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聽到最精準的聲音

2015-08-19 09:27:06
數字家庭 2015年6期

不客氣的說,沒有任何一家電影院的聲音能夠配得上精準二字。因為這是器材環境和使用方式決定的。想到搭建精準的家庭影院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件事還真的有捷徑。

想到買家庭影院,首先想到的便是音箱和功放的組合問題。但往往所謂有性價比的商家推薦,都全是問題。

性價比這個詞進入國內開始,我個人認為多少都有一些曲解。很多時候,性價比成了低價的代名詞,我并不認為那些無品牌,性能一般,價格便宜的產品可以稱之為高性價比的產品。

特別是在商家的影院推薦搭配中,2萬元一套的影院音箱推薦6000元的功放產品是非常常見的。這樣的組合有問題嗎?如果你要求不高,沒問題。如果你要求高,我認為問題大了。你大可去測一下這個組合中音箱的近場頻響,我保證頻響在中低頻出現坑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功放的電流輸出能力,根本不足以讓音箱發揮出完全的實力。

換句話說,你在挑選音箱時,音箱給出的頻響參考圖和指標,并沒有任何卵用。那只是音箱在驅動得非常理想時的頻響曲線,而并不是你隨便拿個什么功放推能達到那個標準。于是,“加后級放大器”成了發燒友最常見的推薦。進口的后級放大器,多聲道的基本上都在2萬元人民幣以上,產品過硬但是價格太高。而國產的后級放大器有幾千元能買到7聲道200瓦的產品。但是,聲音呢?如果你AB對比過幾千元的國產和2萬多元的進口后級,你會發現國產后級的聲音真的不太好聽。先不談音樂味!只是低頻部分,基本上都是比較扁平的聲音。如果正規一點的術語來說,應該叫低頻放大部分,在大音壓下面有較為明顯的失真。不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永遠不要指望幾千元的功放,可以和兩三萬的功放進行PK。比比單項可能還能行,但比綜合素質,那真的是差個十萬八千米。你永遠只會看到新燒從國產后級放大器升級到進口后級放大器。你基本上不會看到有老燒出掉5萬元的后級,去買個5000元的。

其實說白了,音響是一個系統,這好比我們買車不會分開買車殼和動力系統。而傳統家庭影院,則好比,我買個車殼子(音箱),然后自己去匹配動力總成(發動機與變速箱)。這當中,還要自己會校調,如果調不好,你的汽車就會廢油還跑不快。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自己DIY汽車的能力。同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以及財力,讓音箱搭配到合適的功放,發揮出百分之百的實力。

相信到現在大家都能看出來,傳統的家庭影院是非常折騰的。發燒友在不斷的更換器材,不斷的去匹配,升級著器材。不斷的去匹配,不斷的更換器材是玩音響的樂趣。但這種需要折騰才能達到聲音的標準,我想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不過,你不能否認這也是傳統家庭影院的魅力。

用上監聽之后,從此媽媽再也不會擔心我聽到錯誤的聲音了。

如果說要談什么是有源音箱,那又是洋洋灑灑幾千字了。本文的目的并不是在搞什么學術論文,所以我們不講什么是有源音箱。只要你明白,我們接下來推薦的音箱屬于有源的,這一類音箱在使用中不需要我們去考慮他們是否已經被驅動好,那便可以了。

雖然我們不談什么是有源音箱,但是我們得談談什么是監聽。因為這關系到,我們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搭配進行推薦。

監聽音箱是用來評價節目聲音質量的高品質揚聲器。其性能要求很高,應具有寬而平坦的頻響曲線,極低的諧波失真,良好的指向特性(特別是高頻區域),大的功率承載能力,大動態范圍及工作中無過載現象。而在監聽音箱之中,有源監聽音箱又是應用得最為廣泛的。有源監聽音箱之中將后級放大器與音箱結合在了一起,廠商通過合理的設計使得使用者不用再擔心音箱是否被完全驅動的問題,這使得監聽音箱在行使監聽職能的時候,不會受到更多的影響。

實際上,在監聽音箱中也分為有源監聽和無源監聽,他們之間的區別便是是否帶有功放。無源監聽由于在使用中會有之前提到的家庭影院無源音箱的好些個問題,于是現在的錄音室中,基本上都采用有源監聽音箱去干活了。本來有源監聽音箱的音箱和功放部分就已經匹配得天衣無縫,他們公布出來的頻響絕對沒有半點水份。相對于家用音箱,錄音師要的音箱是必須得精準的。家用音響出錯只是不好聽,而錄音師用的音響出錯那是會砸飯碗的。與其去研究音箱和功放的搭配,錄音室當然更喜歡買來便是插上線便能使用的產品。

在商家處聽音箱時,無比好聽,搬回家聲音就變了。商家一般會說環境問題,但很大的情況下是音箱沒推好。于是,換功放和買后級是玩音響的人逃不掉的宿命。同時,在不停的換的時候,推好的音箱,音色又不太對勁,往往也得不停的換。

我總結一下為音箱購買了前后級還會造成繼續換功放的原因有哪些

1. 高音不夠細膩(也可稱為高音粗,用專業術語應該是高音失真)

2. 低頻沒有彈性(低頻失真)

3. 低頻量感不夠(低頻頻響缺失)

4. 聲音平坦,沒有音樂味(動態范圍差,并帶有失真)

5. 音量大了吵死人(大音壓失真)

6. 聲場小,不立體

7. 結像差

8. 掉細節

效果不好很虐心,后級太貴很虐心,反正上面提到的都虐心。如果是上面的要求,把音箱從傳統的換到有源監聽便可以全部解決掉。監聽音箱在聲音的頻響、失真度、動態范圍、結像力和解析力上,是有天生優勢的,這是因為他們在出廠前就音箱和放大電路部分已經做了最好的匹配。本來這些電影中的DTS和Dolby音軌,就是用這一類監聽音箱進行的制作。這類音箱對細節還原的一絲不茍讓他們表現對白、配樂以及聲音的情感上有天生的優勢,而刻畫能力和影片細微聲響的重放自然也不在話下。只是搭配一套監聽影院你需要考慮很多地方,這也是本期特別策劃的意義所在。實際上,我們會找一些比較具體的型號,然后把他們連接在AV功放上進行體驗。當然,首先得教大家如何連接!

