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教學的理念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文職的一種能動性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摒棄了傳統的單方向的教學的傳授理念,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更具有活力、主動性,而且還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良好的互動還能夠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對于培養師生之間的默契是很有幫助的,語文課堂教學也能夠在此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68-01
引言
課堂教學則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的主要場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就需要突破傳統課堂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要重視教學互動的良好建構。采取教與學的有效互動學習,能夠優化師生之間的良好交往,而且還利于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把學生內在的需求和外界學習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良好的互動教學還能夠把知識、能力以及人格“內化”給學生,既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逐漸形成互動、互助以及互促的自組織,幫助教師和學生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中逐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本文主要結合以下幾點加以說明:
一、設置問題,激發學生互動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創設良好的情境教學是很有幫助的,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激發出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習,通過互動激趣。也可以組織小組討論,經過辯論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具體采用哪一種互動教學模式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具體分析的。例如,在探究《司馬光》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解司馬光用砸破缸的方法把小朋友救出來時,很多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積極的思考狀態之中,有些學生的心里或許還會想著司馬光了不起。這個時候,教師如果調轉思維設計這樣的問題:“除砸缸外,是不是還有既能夠把人救出來又能夠留缸的好方法呢?”設置這樣的問題能夠把學生的思維推向另一個高潮,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學會換位去思考,創造性地去解決這個問題。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須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學生們也會在問題的激發下主動去探究,師生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又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鍛煉。學生們也會在問題的驅使下主動去探究、去交流。
二、學會分享,培養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所謂的分享就是雙向的溝通、彼此的給予以及共同的擁有,這對于開展互動教學也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想學會分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學會傾聽,學著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也要學會使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課堂上的傾聽則是師生心和心的碰撞、愛和愛之間的交流、情與情之間的融會。同時,分享也是一種親切的對待,一種由衷的信賴以及一種美妙的心境。學會分享也意味著要學會欣賞。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話,就是我們不見得都喜歡我們所欣賞的人,但是一定喜歡賞識我們的人。語文教師要學會在教學中欣賞,在欣賞中去傳授知識,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好,學生學習起來,教師教學起來都會變得更加的得心應手。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的分享,既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而且還能夠把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充分地發揮出來,而且還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只是單純地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還能夠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探索,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學生也會在教師的感染下學會分享,這樣,學生的學習潛力也能夠在分享中充分地被挖掘出來。
三、教師要善待學生的質疑,鼓勵探究
課堂教學主要是師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探究、感悟、互動的過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多邊互動,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充分把學生的思維調動出來,不斷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巧妙的啟發引導,把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爆,而且還利于培養學生逐漸深入探索、大膽質疑的學習品格。例如,在探究《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時,筆者就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啟發質疑:“你們在閱讀中有哪些問題,需要大家幫助的呢?”一位學生提出來:“我覺得文章的標題‘吃’字用的不很恰當,應該換成‘喝’字更合適。”她的話音剛一落音,課堂上便熱鬧了起來。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這就是他們身上閃現出來的求異思維的火花。這個時候,教師就要抓住契機引導學生仔細去閱讀課文,然后再組織討論。學生們在閱讀交流后,也紛紛把自己的見解發表出來,在討論中也利于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當中,注重激勵學生的質疑解疑,既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問題的主動性,從根本改變了過去學生只是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而且還能夠把學生在學習上對教師產生的依賴心理消除掉,學生也會由過去的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知識的人,而且還利于把學生的學習潛力充分地挖掘出來。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們也都能夠學會主動去探究、獨立探究,為達到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氛圍鋪平道路。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開展互動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的,師生之間互動的好壞將會直接決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同時也決定著互動教學的成敗。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就要為學生創作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把互動教學的理念真正地應用到日常的課堂教學當中,逐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在互動中把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出來,讓學生們在互動中加強自信,不斷地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切實提升他們整體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