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互動的方式和效率是不容忽視的。有效的互動表現為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形式多樣、真實性交際及學生的深度思維互動能提高教學效果。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70-01
有效的課堂互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增進學生體驗的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不斷探討促進有效課堂互動的方法和策略,真正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一、設計互動模式進行互動教學
教師設計和實施互動式的教學環節,首先應該設計互動的課堂程序,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活動,使課堂程序合理化。比如在準備和形成思路等環節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解決問題。另外設計真實的互動往往更加具有意義,在設計整個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既要突出教學重難點和考慮教學內容的連貫性,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去。比如安排學生進行互動之前首先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相互展開交流與討論。這種方法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同時也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再比如在鍛煉學生的互動能力時,可以由教師先進行案例示范,然后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及時將學生的討論內容進行記錄和整理,最后按照討論的結果輔助學生互動。
二、運用互動模仿提高互動興趣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力求簡單,以簡單的口語交際為主,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對語言的認知,又要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夠會讀、會說、會簡單的交流。故事教學強調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對話教學鼓勵學生能夠自然地表達;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增強閱讀的自信心。比如,Unit 4 We love animals.一單元中第一課時的重點是能在語境中運用“What is that?It is a…”來交流信息,難點是認識五種不同的動物的英語詞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會話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情境教學,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插圖、角色表演活動,實踐對話表演等方式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這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還可以協同學生的腦、眼、耳、口、手,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
三、巧設互動游戲增加互動的樂趣
游戲教學通常用于對所學知識鞏固,幫助教師將單調乏味的復習鞏固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一定要注意合理、形式多樣、生動有趣。游戲涉及學生的面越寬越好,不要一兩個人做,其他學生僅當觀眾,使一些平常不愛說、不好動的學生得不到機會。如在教學鞏固rainbow,rain,squirrel,snake,tiger,taxi這幾個生詞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游戲:(黑板上貼上這些生詞卡片或寫上生詞)找三位學生上臺,其中一個學生做畫彩虹、下雨、松鼠跳、蛇爬行等動作,全班學生根據這個學生的動作說出單詞,臺上另外兩個學生比誰指得準、指得快。這個游戲的覆蓋面就很廣,達到了全員參與的目的。要使學生參與和配合,游戲的形式多樣化顯得非常重要。“把戲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戲,玩過幾次就沒有新鮮感。因此教師應不斷收集游戲,設計、翻新游戲。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創造性地通過自制教具、運用簡筆畫、肢體語言、歌曲吟唱、巧設游戲等各種形式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一定會使英語課堂煥發光彩。
四、創設互動語境提高會話互動效果
語境的定義很廣,而且不同學派、不同學科的人們對其認識也各有不同。一般而言,語境就是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境。它包括以下三個要素:一個要素是語言語境,即文章或言談中話題的上下文或上下句;另一個要素是人們交際時所共處的社交語境,即說話人使用語言和聽話人理解語言的客觀環境,如交際場所、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和彼此之間的關系以及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等(非語言語境);第三個要素是交際雙方各自不同的認知環境.
語言展示情景,情景又促進對語言的理解。在某種語境下學習外語,或所學習的外語材料包含著一定的情景,則學習者容易理解和記憶。會話教學離不開情景,語言交際更離不開情景,學習只有通過交際活動才能真正掌握語言。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某些真實的情景搬入課堂,但卻能模擬真實的情景,創設真實自然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語言。因此,在會話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設真實的交際情景,在語境中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運用開放式教學增強互動效果
《新課標》還提出: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因此任務型的小組合作活動形式很多時候會被我們采用,但是以往的小組活動很多時候會出現優秀的學生包辦了大部分的任務,可是能力差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卻不高,甚至有不參與的情況,從而造成教學效果不佳。而開放性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兼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組內成員進行任務分層,協調好小組內各成員的分工合作,讓每個組員都得到發展。
互動教學正是從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出發,使教學過程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另一方面,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邊活動過程,實踐證明:通過互動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