有源監聽家庭影院連接非常簡單,只是你不再需要音箱線,但是你要從功放后部連接信號線。由于監聽音箱大多是XLR平衡接口,所以如果你AV功放的前級輸出如果沒有RCA,又或者你的監聽音箱沒有RCA,那么可能就要多準備一些轉接線或者轉接頭了。

同時,得記住,每個放監聽音箱的位置得有電源插座,不然你的音箱必然是啞火的。

真力G One家庭影院套裝

實際上大部分生產專業有源監聽音響的品牌并不一定有家用產品,要說體積很迷你的家庭影院音響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真力G One顯得更加的難能可貴。

這并不是我第一次使用這套家庭影院,在一年前的衛星影院特別策劃中,當時我們對這套系統進行了體驗。只是這半年我的心得又有了一些變化,源于我在去年年底改造自家影院系統時,我購買了一對真力的8010用作天空聲道。8010置頂安裝的便利性,小箱子巨大的動態,并且還為我節約了一臺后級的費用,正是這些優勢讓我想做一期用有源監聽打造家庭影院的特別策劃。其實,本次專題我更想用大一些的真力監聽音箱加真力專業炮進行體驗,只是真力中國一再強調不建議專業音箱用于家庭。不過,再次使用這一套音箱,的確讓我對這套音箱有了全新的認識。

實際上,關于6010a、8010與G One,我最初也感覺比較暈。但現在相對明了一些了,8010就真力專業系列最小最便宜的產品,主打便攜。而6010是8010去掉XLR接口,并減少功率的產品。不過,現在6010已經不存在了,他已經變成了G One,有黑白兩色可以選擇,只配備RCA接口,采用8字頭電源線。G One是G系列中最小的產品,重量僅為1.4kg,采用3英寸的低音單元與0.75英寸高音,頻響為73 Hz~21 kHz (-3 dB),高音與低音單元分別用12W功放驅動。

與G One配對的低音炮是F one,裝備6.5英寸低音單元,導向孔在箱體下面,單元對地增壓,40W功率儲備,重量僅6.3kg。這一系列音箱均由真力研發團隊與國際知名的芬蘭設計師Harri Koskinen共同設計,能與多種室內設計風格相得益彰,目的是為客廳和家庭影院系統帶來一絲芬蘭設計的氣息。

我自己的8010已經使用半年,所以對真力的三英寸小箱的聲音非常熟悉。我認為對于8010來說,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箱子雖然低音只有三英寸,但他出現的聲音并沒有任何壓縮。在民用音箱一個系列中,4英寸的書架箱和6.5英寸的書架AB對比,你會覺得4英寸的音箱聲音失掉很多東西,包圍感、聲場都會有區別。而8010最利害的地方便是那么小的箱體和單元,你放加州旅館之類的音樂,你會覺得高中低音都不缺,雖然低頻量感并不如大箱那么多,但低音聽起來是完整的,不會把手鼓的聲音回放成手拍木板凳。而G One的聽感和 8010完全一模一樣,實際上減少的接口及功率上的一點點差別使得這兩個音箱并沒有多不一樣。要真說有什么區別,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就是增加了白色這個更家居化的顏色,還有減少了一些對家用完全無用的EQ開關。

而如果將F one融入,組建成2.1系統是什么感受呢?首先,和傳統的那些2.1很不一樣的地方是初聽你并不會認為有什么不一樣,但如果放低頻豐富的音樂,你會覺得氛圍會變好。這是因為F one的加入并不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系統的聲音,而是給F one增加了低頻的下潛。實際上,你并不能把F one看起衛星音箱,從頻響上看,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在150Hz開始就沒了低頻,要靠炮才能聽的產品。

如果你并不希望你的有源監聽影院系統非常復雜,或者你并沒有多少調試家庭影院的經驗,那么恐怕G One和F one是最適合你的一套影院。 如果你使用其他有源監聽來組影院,那么你要自己去設定分頻點,而在這套系統上不用——你可以將多聲道解碼出來的模擬音頻信號全部接入到F one上,再由F one分頻到每個音箱。也就是說,不管你是連接HTPC,從聲卡接出5.1聲道的信號。又或者只是購買了一臺帶5.1聲道解碼的藍光播放機或者高清播放機就可以了。當然,我在試用的時候,并沒有采用這個方案,我依然使用了AV純前級解碼來進行體驗,因為要保證這套系統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和傳統無源衛星影院以及其他大型一點的監聽比較, 這套小系統看電影是什么感覺?和無源衛星影院系統相比,我認為可比性并不大。因為傳統衛星影院是妥協的產物,要在相對有限的預算造成小箱子,分頻器、單元和箱體的使用上都是顧慮重重。音箱制造過了關,但功放能否驅動好,又成為一個問題。而G One沒有這個問題,他本來就是按照干活的標準做出來的監聽音箱,只是真力將其進行修改,再從專業下放到了民用市場而已。G One看電影的感受是可以讓你完全忽視音箱,監聽音箱超強的脫箱感、結像能力、細節刻畫能力都完美的體現了出來。請記住,有源箱公布出來的頻響指標就是我們能夠得到的聲音,而無源箱并不是,你還得看功放怎么弄。作為不差頻段的音箱,哪怕它很小,但是他的對白表現也是非常的精準好聽的。

關于什么是好聽的聲音,可能標準有很多,但有一點不會有意外——那便是你先讓人能完整的聽到聲音,這一點G One可以做到。同時,還有一點是真力組影院非常好的,那便是很強的動態。如果有心,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真力的經典型號和競品的PK類文章。雖然有人會認為真力和競品相比聲音會直白,又或者音色不符合口味,但是對于低頻能量和全頻動態的肯定是無容置疑的。簡單的說,真力重放出來的槍聲,是一瞬間破堂而出,如果電影的情節是很安靜的時候,突然開一槍,那種從很安靜突然到極大的聲壓是會嚇人一跳的。而我看過很多家庭影院,是真的可以把槍聲重放成鞭炮聲,又或者只是聲音很大,但是僅僅是聲音大而已。

