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鄉鎮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發展農村的文化產業才能促進我過新農村的建設、使鄉鎮的文化事業更好的發展,本文通過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聯系、存在的問題、解決的策略做了重要性研究。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10-01
文化產業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文化產業正以全新的方式改變文化建設的發展,我們要正確的認識文化產業在鄉鎮基層文化建設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值得研究的的課題。
一、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概念
1.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概念。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二者都是鄉鎮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指提供文化生產和經營的盈利性行業,主要是以廣播、電視、網絡等為載體。而文化事業是指提供公共的文化服務,保障人們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權益,主要是以公共性的圖書館、社區等為載體。文化產業的商業性質較強,文化事業的公益性較強。
2.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區別與聯系。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鄉鎮的文化事業公益性較強,而文化產業主要以盈利為目的。鄉鎮的文化事業主要是政府投資的項目,是公共財產,而文化產業則是個人或者社會團體所有。文化產業能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文化事業為鄉鎮農民提供文化服務,提高農民的精神素養。
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都是以鄉鎮固有的文化資源為基礎,文化的產品既屬于文化產業的范圍,也可以是文化事業的范圍,在鄉鎮的文化建設過程中,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鄉鎮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文化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介入,由于政府的干預從事文化產業的個人或社會團體難以發揮主動性與創新性,經營者也對政府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使他們的文化產品很難打開市場,阻礙了他們成為文化市場的主體,所以他們對文化產業沒有明確的計劃,文化產業在政策上的不穩定性,使得他們對文化產業投資的積極性大大下降。文化產業受到阻礙,鄉鎮的文化事業就不能更好的發展,最終影響鄉鎮農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2.文化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能力低。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文化產業要跟上發展的步伐。鄉鎮的文化產業缺少掌握高科技的能力,自我創新的水平低下,在產品的加工、制作等方面落后,還停留在傳統的技術層面上,與發達的城市相比,在技術上明顯的落后。所以鄉鎮的文化產業要注意技術上的創新,創新是發展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的靈魂。
3.文化產業人才嚴重不足。我國現階段缺少的是人才,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鄉鎮文化產業在文化人才方面還不能適應文化產業的需要,沒有掌握先進技術的管理經驗,文化產業的工作人員能力差,人才阻礙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特殊性要求人才也應該具備一定的特殊性,文化產業急需大量的素養高、技術高、創新能力高的高端人才推動文化產業的科學發展。
4.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渠道的不暢通。鄉鎮文化產業的發展受鄉鎮的經濟影響,投資不足使文化產業不能形成規模。政府投資不足、銀行貸款困難等因素嚴重影響這鄉鎮的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文化產業發展對鄉鎮文化事業的重要作用
1.文化產業能滿足鄉鎮農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使文化傳播的范圍更廣,農民豐富精神文化的同時促進鄉鎮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文化產業的發展能提高農民文化素養、促進鄉鎮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培養新型勞動者,可以引導農民走進科學、走進文明,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增強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也為鄉鎮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
四、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
1.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把文化產業列入為重要內容,發展文化產業是發展鄉鎮經濟的主要措施之一,政府要對文化產業實行宏觀的調控,把直接干預轉變為間接管理,確立以經濟的方式綜合調控,確保鄉鎮的文化產業健全發展。同時要加強鄉鎮的公共服務意識,改進文化產業的管理方式,保障文化產業的審批、執行順利進行,提高工作效能,進一步改進鄉鎮文化事業的發展,政府要以滿足農民的生產、生活為導向,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要按照創新體質、轉變政府職能、改變機制的方式,加快文化體質的改革,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鄉鎮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
2.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在財政政策方面,鄉鎮政府要從增加財政支出來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用財政補貼等方式增加文化產業的投入,同時也鼓勵了社會資金的投入。加大對公益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對鄉鎮、基層的圖書館投入要不斷增加,確保工作的正常運行;加大對農村基層的文化建設,送書下鄉、送知識下鄉,大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的共享。
正確利用財政投入的杠桿作用,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加快文化事業的建設步伐,對從事文化事業的單位進行經濟補貼,調動他們發展文化事業的積極性。
3.進一步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培養自主創新能力是核心力量。在鄉鎮的文化產業建設中,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沒有自己的獨立研發能力,要改變這一現狀,就不能仿制老路,要增強獨立創新能力,就要以科學為戰略點,把創新能力作為調正產業結構的重要環節。
4.加強鄉鎮基礎設施的建設。設施載體是開展文化活動的條件,沒有載體將無法進行任何文化活動,開展文化活動可以讓農民的思想得到啟發,精神得到提高。當前鄉鎮基本沒有活動場所,大大限制了文化事業的發展。要加強鄉鎮文化設施的建設,增加圖書、報刊等器材,為農民創造良好的文化條件,確保農村文化有效的開展。
5.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起著決定性作用,鄉鎮文化的發展要想有質的變化,就必須加強人才的培養,要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及時更新現有的文化產業,全面打造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為鄉鎮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見識的人才保障。
總結:文化產業關乎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所以要不斷的掌握和分析我國文化產業的不足之處,加快文化產業的轉型、調整工作的方式、實現管理的創新、加強政府管理思路的轉變,從管理轉變為支持,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規,促進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加強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鄉鎮的文化事業才能順利的進行,為全面實現新農村的建設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