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亮 ■西藏大學農牧學院,西藏 林芝 860000
前言:混凝土施工技術包括自密實、噴射、泵送、輕集料、纖維、鋼管、型鋼、高性能等多項技術,近年來隨著高層、超高層、大跨度結構工程項目的增多,混凝土施工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效果非常突出,水利水電工程作為我國主要的發電項目,其可靠性、實用性、安全性等更是得到廣泛關注,所以將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于水利水電施工過程中,并不斷完善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避免水利水電施工中已完成的相鄰淺基坑在施工中再次受影響而破壞,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施工,其首先必須遵循深基礎澆筑原則;其次為規避建筑施工過程中自重大的建筑結構受重力影響牽動其臨近自重相對輕的結構,使建筑某部分發生變形甚至受損,使基礎物的沉實效果更理想,要遵循自重大結構先澆筑的原則;再次,在建筑澆注混凝土的過程中不同高度建筑結構其受力作用、施工條件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為盡量避免施工過程相互干擾,要遵循高建筑結構先澆筑的原則;最后,為保證水利水電工程整體特別是關鍵部位的澆筑質量,將多種澆筑方法在施工過程中靈活使用,應遵循重點結構先澆筑的原則,將小結構或分散零星結構放緩[1]。
水利水電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應用主要由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筑和混凝土養護四個環節組成,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技術問題都會直接影響施工質量,給整體工程埋下隱患,在混凝土攪拌方面,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之前依據工程施工的具體情況,對混凝土中所包含的所有混合材料進行均勻的攪拌,我國傳統混凝土攪拌幾乎完全依靠人力,攪拌的質量和工期都并不理想,而現階段隨著機械化水平的逐漸提升,我國已經實現大范圍的機械自動攪拌,不僅極大地節省了人力,而且使混凝土攪拌的質量和功效都明顯提升,混凝土攪拌機已經成為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攪拌工具,極大地推動了混凝土攪拌環節的發展;在混凝土運輸方面,由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位置普遍較偏遠,而且混凝土攪拌和混凝土使用通常在不同地域完成,對混凝土運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實現重量沉、體積大的混凝土在運輸的過程中避免發生分層、離析問題成為困擾混凝土運輸的主要問題,現階段主要通過縮短混凝土運輸距離,調整混凝土運輸量和加強運輸設備嚴密程度的方式來緩解,但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所以混凝土的運輸問題仍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在混凝土澆筑方面,澆筑順序、澆筑方式、以及混凝土的振搗情況都會直接影響到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澆筑順序應以自重大結構、高度大結構、關鍵結構為先,澆筑方式應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振搗過程應使用專業的振搗器完成,保證其振實不會出現空洞問題;在混凝土保養方面,應結合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使用情況和動態的整體質量為依據,長期伴隨其使用過程中,不能盲目也不可一蹴而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水閘施工包括上游防沖槽、放坡等連接段、中游底板、閘門等閘室結構和下游消力池等連接段部分,是一個工序復雜的施工環節,水閘施工特別是水閘底板和水閘閘墩施工中混凝土技術尤為重要,在水閘底板澆筑施工前,要在施工地域軟土地基的表面鋪設8 厘米至10 厘米的素混凝土,以達到保護地基和找平地面的作用,設立模型環節要將側模板設置于水閘周圍,并利用地龍木將其固定于起支撐作用的木樁上,由于水閘底板在澆筑的過程中受重力等外力影響會發生變形,所以混凝土強度應與底板澆筑部分持平,通過表面的麻面增加兩者的摩擦力,并在其冷死狀態下穿插鋼筋,利用鉛絲綁和腳手架控制混凝土減料口面層的鋼筋因受力而變形,混凝土的澆筑厚度、鋼筋分布情況等應嚴格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相關設計圖紙進行操作,使混凝土的強度不會出現冷縫等問題,保證施工質量[2]。
在水閘閘墩施工過程中,受到水閘門槽鋼筋分布密集、預埋結構復雜,閘墩厚度小、高度大、平面窄等因素的制約,混凝土技術難度較大,混凝土澆筑要嚴格按照其施工縫的傾斜度進行,以免因局部存在縫隙造成施工隱患,當閘墩中部存在沉陷縫時,要通過混凝土澆筑完成止水作業;當閘墩與底板需要連接時,為避免兩者分別進行沉降要利用混凝土澆筑技術將兩者充分連接;當對閘槽進行澆筑時,通常采用預留二期混凝土一次澆筑的固定模板施工方式,以達到最大程度縮減閘墩厚度和垂直度誤差,考慮到對拉螺栓加套固定方式后期可能會使閘墩表面平整度受影響,現階段將硬質橡膠墊片與其有機結合,效果明顯。
為提升大壩整體強度現階段混凝土澆筑方式得到普遍應用,但受到施工量和混凝土澆筑特點決定其要將大壩整體施工進行分塊,現階段以壩段作為依據,舍去預埋冷卻水管和縱縫的通倉分塊澆筑,以高度和方向差異而產生的豎縫作為依據的錯縫分塊技術,和以大壩整體上的縫隙為依據的縱縫分塊澆筑三種方式最為常見,通倉分塊澆筑受澆筑長度的影響,為避免出現裂縫,在澆筑的過程中對溫度必須嚴格把控,由于其符合機械化操作的條件,所以施工速度快,穩定性好;錯縫分塊技術同樣會受到溫度裂縫的威脅,但其整體施工對溫度、接縫灌漿等因素的依賴性小,易操作;縱縫分塊澆筑要在大壩完整的前提下作業,澆筑過程雖工藝簡單但過程復雜[3]。
大壩混凝土澆筑除要考慮分塊外,還應注意接縫灌漿工藝,以達到大壩完整性的需求,在接縫灌漿管路系統常規布置方面,重復式、盒式和騎縫式灌漿現階段都較常用,重復式對管道并不造成直接堵塞,所以滿足接縫灌漿的重復多次進行,而盒式憑借其進漿和回漿對管道并不構成堵塞,而且灌漿質量較好,對縱縫灌漿作用明顯,現階段被廣泛應用,但對管材的大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推廣,騎縫式通過擴散使灌漿管道不宜堵塞,所以也得到廣泛使用。大壩接縫壓力通常以0.2MPa 為標準,頂區接縫相對于遞呈接縫更重要,而且接縫的張開度應在水泥最大顆粒的三倍以上,通常在1 毫米至3 毫米之間,以免混凝土接縫過程中水泥含量過大而導致干縮性增強,除特殊情況外要先對橫縫進行澆筑接縫,后對縱縫進行,任何情況都應避免兩種縫隙同時進行。
在水利水電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混凝土技術的管理,使工程整體的施工質量和施工進程得到保證,混凝土技術的實現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經驗有很強的依賴,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施工人員職業技能和素養的培訓,使其遵循混凝土施工原則、全面掌握混凝土技術,并在水利水電工程具體施工過程中全面把握水閘施工和大壩施工工藝,避免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技術為整個工程埋下隱患。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于水利水電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提升具有重大意義,可是受到外界因素或混凝土技術的影響,水利水電工程質量仍存在諸多隱患,所以全面了解混凝土技術在水利水電施工中的應用,并針對性的完善是現階段其發展的必然途徑。
[1]連新強.淺析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水利水電施工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2(12):356-358.
[2]劉玉新.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水利水電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1(12):180-183.
[3]任旭冉.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河南工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