G one是一套表現比較全面的系統,它可以勝任多種題材的音樂和電影。他使用的面積只在20平方米以內,會有比較完美的體驗。這際上,就聽音區域而言,我認為G One有很大的優勢——由于真力的DCW聲波指向性控制技術,優化出很利害的在軸與離軸的頻率響應。你把這箱子放在跟前,還是相對遠一點的位置,音箱都能很好的隱形。只是,我不推薦太大的空間或者有對聲壓要求變態的人購買他。必競,這套系統不是拿來搖沙發的,他就是拿來看電影和聽音樂的。

EVE SC207氣動高音影院的選擇

ADAM和EVE這兩個品牌和本次特別策劃的誕生有很大的關系,下面大家就來聽故事吧。

因為Dolby Atmos的原因,購入了真力當天空聲道,從而想起做今天的特別策劃。但我會想到用有源監聽來做天空聲道,是因為受了一個朋友的啟發。我這個朋友職業特殊,開飛機的。不是戰斗機,是國航的大飛機,這個職業造就了他兩個特點,一是閑,二是有錢。簡單說來,就是只要不是太貴的音箱系統他都有購買力也有時間去折騰。我第一次在發燒友家里聽到有源監聽組建的影院便是他的ADAM A77。

這個系統組在了一個小閣樓里面,聲音非常犀利,搭配的功放是天龍A1HD。優點是動態大,聲音很完整,缺點就大音量下面有點刮耳朵。后來,他升級到了ADAM S3X,玩得不亦樂乎。三個月前,我打算入一對監聽音箱電腦用,由于有了真力,我想入一個氣動式高音的箱子。于是電話他意見,本以為他會推薦ADAM(亞當),沒想到他建議我購買夏娃,他嚴肅的語氣很快讓我意識到他并沒有開玩笑。原來除了,ADAM S3X,他最近還買了一對EVE SC305用作Hi-Fi使用。我當時問起他為何買這一對音箱,他告訴我EVE和ADAM的淵源,并且說EVE比ADAM更適合Hi-Fi云云。并且把EVE SC305借給了我。

EVE SC305音箱讓我第一次認識了這個品牌,并且讓我改變了氣動高音刮耳的印象(源自于聆聽ELAC和ADAM影院系統的經歷)。本來曾經考慮把他的這對音箱留下,但實在是由于橫置擺放太占地方,所以后來還是把箱子還給了他。但正是這一經歷,讓我開始去與中音公司接觸,并且從官方途徑借回了這三只EVE SC207進行體驗。

1999年,德國廣電技術中心工程師Roland steinz與物理學家Klauz heinz創業,首次將氣動高音引入錄音行業,創立了ADAM Audio。Roland擔擋CEO,負責研發與元件采購。后來ADAM涉足Hi-Fi、多媒體與影院行業,與Roland的理念產生分歧。2010年,Roland離開了公司,創辦EVE Audio,只做專業監聽。

關于歷史,了解到這里已經足夠了,下面開始進入正題。我們先來看看EVE SC207的配置,AMT-RS2氣動高音,有專業配備的蜂窩式聲學擴散保護罩。低音單元為6.5英寸,低音單元為SilverCone蜂窩式航空泡沫單元。高音單元裝備50w功放,低音單元為100W。背部接口和XLR和RCA兩種,在音箱的背后還有一個后置式條狀擴散孔。

沒有留下EVE SC305,還有一個原因我是對這種黑漆漆的箱體談不上多喜歡,但公司卻有同事表示這簡直超級好看,有種高貴的專業感。對我來說,丹拿BM5A MKII那種有點Hi-Fi感的,或者真力的鐵蛋更符合我的審美。EVE SC207由于單元相對于SC305更大,于是箱體還更寬了,總體雖然比兩個音箱的SC305看起來短,但是個體頭卻感覺更大?;蛘哌@么說吧,SC305是瘦高型,SC207是個矮一點的胖子。總的來說,我覺得更丑的,但依然有同事表示,這個更好看。好吧,外觀的審美,沒什么好說的,每個人看起來都不一樣。

由于有SC305的體驗,于是SC207我還真多花了一點時間去聽。整體來說,像坐過山車一樣的感覺。總體來說,是不滿,到滿意,再到不滿,再到正確的認同。對于SC305,我的印象是極好的,這個箱子高頻細節極多,但是聲音柔美耐聽,中低頻不管是量感、下潛、線條感都很不錯。并且,聲場還特別開闊。因為SC305的表現,讓我對SC207特加的期待。懷著這份期待等來了SC207,接上一聽非常失望——和SC305比起來,聲場小一圈,全頻的包圍感小一圈,透明度屬同一水平。聲音聽起來比SC305干了很多,感覺扁平,感覺失望。

接下來的時間,我在試聽ADAM和RAR,這兩個的比較各有勝負,使用了一段時間這兩款音箱后,我換成SC207。我發現之前我認為不好的那些問題,一下子減少了很多。因為和比SC207更低一些檔次的ADAM相比,他的聲音是全面勝出的。聲底干凈,高音更加純正,特別是大動態聲音的穩定性好太多了,我感到了滿意。

再后來,我有很長一陣子在使用Barefoot MM27。這一用可好,這對箱子的頻響非常之寬,低頻到了30hz,彈性又非常棒。把Barefoot換下,又開始聆聽SC207的時候,你會發現為什么好多音樂聽起來很多低頻都不見了,直接的感受你會覺得聲音很虛。不僅僅是SC207,本次特別策劃的所有音箱都有這個問題。Barefoot MM27當低音單元就用上了500W功放,售價也屬天價,這樣的對比雖然對其他音箱都不公平,但確實也讓我對這些相對便宜的監聽音箱感受了不滿。于是,有那么一周的時候,我轉移了注意力,玩耳機去了。一周之后,我從丹拿開始,繼續體驗。

