵送技術,借助適當的外加劑,優化混凝土泵送,促使其達到規范的泵送狀態,發揮泵送技術的優質性。
模板工程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體結構模板工程的工期,是整個高層建筑施工的50%,可見模板工程施工技術在主體結構中的重要性[3]。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中,模板工程技術的實踐性強,例如:某高層民用建筑在主體結構的模板施工模塊,先安排人員對現場地質、水文等進行考慮,掌握模板工程的施工環境,再制定詳細的模板工程施工計劃,重點規范施工技術的應用,該建筑對模板工程施工技術,提出三點注意事項,第一模板的強度、剛度要達到相關的標準,滿足模板安裝、拆除的技術要求;第二,規劃模板的回收利用,深化節能、環保在模板工程施工技術中的應用;第三,注重模板尺寸的調整,找準主體結構的軸線,調整好尺寸后,把控模板工程施工技術,促使其達到荷載、強度等方面的標準。
施工技術是高層建筑主體結構中的主要控制對象,采取質量控制的措施,規范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而為主體結構工程項目提供有效的保障。首先控制主體結構施工材料的質量,如:構件、配件,消除材料對主體結構施工技術的影響。主體結構材料潛在一定的風險,在施工技術中產生一定的壓力,檢查施工材料的規格、性能,確保施工材料質量達標后,才能展開主體結構施工技術的工作。然后是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中的測量控制,保障技術測量的精準度,預防測量誤差[4]。主體結構測量放線中,需要設計控制網,其中包含大量的測量信息,確保此類信息的精確性,才能規范施工技術在主體結構中的應用,提高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的水平,建設優質的主體結構。最后是轉換層結構的質量控制,用于提升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穩定性,保障轉換層結構施工的嚴謹性。轉換層施工中,做好質量控制的工作,保障主體結構施工的嚴謹性和規范性。
高層建筑提高對主體結構施工技術的重視度,結合主體結構的實際分析以及施工技術的應用,提出質量控制的措施,全面落實到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為高層建筑提供規范的質量標準,約束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促使其達到質量及安全的標準,優化主體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促使其符合高層建筑的根本需要。
[1]張智皓.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與施工技術[J].門窗,2014(10):130.
[2]沈左愛.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探析[J].江西建材,2015(02):93.
[3]賈貰翔.探討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J].民營科技,2013(04):222.
[4]賈小凱.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5(09):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