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雅
發黃的線裝書,留下點點智慧的墨跡;孤獨的古建筑,彌散著故事的氣息;浩渺的星空,綴出了遼遠的神奇……
杏壇的蔭涼下,孔夫子的三千弟子將“仁和”掩在一柱香下,讓儒家思想從此侵染齊魯,走向九州。
孔子以好學著稱,手不釋卷,學而不厭。他“十有五而志于學”,20歲便有“博學好禮”的美譽。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鬃釉疲骸熬邮碂o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笨鬃硬焕⑹且晃缓V志向學、孜孜不倦的博學大儒。
孔子首創私學,廣收門徒,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打破了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壟斷的局面??鬃又鲝堄薪虩o類,注重因材施教。他教育學生:學習知識要經常復習,“溫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端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思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右簧杏写蟀霑r間都在傳道、授業、解惑之中度過,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孔子是一個注重道德修養,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的政治游說經無數艱辛。游于陳蔡時,困于兵戎七日之久,險些喪命;游于鄭國時,與弟子失散,被人譏之為“惶惶然若喪家之犬”,但他“知其不可而為之”,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心態,堅持理想,不斷追求;他安貧樂道,通達自得,認為“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他為人和善,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重視民生疾苦,有著悲天憫人的仁愛之心,尖銳地指出“苛政猛于虎”;他倡導“天人合一”,和諧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弘揚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學識淵博,道德高尚,可謂至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統率著忠、恕、孝、悌、恭、信、剛、敏、惠、智、勇、毅等諸多道德規范。這些道德規范早已融入了華夏民族的血液,熔鑄成華夏民族的個性。一部《論語》演繹出生命的大智慧。
(指導教師:邢連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