BM5A mkii的聲音是非常松馳的,由于好長一陣子沒用音箱了,在使用BM5A mkii的過程中,我當時的感覺是這箱子的聲場真好,高音細節也很多,這兩項好像比SC207還好一些?然后,我馬上就接上了SC207進行AB對比。實際上,實踐證明了我的印象是錯誤的。不管是高頻的解析力和聲場,SC207明顯都好出一大截。不僅僅如此,我讓一位并不玩音響的朋友來AB對比了一下兩個音箱的聲音,她直接就指出了BM5A mkii聲音不干凈,而SC207不僅聲音干凈,而且細節多了很多。這一次的聆聽體驗,我對SC207的表現是滿意的。

曾經有人給我講過,他買監聽音箱特別放心,不用擔心被商家宰,因為這貨都是用來干活的,價格水份少。同時,他還說選起來也特別簡單,反正同一價格的,都是同一水平,選個音色就行了。通過SC207反復聆聽的體驗,我表示深深地認同他的觀點。但EVE的確又是很值得購買的產品——因為由于作為后起品牌,他為了更好的贏得用戶,他的產品定價幾乎都比同配置的ADAM在價格上有所下調。所以,EVE是專業監聽中,可以大談性價比的品牌。

BM5A mkii采用6.9英寸單元,廠家公布的聲壓值也比較高。因為這一原因我們特別把BM5A mkii與6.5英寸低音的EVE SC207放在一起進行體驗。最終還是證明了一分錢一分貨。初聽BM5A mkii會覺得對白厚一點,包圍感好一些。但實際上,在和SC207組建的系統比,你會發現BM5A mkii厚一點的對白,原來是掉了細節,中低頻不夠清晰的原因。而SC207用于看影院,你可以明顯聽到一些之前沒有聽到的聲音細節,在電影快速變化的場景中,你還能聽到一些反映環境的細小瑣碎的聲音響動,這充分展現了監聽音箱組建影院的魅力。

最后,我提一下在EVE SC207的前面板上,還有他獨特的DSP一健調節選鈕。EVE把監聽音箱復雜的EQ調節,都弄在了前面板上。但是對于影院玩家來說,意義不大——因為現在所有的AV功放均有自動EQ功能了。

ADAM Artist5音箱

很遺憾我們并沒有拿到ADAM Artist系列完整的一套影院系統,但僅僅從這次的ADAM Artist5和以前聽過的Artist3也能得到一些結論。

1973年美國的海爾博士(Oscar Heil)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揚聲器聲波輻射方式——AMT(Air Motion Transformer)氣動式換能器,即海爾式揚聲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兩個磁極中間有一片特制的絕緣薄膜,薄膜表面覆有一層按一定走向排列的金屬線圈,并像手風琴那樣折疊起來的振膜組件,折疊振膜每一個相鄰的面在磁場中做相對運動,從摺縫擠出或吸入空氣,以噴射的方式輻射聲波。現在這種技術在音響界被廣泛的應用,在家用音響品牌中最出名的便是ELAC,而在專業領域便是ADAM。

著名德國ADAM品牌——Advance Dynamic Audio Monitors是一家業內知名的揚聲器制造廠商,始建于德國柏林。產品線覆蓋了民用音箱以及專業監聽音箱領域。1999年物理學家Klaus Heinz借鑒Oskar Heil的Air Motion Transformer AMT理論,和電子工程師Roland Stenz將全新的Accelerated Ribbon Technology A.R.T.帶式高音單元帶到Adam,使Adam一躍成為業內頂尖的監聽音箱制造廠商。

ADAM品牌在國際專業監聽音響界一直擁有著非常好的口碑及極高的使用率,曾獲得無數的獎項和全球各個著名業內雜志的熱烈好評!而實際上,你去這個品牌的官方網站看看,他也有民用的(home)系列產品以及多媒體(multimedia)。不過,由于推廣的原因,民用產品在中國幾乎絕跡,而多媒體ADAM Artist還能有一些用戶。下面,我就簡單講一下ADAM Artist5的使用感受。

ADAM Artist5采用了4平方英寸X-ART高音單元以及5.5英寸炭纖維低音單元,頻響為55Hz-35kHz(+/-3dB),RMS功率為50W,。輸入接口有XLR及RCA,同時還帶內置有DAC,可以通過USB直聯電腦。

雖然這個ADAM Artist系列打著多媒體的名號,但從這個系列有落地箱、大小兩款書架、中置及低音炮來看,他本來就針對的就是有源家庭影院。采用三只ADAM Artist5,一對ADAM Artist3再加上低音炮的方式組建影院系統,是非常高性價比且可操作性較強的方案。

ADAM Artist5的聲音是非常直白的,整體非常強調線條感和控制力。在本次我們使用的其他音箱中, ADAM Artist5和丹拿聲學BM5A MKII售價最為接近,都在8000元 左右能買到一對。但這兩者的風格卻有著明顯的差別。ADAM Artist5有著更加透明,瞬態更好的高音,但它的高音卻也明顯的真加直白。丹拿聲學BM5A MKII的中低頻有著更大的聲場,但ADAM Artist5的線條感更好。

ADAM Artist5作為影院使用我的建議使用面積最好不要超過20平方米,這套音箱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的X-ART高音單元,但也正是由于這個高音所以我并不推薦將它用于太大的面積。這個高音的能量很強,而且聲音也屬于非常直白的。而如果面積太大,或者音量開太大,高音會感覺比中低頻更加的突出。要知道,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要得到聽起來感覺舒適的音量,那會比在聽音樂的時候大得多。

實際上,這套系統如果采用官方推薦的ARTist 6落地與中置ARTist 6H組建影院的話,那表現倒是會比較全面。只是這落地功率也僅僅到70W RMS,這多少讓我們覺得好像還是差點什么。畢竟這個價位的競品(比如丹拿XEO5),都會配置100W RMS放大器吧。

Barefoot MicroMain27 Gen2

一種意外的機會,讓我借到了這一對Barefoot MicroMain27 Gen2(以下簡稱MM27)。這箱子就是一個傳奇,但的確它也真的很神奇。

Barefoot堅持不做任何廣告、堅持3個型號每月共50對的產量,美國本地每月僅分10對,可謂一箱難求,每個音樂人都以入手Barefoot為榮。 國內著名音樂制作人,天后王菲的好朋友張亞東目前也是使用的MM27。對于這款定價11萬人民幣,還不愁賣的音箱,我只能多說一些。

