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煒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農林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兒童是國家的希望,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教育對我國人口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關系,兒童是否具有發達的智力、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康的體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前途與發展,因此必須要對幼兒園的環境加以重視[1]。一般而言,幼兒園的環境主要是指幼兒身心發展須具備的精神與物質條件的綜合,其作為一種教育和動態的空間范圍,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觀念以及文化習俗加以綜合與組織。幼兒園環境具有開放性和教育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封閉性以及保育性,其對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現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要遵循主體性原則,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設計出幼兒喜愛的建筑材料質感和色彩、建筑造型以及空間組織。同時設計中要將幼兒的心理特征和要求加以反映,將活動材料的使用功能加以充分發揮,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由于幼兒的好奇性和好動性較強,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設計富于童趣和變化的空間,這樣才能有效維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探索知識,發展自身的能力。
設計人員在對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時,可以采用游戲化的原則,對幼兒教育的特點進行把握,創造出具有多樣性以及自由性的空間組織形式,滿足幼兒的游戲活動需求。一般而言,幼兒通過游戲活動能夠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發展,培養幼兒的人格傾向以及豐富的情操,促進其良好個性的形成。此外,幼兒在集體游戲活動中,會意識到他人的存在,建立起協調關系的準則,積累集體活動的經驗,從而培養出良好的社會性態度與習慣。
一般開放性原則主要是指設計人員在對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時,有效打破傳統年級與年級、班與班之間的分離現象,從而提高幼兒健康成長的交往模式,滿足幼兒之間的交往需求[2]。對空間環境進行開放性設計,能夠促使不同年齡段之間的幼兒進行交流與交往,提高其語言共同交流的能力,增強其學習的能力。
幼兒園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幼兒在接觸自然的過程中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開闊幼兒的思維。在對現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時,必須要遵循綠化生態的原則,重視自然生態環境的作用。幼兒在接觸周圍的自然環境時,能夠全身心投入,激發自身的感官,從而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此外,幼兒能夠在自然環境中發現和分析問題,培養自主探究能力,激發探究自然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在對現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時,必須要與幼兒的行為特征、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相符合,尊重幼兒的行為,設計出具有主體性、開放性以及游戲性的空間,創造出滿足幼兒心理與生理的建筑空間環境。此外,通過建筑造型手法設計幼兒喜愛的藝術行為,如韻律和節奏的組合、質感變化與色彩處理、體型組合以及虛實對比等。只有這樣,才能將周圍的環境為建筑的造型相融合,為幼兒提供健康舒適的教育環境。
在對現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要結合幼兒的特點,對建筑功能進行合理布局,注重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從而促進幼兒的安全健康成長[3]。如建筑材料的選用、游戲器具的擺放、建筑構造的處理以及建筑構件尺度的把握等。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應對建筑潛在的安全性問題進行充分考慮,有效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為幼兒創造出安全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在設計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時,設計人員不僅要遵守相關的設計標準,還必須對幼兒的心理發育特點、實際生活情況等因素加以考慮和創新,從而設計出符合幼兒發展的建筑空間環境。如在幼兒園建筑中有效融合綠色生態,創造出健康舒適的環境,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此外,由于人們在進行活動時,視知覺會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可以結合幼兒的視知覺感知特點,利用建筑的色彩設計、形態要素、尺度考量等手法,為幼兒的成長空間創造更多的條件。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幼兒園的室內空間組合往往采用班級活動為單元,幼兒的學習生活僅僅只能在室內進行。學校為了便于管理,對不同年齡以及不同班級的幼兒進行分開管理,導致幼兒之間的交流很少,同時現今大多幼兒屬于獨生子女,其平常的生活缺少交流,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因此在對現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時,必須要為幼兒提供多層次的交流場所,如將主題與大小不同的活動角度設置在每個單元活動室中。此外結合幼兒的午睡習慣,利用屏風和輕質隔板將寢室去與活動區加以隔斷,形成多層次的環境空間,從而豐富幼兒的交往空間。
由于幼兒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其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需要良好的環境對其加以保護[4]。因此在設計中必須要對裝飾材料進行合理選擇,盡可能采用原生態裝修,如家具可以選用無漆原木材料,而地面可以采用耐磨防潮的水磨石地面。此外,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喜歡打鬧和追逐,因此地面一定要選擇具有彈性的材料,對地面高差以及銳角墻面盡可能避免;同時對于花壇等構造,可以選用軟裝飾或綠化、圓角等加以過渡。
一般在設計幼兒園建筑的造型時,可以采用動物、水波、音符以及樹葉等轉化的象征符號,并結合幼兒的心理,在建筑中對色彩效果的自然明快加以重視,充分發揮出色彩的作用。如藍色等冷色調可以讓幼兒保持安靜,紅色等暖色調可以讓幼兒興奮。此外,在對幼兒園建筑空間加以設計時,應滿足色彩搭配的條件,從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空間環境,如休息區可以采用冷色調,活動室墻面采用淺黃色和淺粉色等暖色調。
幼兒園作為兒童的樂園,其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因此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設計應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相適應。在對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時,必須要遵循主體性、開放性、游戲性以及綠化生態等原則,重視設計的細節與安全,加強幼兒交往空間的設計,創造具有個性化的外部造型,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1]林陽,高婧.幼兒園建筑空間趣味研究[J].四川建筑,2011,05∶85-87+90.
[2]張玉明,宋雨燕.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區空間環境設計分析[J].價值工程,2012,08∶48-49.
[3]張燦.城鎮居住區空間環境設計分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05∶50-51.
[4]周海妹.對幼兒園建筑設計的幾點體會[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