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亞亞
中澳自貿協定影響在中長期
文/本刊記者 王亞亞

歐思濂(Alan Oster)
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主要是對三個領域感興趣,一個是農業,一個是公用事業,另外一個就是資源行業。澳大利亞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中國企業心儀的投資國。隨著中澳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當前除了礦產資源,澳大利亞越來越重視中國消費市場。2014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結束20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行程之后對澳大利亞進行了國事訪問,并與澳總理共同宣布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實質性結束,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意向書。在這種背景下,本刊就澳大利亞與中國雙邊貿易最新發展采訪了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師歐思濂(Alan Oster)。歐思濂在加入澳國民銀行前,曾在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財政局擔任高級顧問,專司經濟預測及分析。他表示,中澳自貿協定意向書的簽署,短期看,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其更重要的影響在中長期。
=《中國外匯》
A=歐思濂(Alan Oster)
:2014年11月,中澳宣布實質性結束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對此,您如何評價與看待中澳自貿協定意向書的簽署?對中國經濟會有怎樣的影響?
A:中澳自貿協定意向書的簽署首先傳遞出一個信號,就是中澳兩國希望更緊密的合作。但在短期內,自貿協定意向書的簽署對兩國經貿不會有太大的實質性影響。因為現在只是簽訂了一個諒解備忘錄,這個諒解備忘錄可能還需要時間拿到議會去通過,然后才能夠實施。此外,我們看到大部分協定下面羅列的事項,都表明關稅降低是一個逐漸的過程,而不是一步到位。
從具體行業來看,中澳自貿協定將在以下三方面產生影響:一是對于澳大利亞來講,其部分農作物、資源產品出口關稅大幅降低(見表1、表2),比如奶制品、牛肉、羊肉、還有酒類、棉花等農作物,其關稅在不同時間內都會降低到0。而這些產品出口占到了澳大利亞對華農業出口的22%。二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講,私人企業在澳投資限制被放寬:澳大利亞對于來自中國的私營企業投資的外資審查門檻將放寬到與澳洲其他自貿協定等同的10億澳元(約合53.9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投資額在10億澳元以內的項目將不必接受審核。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中國國有企業到澳大利亞投資,仍需要經歷澳大利亞外資投資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環節,而且還會比較嚴格。三是中方赴澳大利亞務工條件也被放寬。在一些技能短缺領域,同意按具體情況接受中國投資者勞務輸入的申請,并享受澳大利亞工資標準。但是目前,還是有一些經濟類別沒有被包含到自貿協定當中,比如說大米、棉花、小麥、糖這些農作物領域仍沒有放開。

表1 中國對來自澳洲進口農產品的關稅調整

表2 中國對來自澳大利亞資源類產品的關稅調整
:近幾年來,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能源、礦產、農產品,出口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雙方市場需求也比較契合。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意向書的簽署,對中國目前倡導的產業結構調整會有怎樣的幫助?
A:我覺得其實短期來講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中澳自貿協定影響主要是在中期才會體現,它還需要等一年才能正式簽署,然后才會逐漸地去降低關稅。所以說并不是自貿協定意向書一出臺就會產生特別積極的影響,影響主要是在中長期,是逐漸顯現的。政策的制訂會有一個改革的力度,但最終還是看實施。當然,從農產品這塊來看,中國對綠色、健康的食品需求度比較大,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是有積極影響的。
:中國跨境人民幣業務歷經五年時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2013年,澳元與人民幣實現直接兌換;2014年,悉尼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據您觀察,目前人民幣在中澳貿易、中澳投資中發揮了哪些作用?您又如何看待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A: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肯定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悉尼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立,短期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悉尼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相當于是在當地成立了一個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平臺,主要是為將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讓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能夠更加便捷。隨著中國游客、中國留學生會更多地來澳大利亞旅游、學習,貨幣的便利化使用能夠促進兩國更緊密的合作。
:未來,中澳自貿協定將給中國私人企業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A:目前,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主要是對三個領域感興趣,一個是農業,一個是公用事業,另外一個就是資源行業。我覺得對于這些私人的投資者來講,這三個領域仍然有很大機會,因為今后他們的投資門檻肯定會有所降低,他們的市場準入也將會更加的便利。
:您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發展形勢如何?中國2015年經濟發展會有哪些機會與挑戰?美元、歐元、澳元的走勢會如何?
A: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應該是在3%,相對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3.25%,我們可能更悲觀一點。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的確喜憂參半。令人擔憂的首先是歐洲,尤其是一些歐洲的核心經濟體,它們的表現可能會比較令人失望,因為這些經濟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疲軟跡象;日本經濟表現也會比較糟糕,2015年經濟增長應是1%左右;另外拉丁美洲經濟表現也會比較差,非日本的亞洲其他國家的外貿也會比較令人失望。比如像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它們的增長幅度大概都會停留在3%~4%的水平上,所以我覺得它們可能已不能夠再被稱為亞洲之龍了。好消息是,美國和中國仍然是表現最好的兩個經濟體。美國消費市場開始回升,住房市場、商業投資也都開始回升,財務負擔也有所減輕,所以2015年美國經濟的表現可能比較搶眼。中國現在也越來越關注質的增長,而不僅僅是量的增長。我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會在7%左右。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會更多地依賴服務業發展。盡管經濟增勢有所下滑,但仍屬于合理范圍。
關于貨幣預測,2015年,很大程度上我們將會看到美元在全球都處于走強趨勢,包括美元對英鎊、對日元、對澳元,都會比較強勢,也包括美元兌人民幣,美元也會處于走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