接下來的這一大段說明,均來自于Barefoot中國代理的文檔,但是我認為這是很好看的故事。大家有一起了解的必要。

創始人叫 Thomas Barefoot,“Barefoot是姓,所以公司也就叫Barefoot,這種命名方式更像歐洲的品牌。 Thomas Barefoot今年46歲, 他出身于美國賓州一個貧困家庭,13歲時他想要一把吉他,家里買不起,于是他只自學如何制造吉他和音箱。他參加了學校的木工課并從圖書館里學習一切可以學到的知識。他從鄰居那里收集各種零件和材料并將它們重新設計成樂器。他在高中的時候開始了最初的商業活動,就是為他的同學制造和改裝吉他。Thomas的高超技藝與創業精神幫助他自己支付了大學的費用,最后還獲得了一個物理學的學位。接著Thomas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但在研究生院呆了幾年之后,他意識到自己的熱情不在學術研究上,于是輟學在Intel找了份工作,負責半導體制作工藝研發。

在業余時間里他積極活躍于在線的錄音論壇。憑借著Barefoot(赤腳)這個綽號,其實也是他真實的姓,Thomas成為出名的在線發言人和聲學權威。通過論壇上的許多討論和在自己在工作室里的實踐,Thomas開始反對在近場監聽、主監聽和母帶監聽上的傳統區分。Thomas認為,每一項工作,從分軌錄音到母帶處理,都需要同樣級別的音質、動態范圍和低頻下潛能力。他認識到監聽的一體化方式十分適合于到處都在迅速發展的小型錄音棚和個人工作室,每個音樂人都需要同樣品質的聲音。于是在2004年他制造了自己的第一對監聽:MM27----事實證明,他制造的音箱不僅具有非凡的創新性,在質量和性能上還超越了世界上一些最優秀的監聽音箱品牌。中學的情景重演,Thomas獲得了網上同胞的信任,開始收到新產品的訂單,在位于舊金山的車庫里他用純手工制造每一臺產品。在那個時候,他決定離開Intel,以半導體的工藝來打造自己的音箱品牌,這便是Barefoot sound最初的故事。

去Barefoot的官方網站看,這個品牌一共就只有四款產品,兩款比MM27小的,一款更大的,而最著名的還是MM27,現在已經出到了第二代MicroMain27 Gen2。

在MM27 Gen2上,有一個MEME (多重點監聽音箱模擬)技術,只需簡單地轉動一個旋鈕,它就能模擬出其它幾款經典錄音棚監聽音箱的響應和轉換特性。只可惜,我們收到的MM27 Gen2并沒有任何說明書,所以這個功能我們沒有使用到。不過,依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看一看MM27 Gen2的硬件配置。

MicroMain27 Gen2 是一個3.5分頻的主動式系統,密封的箱體里含有5個驅動單元,頻響為30Hz - 45kHz(±3dB)和40Hz - 40kHz (±1dB)。高音為1英寸環形輻射器,采用250瓦 Hypex驅動。中低音單元有兩只,均為5.25英寸聚乙烯/紙質錐盆,采用先進的幾何釹磁鐵動力系統, +/- 5毫米線性行程,分別用250瓦 Hypex驅動。次低頻單元為2支10英寸鋁質錐盆,高線性的動力系統,功放為500瓦 Hypex。

用于MM27 Gen2上的Barefoot與Hypex公司的Bruno Putzeys合作研發的。MM27 Gen2采用了一塊創新的DSP分頻器,它的研發耗費了Thomas Barefoot四年多的時間。依靠有著杰出設計的高端轉換器和專有的先進濾波技術,MM27 Gen2的聲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真實性。官方宣稱這個功放匹配下的MM27 Gen2,帶來的聲音是零失真的。

作為長期聆聽各種音響系統作為工作的我們來說,挑毛病是我們的職業。我們可以輕易挑出音響系統的毛病,哪怕你是幾十上百萬的系統,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輕松的事情。但是,在使用MM27 Gen2的時候,我不得不開始挑周邊的毛病,并且用MM27 Gen2挑其他AV系統的毛病。

用于搭配MM27 Gen2的解碼是AURALiC Vega,而用于影院的前級試過有三臺,分別是Meridian 861、Lexicon MC12HD和安橋5530。我想說的是,不管哪一臺前級上去,MM27 Gen2的態度是把前級的特色完全是分分鐘扔在你面前,AURALiC Vega聲音透明度極高,聲音偏解析力路線,在更換DSD音樂和CD音樂的過程中,那種區別秒分。你用其他系統聽,也能分辨出來,但不會那么明顯。Meridian 861聲音最厚,Lexicon MC12HD聲場最寬,但和前面兩臺功放相比聲音散一些,而安橋5530和之前的幾臺功放相比音質就很難聽了。當然,售價也無法和前面幾臺相提并論的。我們并不是要用MM27 Gen2去評價功放,但我們卻發現他非常擅長干這件事情。以至于,我并不好去評價這款音箱的聲音到底是個什么風格,因為你給他什么聲音,他就是什么聲音,他的風格就是特別的透明、特別的中性還特別有勁。如果非要讓我說這箱子哪里最強的話,我只能說它的中低頻,真的是太惹人喜愛了。

當然有勁,一個箱子里面的功放加起來足足有1250W,而且低音單元分頻在100Hz,還是背對背的結構,完全就是大書架背著一個低音炮。實際上,嘗試用MM27 Gen2組影院并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這箱子在離他一米內聽近場,和退到四米外聽,聲音細節不會有多大變化,該有的都有。他的功率準備和聲壓級,只要你不是大得離譜的視聽室,都能用。MM27 Gen2內部總容積32升,背后的雙10寸次低頻與中低頻腔體是完全分離開的,同時兩個次低頻的單元完全背對背連在一起形成金屬框架,這起到了加固箱體的作用。前后的鋁質障板讓這個音箱超級結實,不過重量也達到了31kg,完全是小型落地音箱的水平。

