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婷
《論語》一書蘊藏了至圣先師——孔子兩千五百年來不褪色的智慧,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并輯成此書。里頭包含了從古至今等待人們去琢磨的人生道理,如孝道、處事、管理等。對于當今的青少年,《論語》是必讀的,青少年只有領悟此書中的道理,才可以找到志向并得到心靈的成長。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ǔ鲎浴墩撜Z·子罕》)意思即軍隊可以被奪取主帥,但一個男子漢的志向是不能被奪取的。立志是邁向成功道路的開始,也是關鍵。正所謂“志當存高遠”,從古至今的成功人士就是因曉得越早確立志向,離成大業越近。南宋的岳飛年少時就立志要精忠報國,最后成為了南宋抗金衛國的骨干力量,也是當時人們雪洗國恥的希望。從年少時就開始保持著不變的志向在人生道路上走下去,最后一定能實現理想。
《論語·子罕》中的一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闭f明了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日夜不停息的河水。此外,孔子以永不止息的河水來勸勉世人孜孜不倦,不舍晝夜。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雖然只有初中的學歷,但他不分晝夜鉆研學問,不因沒有老師傳授學問或學習條件差而放棄探求知識??鬃映珜Р灰摱裙怅?,這對于青少年尤其重要,青少年應把握青春年華,趁這個黃金年華做一些真正有意義及有利于自己的人生或社會的事,否則就會落得“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下場。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ǔ鲎浴墩撜Z·公治長》)孔文子是衛國的一名大夫,聰明好學,因此死后才會得到“文”的謚號。居于高處的人往往因地位的拘束,拉不下臉皮去請教別人,從而失去了不少學習的機會。在校園這個社會的縮影里,我們不難發現有許多學長學姐羞恥于向學弟妹請教事物,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發問似乎已成為別人眼中的丑事。據《荀子》記載,孔子一日帶著弟子到魯昭公廟參觀,看見一傾斜欲倒的青銅器皿,不知那是什么,守廟人解釋道那是先王用來警戒自勉的欹器。不恥下問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孔子雖社會地位高于守廟人,但不以下問為恥,正因如此才能獲得大學問家的美譽。
出自《論語·為政》的“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孔子對子路不要不懂裝懂的提醒。不懂裝懂的行為等同于自欺欺人,它對自身的學問有弊無利。有些青少年為滿足虛榮心,總愛到處炫耀自己的學問,表面上說得頭頭是道,但事實上只是個空殼。不懂裝懂會遏止同學們求學的機會,從而使人們停滯不前。人類就是因為有疑問才會去考察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倘若只是略懂皮毛就夸大其辭,甚至未經考證就自行創造出“輿論”,只會讓別人看笑話而已。在學習的道路上,應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能真正的領悟知識。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內斯·阿爾斯曾說過,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在《論語》里尋找孔子的智慧?!墩撜Z》不僅是儒家學派的至尊典籍,也是現代青少年心靈成長的秘笈。
(指導教師:王桂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