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武術教師的職業素養直接影響著中國傳統武功的繼承和發展。本文探討了民間武術教師的職業素養內涵與提高,旨在為民間武術教師自我提高和民間武術教學質量的促進提供參考。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76-02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國家對健康產業的重視,使得集健身、防身于一體的中國傳統功夫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由于傳統武術的修煉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身傳口授才能讓學員學有所成,所以民間更傾向于通過拜師的形式跟隨門派的傳承人學習武術,這里的傳承人往往被跟隨學習者尊稱為師父。師父有真功夫,品德修養好,本身又具備教學能力,是學員學到拳技的前提條件。近年來,國外來中國學習傳統武術的人日益增多,加強民間武術教師的職業素養就顯得更為重要。那么,民間武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有哪些?又該如何提高這些職業素養呢?作為一位民間武術教師,不揣淺陋,以自己的實踐經驗在這里作一探討。
一、民間武術教師職業素養的內涵
所謂職業素養,它指的是從事某項職業的穩固的職業品質,它是通過科學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時代特點的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職業修養。個人認為民間武術教師職業素養主要是由品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等素質修養構成的。
(一)品德素養。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是為師之根本,它是作為教師職業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可以說,教師的品德素養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高尚的品德素養是教師敬業樂業的動力,是搞好武術教學質量的保證。武術教師的品德素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熱愛武術傳承事業。武術的傳承是一項繼往開來的事業。傳承武術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造福全人類的的崇高事業,需要從事武術教學者有較高的責任感,嚴謹的敬業精神,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熱愛、忠于武術傳承事業是武術教師做好武術傳承的基礎。
2.關心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學員是教師的工作對象,關心熱愛學員是做好武術教學工作的前提。武術教師要以高尚的情操,寬闊的胸懷去關愛學員。全面關心學員的學習及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出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中華武術繼承者。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師父的言行是徒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師父的言論行為和處事的態度對徒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所謂“身教勝于言教”,“上梁不正下歪”,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師父對徒弟的影響作用。所以,師父須嚴于律己,言行一致,舉止文明,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二)知識素養。武術教師要擁有全面的知識素養,重點是專業武術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素養。
1.扎實的專業武術知識。民間武術教師的專業知識,一般都是每代傳承人身傳口授的,是自己直接經驗的積累。作為武術的傳承者,理應從根本上弄懂弄通,把拳理吃透、講透,用自己的身體把動作正確演示出來,嚴防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的情況出現。實踐中,由于有的傳承人專業知識不夠,只是一味地要求徒弟苦練,把人練壞的情況也時有出現,對此不可不防。要真正弄清拳理,了解人體結構,按武術教學規律指導學員練習。
2.科學文化知識。民間武術教師要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學習我們傳統的文化知識和現代科學知識。常言說,練拳如修道。教拳的過程即是講道、悟道的過程,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要在教學過程中講給徒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徒弟。傳統的武術理論,大部分講得空泛甚至晦澀難懂。師父應該學習現代科技知識,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解釋武功現象。
(三)能力素養。道德素養和知識素養都要通過一定的能力素養來發展和實現,能力素養是衡量武術教師素質的關鍵。傳道、授業、解惑,離不開以下能力素養:
1.教育教學能力。民間武術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掌握教學基本功。民間武術教師大多沒有經過正規的教育教學訓練,只是憑借自己從師父那兒得來的經驗進行組織教學。盡管武術教學有其獨特規律的一面,但教學基本功還是普遍適用的。民間武術教師應向行家學習,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勇于實踐,大膽創新,成為教學專家。
2.表達能力。不同于一般教師,民間武術教師的表達能力要求更高。它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肢體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語音準確、語匯豐富、表達連貫等一般特點之外,還必須體現武術教學工作的特殊要求,要能夠專業語言通俗化。教學經驗豐富的武術教師,善于假借生活中的現象來增強學員的理解力。肢體表達能力在武術教師表達能力中更顯重要,學員動作到位,全依賴于教師的準確示范。
3.管理能力。民間武術教師的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課堂組織能力和對學員日常練功問題的管理能力,內含建立正常課堂秩序,協調徒弟間人際關系,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等。管理得好,學員們能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否則會矛盾重重,形成內耗。4.科研能力。民間武術教師的科研能力主要指教師能結合練功實踐,思考解決練功中遇到的問題,將經驗升華為理論,并反過來指導練功實踐的能力。它是保證功夫正確傳承的前提。民間武術教師應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使自己成為理論研究者。
二、武術教師職業素養提高的途徑和方法
要做好一個民間武術教師,就必須利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綜合考慮,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
(一)自覺加強自身品德修養,敬業愛崗,增強為人師的崇高感。作為人師,傳承中華民族武術文化,是神圣而光榮的。它不僅僅是一份謀生的職業,更應該是一個事業。我們要從內心充滿對這個行業的神圣感,敬畏感。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武術文化遺產,是經過無數人默默地奉獻才延續下來的。不能到我們這一代失傳了,我們要加強自身品德修養,勇敢地擔負起這份責任,用無愧于先人的勇氣去對待它,從內心里愛上這個職業崗位,把它發揚光大。
(二)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持續學練專業知識,提升為人師的人格魅力。學問無涯,藝無止境。作為武術教師一要在自己的專業功夫方面持續的修煉,保持自己的功夫狀態一直引領勤奮、聰穎的徒弟;二要對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不斷的進修學習。當今民間武術教師所具備的科技知識,雖然整體上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學員的整體水平也在提高。如何用現代科技知識解釋傳統武術現象,需要師父不斷學習,并在教學實踐中鍛煉和提高,以便講清拳理,讓學員信服。如果學員提出的問題師父總是不能準確地解答,師父在徒弟心中的威信就會逐步喪失。學習內容應包括現代科技知識和國學養生知識等。如運動生理
(接上頁)
學、人體解剖學、力學、物理學、黃帝內經、道德經等。
武術教師只有掌握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學生,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去引導學生發展。
(三)擴展思路,重視自身能力提高,行使好管理責任。武術教師在教授武功的同時,還要對學徒進行品德教育、生活管理等,需要重視自身管理能力的學習和提高。
管理能力包括計劃、領導、控制等能力,在計劃方面表現在教師會根據每個學員的個性特質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法、偏重點等,領導方面表現在教師會激勵學員,會做好學員之間的協調、溝通等,控制方面會糾正學員學習、思想等偏差,督促學員成長等。
提高管理能力,要求教師要具備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此,武術教師可通過自學、進修,甚至以不恥下問的態度向這方面有專長的學員學習等方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