MM27 Gen2、箱體又硬又結實,我直接把他放在電腦桌上,聽鋼琴,鋼琴的高音也不會散掉。為了讓MM27 Gen2不受環境的影響,我又購入了ISOL8R200懸浮支架。這個時候,再去聽MM27 Gen2重放的聲音,他不但完全具有之前我聽的那些監聽音箱的全部特點(透明度高、聲音細節多、立體感好),并且它的中低頻密度足以干掉我聽過好些個身價數倍于他的Hi-Fi系統。我可以不夸張的說,上海音響展,那張被放到爛的杜比全景聲試音碟中的《Bailando》,全場沒有任何一個影院系統放出來的聲音細節(特別是低頻中的細節,包括彈跳感和層次)可以和MM27 Gen2相比。這個比較是用MM27 Gen2組建立體聲,在2米處聆聽完成的,基本上屬于監聽狀態。并且,聽完這一段,你可以去自己的影院系統上驗證,你的低音炮和系統是否完美銜接,同時你的低音炮頻響是否正常,瞬態是否夠快,彈性是夠好。這便是標準,MM27 Gen2作為傳奇可以給你這個標準,而如果你用他組建影院(當然依然得加入低音炮,并且調試得當),那么你就在組建標準。

我用HAA試音碟再次去驗證MM27 Gen2,這些音樂我在數次HAA培訓上,在Gerry老師調試出頻響平直的影院系統聽過無數次。我想說的是,我聽到的聲音是在信息量上是一致的。你根本不能說MM27 Gen2是個大書架,官方也一直宣稱他們的箱子是main的標準,我認為他的聲音,就是一個驅動良好的大落地,被強行擠在了一個中型書架箱里。

我在網上也搜索了一下MM27 Gen2,有很多錄音圈的朋友在傳播他的故事。包括《我是歌手》的后期混音棚,包括搖滾教父崔健。而且基本上都是一聽,就刷卡。或者是聽到MM27 Gen2用MEME技術去模擬Yamaha白盆,被神似的聲音嚇到刷卡。我終于理解到為什么,這一對不大的玩意,可以成為傳奇。我算過一筆賬,這一對音箱標價11萬,最終成交價,怎么都會便宜一點。就算以5萬一個的價格買到,也算超值。因為,畢竟他不用配功放,而且幾乎要什么有什么。同時,你還能以一個箱子的錢,聽到一些經典音箱的聲音。我建議大家都去聽聽,同時準備好信用卡。

Thomas Barefoot意識到盡管高解析度的監聽音箱具備不少的優勢,但是很多工程師還是使用他們的NS10M和MixCube音箱作為第2參考。這些音箱擁有悠久的傳統,大家發現熟悉它們后可以把它們用來專注于混音中特定的某些方面。但是,在混音臺上擠滿那些額外的音箱會損害到主參考監聽箱的聲場。更不用說那些額外的音箱已經不再生產了,并且還需要功放、連接線,還會占用更多的錄音棚空間。解決方案就是讓MM27的聲音傳達就像那些音箱一樣。只需轉動一個旋鈕就可以從MicroMain27絕對真實的平直響應切換到更溫暖、更甜美的“Hi-Fi”(高保真)設定--這基本上是模擬一些高端的民用音頻設備的聲音。更明確的是,“Old School”(老派)設定是忠實地模擬NS10M 近場監聽音箱的聲音,而“Cube”(立方體)設定則是模擬經典的MixCube音箱那種以中頻為主的聲音。這里的概念不是完美復制出這些名聲卓著的老音箱的每一個細微特質。這是不可能的。但是MM27 Gen2可以捕捉住它們對聲音的表現和傳達的本質特性,并且模擬出它們的頻率、相位和瞬態響應以及動態壓縮甚至還有特殊的失真成分。如果你知道如何使用這些音箱,那么你也就能輕松地使用新MM27的音箱模擬設定。

打造最便宜的氣動高音影院

氣動式高音主動音箱并非只有德系廠家才有,國貨精品聲薈就曾經以MH有源監聽系列打動過消費者。而今天 ,我們來談談Q6與Q4。

我曾經兩度拜訪過聲薈,聲薈的母公司是一家代工大廠,我們所知道的數十個國外品牌的產品他們都代工過。對于聲薈人給我的印象,有兩點特點鮮明,那便是執著與堅持。他們的人,有著極強的學院派作風,做事嚴謹認真。實際上,早期的MH系列雖然得到了發燒友以及專業錄音用戶的認同,但這并沒有給聲薈帶來多少利潤。這是因為聲薈的定價相對于成本價的差距和其他品牌比并不太大,他們并沒有太多品牌運營的經驗和意識。實際上,這也是聲薈堅持要讓產品具備比較強的性價比帶來的結果。不過,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并算不上壞事。

這次聲薈遞過來的,并不是MH系列,而是從由MH系列專業級有源監聽箱衍變而來Q系列。他保持了聲薈專業級有源音箱的品質,但外觀依然樸實。實際上,對于這款產品的外觀,我個人是非常的不喜歡的。不客氣的說,這是本次拿到的所有音箱,塑料感最重的。同時右下角音量旋鈕上的藍光極大的拉底了音箱的擋次——藍燈在暗環境中非常刺眼,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功放器材以及電視機,都把發光的部分改成了淡淡的白光。實際上,工業設計上一直都不是聲薈的強項,對于傳統學院派的人,要讓他們理解年輕一代的審美,相對困難。

相對于那藍色的音量燈,我想更多人關心的恐怕還是音箱的配置和價格。聲薈這次一共拿來了三臺Q6,一對Q4P,加上我們準備好的KK炮,剛好可以組成完整的5.1影院系統。

Q6售價3800元一對,高音為海爾(AMT)折疊振膜高音揚聲器,這個高頻上限為28kHz。這個高音由一片極薄且帶有蝕刻出鋁質音圈的薄膜,折疊成長60mm x 寬32mm的振膜組件構成。振膜展開后的面積比常用的25mm球頂高音振膜面積約大13倍,大動態時能有準確、清晰、低失真的音樂再現。低音單元為6.5英寸,采用德國PROPEX公司的CurvPP(聚丙烯)合成編織錐盆。具有質量輕,內阻尼適中,剛性大的優點。耐高溫長沖程設計的音圈、高效磁路及防磁設計、在磁路內設有短路環、防磁設計、具有低失真和優良的頻率響應。

