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是《論語·里仁》里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侍奉父母,他們要有所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然尊敬他們,不要違逆對抗,繼續操勞而不怨恨。當這句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時,我正在和媽媽進行著激烈的爭吵。我的聲音戛然而止:孔子的為人處事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而我現在竟然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事和母親大聲嚷嚷,我竟然用語言傷害了最愛我的人。
還記得于丹說過一句話:你最愛的人是最傷不起的!和媽媽吵架這件事使我感到非常后悔,我要愛我的家人,追求孔子所說的“老者安之”。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種多么至深的悲愴,而我也確實體會到了這種至深的悲愴!
今年暑假,讓我心痛,也讓我成長,更讓我學會了珍惜。因為姥爺的去世對我的打擊很大,也讓我的母親蒼老了許多。
當我走進靈堂里的時候,我的呼吸急劇起來,我的心一下一下的疼,因為我看到那個愛我的老人安靜地躺在冰棺里,我的眼睛也許比我的心誠實,我不愿承認姥爺的永遠離開。可是眼淚流出來的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我大叫起來,也許大聲喊出來會讓我不至于停止呼吸,我大喊著讓他起來,可是沒有動靜,他沒有回應我,只有我自己撕心裂肺地大喊。
發喪那天,下著大雨,殯儀車來的時候,我和媽媽哭到喊不出聲音。在車帶走我的姥爺時,我感到心疼,感到無助,我意識到:爸爸口中的老寶貝再也不會來我家住了,從此不再讓我給他挖耳屎、剪指甲了……我抬頭看向灰蒙蒙的天,任由雨水沖刷著臉龐,我只是輕輕地說了句“姥爺沒有了”,之后又大哭起來。媽媽對我說:“女兒,媽媽沒有爸爸了。”失去親人的滋味讓我感到心疼,無助。我知道媽媽比我更難受!
姥爺去世后,聽到媽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為什么要嚷他呢,這么好的一個人,沒有用兒女照顧一點,我為什么要嚷他呢?”媽媽每次說完總是流下淚水來。只是誰也沒想到,姥爺會走得那么快,那么突然,也走得那么安靜。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不時刻記在心里,一方面因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因他們年高而擔心。
我用手撫摸我的心臟處,感受著生命的美好。這每次的跳動都讓我想起給了我生命的人,我對他們了解多少,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生日是幾月幾號,甚至不敢確定地說出他們的年齡。但是,他們會每年都記得我的生日,記得我的喜好,想到這里我的心不由得抽搐了一下,我怎么對得起這正在跳動的心臟。
有一道殘忍的數學題:媽媽22歲生下我,19年前,媽媽每天都能看到我,現在我19歲了,已經半年沒有回家看媽媽。而媽媽41歲了,如果媽媽可以活到100歲,那么她還可以再活59年,如果我依然半年回家看她一次,我這一生,就只有118次機會和媽媽見面了。當然我們都希望這道題的答案算錯了……
天下的兒女們啊,趁自己的父母還健在,好好的愛他們吧,好好的去珍惜能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吧,只要父母還在,就是子女的福分。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還會相處多久,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這兩句請朋友們好好體會!
追尋孔子的腳步永不停止!
(指導教師:王愛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