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科技得到了質的飛躍,然而在這300年的工業文明發發展進程中也帶來了對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無限挖掘利用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1]。在這300年間,消耗大約為60%的地球資源,據調查,煤炭資源可開采年限不足50年,石油資源不足300年。同時,地球表面CO㊣ 的濃度卻同步增加了5倍,地球大氣當前的二氧化碳濃度為38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還要高出27%。煤炭及石油燃燒釋放的SO㊣和NO㊣的增加造成雨水酸化,由此帶來的全球變暖、水質變差、植物生長受阻、建構筑物受腐蝕等問題日益嚴重[2]。由此表明人類的工業活動改變了地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循環規律,本文通過對當前城市綠化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低碳發展模式下的城市綠化營造要點,為創建低碳化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綠化奠定基礎。
對于一些政府牽頭的市政綠化項目,對于綠化效果比較注重,而忽略了凈化空氣、除塵、固碳等效果,導致在視覺效果方面,市政綠化較為賞心悅目,在凈化空氣、除塵、固碳等方面就顯得的稍微欠缺。此外,在城市綠地建設方面,雖然建設較為完善,但是相關的管理維護沒有跟生,導致部分區域出現雜草叢生的感覺,維護較差,這也間接的導致新移栽的綠化植被出現較大的死亡率。在匯報有關相關部門過程中,又出現部門分工不明確,管理混亂,缺乏管理的有效辦法,至使造成一種開建時候綠化很好,過一段時間,綠化效果大大消弱的現象。這種種情況使得城市園林綠化的使用周期短,建好的園林綠化不要幾年即自行衰微或被人為破壞,其后果往往是推倒重來,導致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不斷重復進行,造成財力的極大浪費。
由于綠化率的評定標準過于簡單,不少城市以平面綠化作為衡量城市綠化覆蓋率的指標,由此帶來了不少綠化建設單位鉆空子,大量種植草坪來完成綠化覆蓋率的指標,而缺少垂直綠化,園林形式單一,自我生態修復系統脆弱,很容易遭到生態破壞,并且在景觀方面缺少觀賞性。實際上,無論從植種和維護費上,或者城市節水、生態效益上,還是從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健康和休閑條件上看,樹木遠優于草。僅僅是一片生態環境效益不高的草皮,難以達到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只是單單增加了城市綠化率而已。
我國植物資源豐富,擁有高等植物3萬多種,而被引用到城市綠化系統中的植物尚未超過800種,很多中小型城市甚至不足500種,致使城市園林景觀千篇一律,生態環境效益低下。目前城市園林綠化的植被結構有喬+草、灌+草、喬-灌-草等形式,但是很多地方為控制成本,又要達到綠化覆蓋率的要求,往往采取大量種植草坪,零星點罪喬木,并用灌木做草坪維護之用,缺乏層次感和立體感。地上和地下空間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綠化效能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層次上的過渡,給人以空洞、單調的感覺,缺乏基本的美感。甚至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表面上的整齊劃一效果,忽略了美化、綠化和改善環境的綜合功效。很多的行道樹均為單一樹種,沒有任何與之襯托的其他樹種,顯得過分單一、呆板。而且單一林種不僅造成美觀性不足,還可能因為樹種單一產生病蟲害多,生態穩定性差的弊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身居住環境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城市綠化成為了熱門的新興行業,然而由于我國城市綠化起步晚,基礎薄弱,對從業者資質管理缺位,缺乏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操作與指導,在綠化設計及施工過程中沒有充分采用當地的鄉土樹種或有成功栽植經驗的樹種。僅僅出于綠化效果的考慮,往往出現低海拔樹種往高海拔引種、東部往西部引種、南方往北方引種等情況。這種忽視樹木移植和管護技術的情況,造成了樹種成活率低,導致重復綠化的驚人浪費。
在城市園林綠化的設計上,應該充分依據當地地形地貌特征,最大限度的保有原生山林、天然植被、水資源,讓自然以最“自然”的方式存在;對于一些無自然生態資源的城市廣場綠化和公園綠化,也應模仿當地生態系統,更多的引用當地本土樹種,設計出完善的垂直綠化體系,最大限度的提高綠地生態平衡性。在綠化工程施工中要避免進行大規模的地形改造,盡量做到保持場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土方就地平衡,充分利用場地原有的表土作為種植土進行回填,減少客土利用。城市綠化要充分利用當地野生植被,發揮當地野生作物的生態功能,推廣原生態綠化設計概念。
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應從三個方面入手:1)園林綠化的節地。節地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不是減少園林綠化用地的規劃投入。特定區域垂直空間的綠化設計就能很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應該廣泛地推廣地面綠化-墻面綠化-室內空間綠化-屋頂綠化的節地型園林形式,盡量使每一個城市元素都被綠化。2)園林綠化的節水。建設節水型園林應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利用雨水管道和蓄水池儲存雨季多余的水,方便干旱季節使用,還可以利用透氣性廣場磚和草坪磚來增加雨水的地下滲透作用,讓土壤涵養充足的水分,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植物澆灌方式上盡量少用傳統的澆灌方式,可以采用采用微噴、滴灌、滲灌等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本地的鄉土植物種類,發展節水、抗旱型綠地。
3)園林綠化的節財。節財不等于壓減支出,而是要提高資金使用率,要花最少的錢建最多的綠化。可以多選用速生樹種的小苗,加快綠化成型,盡量減少大樹和老樹的移栽,更要堅決制止從深山老林挖大樹古樹移栽進城。提倡種大苗和用鄉土植物,堅決制止盲目引進名貴植物品種和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新品種。此外,還應提倡并鼓勵因地制宜,利用當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水力等,實現安全清潔的園林綠化建設養護和日常管理。
園林綠化簡單粗暴的設計使得綠化利用率低,生態效益低,這種簡單式園林方式并不是低碳節能的表現。垂直綠化從表面上看雖然造價成本有所上升,但其生態的穩定性不言而喻,大大節省了管理維護費用及降低了衰敗重建的可能性。
實質上,園林植物應該具有觀賞、遮陽、防塵、隔音、凈化空氣和保持水土等諸多功能。在營造群體景觀時,應注意樹形的對比與調和,堅持以樹為主,喬、灌、草、藤、花結合,多樹種混合,以喬灌組團為主,植草為輔的綠化思路,建設以高大喬木為主體,具有喬、灌、草、藤復層結構的近自然模式的城市森林,奠定以“林”為底色的城市環境基礎才有助于改善環境污染,改善大氣質量,從根本上提升城市的生態平衡和生活環境狀況。
在公民普遍意識到環保重要性,并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環保事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被動地減少CO2排放的行為畢竟無法解決城市熱島效應的根本問題。因此提高城市的綠化率,加強立體空間綠化,增加垂直綠化品種,大量運用當地原生態樹種和梯級結構種植設計,利用常綠喬木對CO2高效率的吸收來實現CO2的減少,O2的增加,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失衡的現狀,達到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目的。
[1]劉南方,劉伍生.低碳經濟環境對構建節約型園林綠化的思考.實踐與探索,2010;242-243.
[2]劉迪欽.中小城鎮園林建設的低碳化途徑—以桃江縣為例.湖南林業科技,2010(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