Q6的功放部分為電子分頻,兩路獨立工作的功率放大器分別推動高音和低音揚聲器。它針對揚聲器單元進行了最優化設計,具有良好的頻率響應、動態響應和線性相位特性。為了重放高音短脈沖信號不被壓縮而又能保護高音揚聲器不至損壞,在高音通道里特別設置了由精密光耦合器件及特殊積分電路組成的高性能的柔性壓縮電路。低音通道特別設置了快速斷路保護和下限頻率截止電路使音箱的工作更加穩定可靠。為了適應不同使用環境的聲學特性,特別設置了兩組精密的頻率均衡調節開關,以供用戶靈活調整。Q6的低音用110W驅動,高音為100W,系統頻響下-6dB下為42Hz-25kHz。

Q4P比Q6要便宜很多,Q4P售價為1800元,雖然也采用了海爾(AMT)折疊振膜高音揚聲器,但振膜組件為33mm x 寬26mm大小,低音單元為4.5英寸。Q4P低音和高音分別用22W功放進行驅動,頻響為(-6dB)52Hz~27kHz。

Q6與Q4P都用了(-6dB)來標識頻響,這多少有點充水,因為基本上大家都用正負三標識。不過對于那差別不大的頻響,我并不關心,我更關心Q6和Q4P的聲音表現。實際聆聽之后,相對于用了210W功放和單元更大的Q6,我卻更喜歡Q4P的聲音。Q6我是直接用來和ADAM Artist5進行比較。雖然6.5英寸對上5.5英寸的,但是我想說的是ADAM Artist5依然是全部勝出。原因是Q6的低頻控制力,聲音的透明度和高頻細膩度均不如ADAM Artist5。不過,這個對比意義還真是不大,因為一對Artist5可以買一對Q6。實際上,我對Q6最不滿的地方,并不是他的低頻下限(-6dB的指標并不好看),主要還是在于低頻的控制力并不太好。但是,換成功率和單元都更小的Q4,我卻滿意了很多。因為低頻的速度和瞬態好了不少,音樂的節奏感好了很多,聲音緊致了。如果在Q6和Q4P當中選一對當電腦音箱,我必然會選Q4P。

其實接電腦,用XLR或者RCA,我并不在意。因為線并不會多長,這兩種接口的差別并不大。但是一但組多聲道系統,拉個十來米的信號線很正常,不用平衡線是不行的。Q6和Q4P都有XLR接口,算下來Q4P才幾百元一個,想想還是很贊。實際上,在影院的體驗上,我認為Q系列的表現好過聽音樂。Q6單元大,而且功率大,低頻控制力雖然談不上多好,但由于在影院系統中我們都會切到80Hz的低頻,所以這一問題得到解決。當Q6與Q4與使用Push Pull結構的KK DXD12012融合之后,不管Hi-Fi還是AV,整體的表現變化極大。實際上,我認為正是KK那種多細節彈性好的低頻進入之后,讓Q系列上的氣動高音變得靈動起來。因為從20Hz到20KHz的頻響完整之后,聲音的細節會明顯變多,音樂也會變得鮮活。

三個Q6加一對Q4P,一共花費7500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次的音箱里面,只有RAR PRO5一對的價格沒有超過這個數字。這個7500元組成的多聲道系統中,氣動高音的聲場是非常明顯的亮點,如果是在20平方米左右使用,要用無源系統完全超過它,還的確是比較因難。因為單元比他好的,便宜功放必然推不了。單元不如它的,推好了聲音也不一定好聽。并且,Q6與Q4P單元高度統一,音色高度的統一,并且頻響也屬于比較完整的。就是說,你自己花這個錢組一個影院出來,功放都不一定能把音箱的近場頻響推直。更不要說在坐位上聽到的聲音是否正常的。同時,我測試了一下這個系統的大音壓,聲音的耐聽程度,很大情況下要依賴低音炮的檔次。低音炮越好,下盤支撐越足,大音壓越穩,中高頻也越耐聽。如果低音炮是個軟腳蝦,那么大音量還是會比較吵,特別是氣動式高音的延伸又還比較出色,會顯得高音更搶。但是,對于有源系統投入貴的炮值得嗎? 我可以肯定的說值得。因為這是整個影院系統的基礎,同時以后升級炮可以不更換嘛。

要讓Q6和Q4p去和比他貴得多的產品對比,并沒多大意義。你給二兩菜的錢,也別指望人家給你四兩肉。但是這個系統卻真實的為我們展示了有源多媒體真的可以給預算有限的人,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這便是它的意義。

丹拿聲學BM5A MKII

最多發燒友用的專業監聽,恐怕就是丹拿聲學BM6與BM5系列了。為什么我們選用這一款音箱來說明。因為這是現在能買到的丹拿聲學中,價格最合理,單元還不算小的產品。

你知道介紹丹拿聲學的產品好在哪里嗎?那就不是我完全不用像介紹ADAM和EVE一樣把這個品牌的由來再說一遍。丹拿這家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有著深遠影響的公司,所做的最便宜的監聽音響系列,便是BM系列。不過,得申明一下,這一系列來自于丹拿聲學——Dynaudio Acoustics,丹拿的監聽部門。

實際上,對于影院玩家來說,都希望自己用到的箱子單元相對較大,而功率也相對較高。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并且還一定得是大品牌的話,可能你的選擇也就僅僅只有丹拿聲學了。丹拿聲學入門音箱BM5A MK系列如今已經推出到了第三代,而第二代現在市面上還有銷售,并且價格見底(8000元一對),考慮到一次要入五個,所以我們采用這個型號進行搭配參考。

BM5A MKII這款監聽音箱是BM 5A音箱的第二代產品。Dynaudio公司的BM 5A由于它的精確性、清晰度和易于運輸性,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監聽音箱領域的傳奇。BM 5A MKII是在BM 5A設計基礎之上的改進,它是一款手工制作驅動單元技術的近場精確監聽音箱。

BM5A MKII采用手工制作的驅動單元,7英寸低音揚聲器有著較長的振幅,能夠更長時間地保持線性。高音單元采用高解析度軟穹形高音單元D281。丹拿聲學在BM5A MKII上首次引入波導功能減少了聲學反射,讓聲音的定位更加準確。

在官方分布的數據中,每只音箱100W的RMS 功率輸出,立體聲1米處測峰值聲壓117 dB,5.1環繞聲2米處測峰值聲壓118 dB。頻響為48Hz-21kHz(+/-3dB)。

關于BM5A MKII用于Hi-Fi用途,百度上一搜一大把,我就不再多講了。而關于影院表現,我簡單說一下。與售價非常接近的ADAM Aritist5相比,BM5A MKII的優點是非常的明顯的,那就是他在大聲壓下的表現更加的穩定和耐聽。BM5A MKII在聲場,人聲場的厚度上是明顯勝過ADAM Aritist5的,但聲音的線條感上卻有所不如。比如找一個對白錄得非常醇厚的電影,然后去聽對白,BM5A MKII的對白聽起來明顯更加厚潤耐聽,而ADAM Aritist5對白聽起來干一些,但線條感要好一些。不過,大動態的場面,BM5A MKII明顯占優,這是因為有更大的低音單元和更大的功率儲備帶來的好處。而對于高音的對比,我不得不說丹拿的球頂高音真的很利害,Aritist5的氣動高音和D281相比,你很難說他們誰更好——氣動高音細節更多,更銳利;但D281卻是音樂味十足,并且十分的耐聽,聲場也很大。丹拿聲學的BM系列天生就是拿來做多聲道混音使用的,所以用作影院,也屬于完成份內工作,十分的恰當。

這一套系統推薦的使用面積,也不要超過25平方米。如果你確實對聲壓有更大的要求,那么可以選擇BM6A或者BM12 MKIII。

RAR PRO5書架箱

這個黑乎乎的小音箱可以說現在還完全沒有名氣,不過我完全相信很快它就會在中國名聲大振。

基準聲學,英文全稱:Reference Acoustic Research,簡稱RAR,是一家致力于專業音響研發的品牌公司。主要生產主動式HiFi音箱、監聽音箱和被動式全頻音箱,及解碼器、耳機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膽功放為主)等產品。2014年12月于深圳成立品牌運營中心,在中國、美國、歐洲注冊,生產中心位于廣州番禺、東莞,為歐美多個國際著名HiFi、Hi-END品牌OEM、ODM,積累了豐富的高端音響產品研發和生產、品質管理經驗。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代工大廠自己創辦的一個新品牌,然后依托多年代工的經驗,開始轉向自有品牌建立。

而實際上,這次收到的RAR PRO3也并非我親自點名,而是之前便認識這家公司的主創人員,SIAV音響展上也有簡單試聽,當時覺得低頻不錯,于是增加到這次的體驗之中。

在RAR的產品之中,PRO系列是功率最大的,考慮到AV使用,所以我們要來了PRO5這對箱子。PRO5采用了5英寸玻纖復合中低音單元,對稱磁路長沖程設計,雙磁防磁設計。高音單元為25mm絲膜,配上耐高溫音圈、釹磁球頂高音。并且,在高音單元的周圍有一個淺號角的設計。廠家對這一對單元匹配了70W RMS的放大器,并且專用電子分頻電路。

抱起PRO5,才發現廠家還是比較貼心,整個箱體的下面,都貼有防滑隔震墊。PRO5背部的接口非常豐富,RCA、TRS和XLR都有,基本不上會讓用家因為接口發愁。

實際上這個箱子在編輯部并非我最先試用,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傳奇音箱MM27上,于是這個箱子是同事最先接上試聽的。正好一來就是一首《炎黃第一鼓》,首先我感到了非常強大的氣流吹到我的位置上,伴隨一股膠水的味道,然后便是非常深沉結實的低頻。這個低頻讓我很吃驚,從聽感到,這個低頻的彈力感、能量、聲壓都完勝了ADAM Artist5。如果在ADAM Artist5上用比較大的音量去聽《炎黃第一鼓》,實際上第一錘下去之后,有一個很討厭的拖尾。這是單元已經在失控的邊緣。而PRO5在同樣大的音壓下,低頻又狠又穩。你可以直觀的從倒相管的氣流感受到單元在運動中給擠出了多大的能量。

接下來說說PRO5的聲音,這箱子定價2990元一對。我是仔細用過之后才知道這個定價,以價論聲的話,我認為是非常超值的。這對音箱的聲音有著同位價最好的低頻與聲音密度,聲音的重心較低,比較沉穩,中高頻的表現雖然不如低頻那么出挑,但也絕對屬于超過這個售價的水平。聲音的質感,彈性、中頻的厚度,聲音整體的味道都不錯。實際上,最終聽下來,我認為這箱子可以和ADAM Artist5一戰。這兩個箱子對比下來,聽感上我會認為他們屬于同一級別的箱子,但是走向不盡相同。ADAM Artist5走的清爽直白路線,相對于PRO5更強調線條感;而PRO5聲音更大厚重,聲音的密度和彈性好很多。但實際上,如果你是使用過好些個監聽音箱的人,你會認為PRO5的低頻是有一些些過量的。這種過量的低頻,會讓聽的人更加過癮。但如果你拿PRO5和更高一級別的監聽進行對比,比如EVE SC207,你會明顯意識到PRO5中高頻的透明度和聲場和監聽標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這種有彈性并且有能量的低頻,正是看電影所需要的。實際上,用PRO5組影院,他在大聲壓下面的穩定性是勝過ADAM Artist5的,關健是它才賣2990元。

我收到的這對音箱,并不是最終上市的版本,所以它沒有網罩,也沒有背部上墻螺絲孔。不過還好,正式版本都會有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免费看a级毛片|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91在线精品|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欧美高清国产| 高清色本在线www| 色综合久久88|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2014|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日韩二区三区无|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爽爽视频| 亚洲三级a| 国产农村1级毛片|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欧美人人干| 欧美a在线|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中文字幕66页|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大秀91|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 国产91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欧美69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香蕉在线| 亚洲熟女偷拍|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欧美在线一级片| 亚洲婷婷丁香|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熟妇丰满人妻|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久亚洲色|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资源站|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精品第5页| 欧美综合成人|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婷婷六月色| 亚洲VA中文字幕|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