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畫、京劇、中醫和書法是我國的四大國粹。在四大國粹中,書法是世人公認的中國最高雅藝術,在歷經了數百年的歷史沉淀與各個時期書法家的不斷創新、完善,時到今日仍然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對真、美、善的追求。而書法藝術欣賞是全方位的對一幅書法作品進行品評、審美,從整體上去欣賞書法作品的風格、筆力、結構、文字內容和章法布局,也是對書法家的學識、修養、精神、氣質的再現。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25-01
新社會發展以來,書法藝術的繁盛局面贏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熱情追捧,成為人們精神享受上的物化產品。將一幅書法作品懸掛在齋室內,不但是一種文化的體現,更是一種美學、知識和文化的交流。通過對書法作品的欣賞品味,對書法內容的領會、鑒悟,達到陶冶情操、愉情弄性的目的,已然成為現代人欣賞書法藝術的時尚。
一、書法藝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
書法藝術欣賞與其審美能力和文化知識背景息息相關,欣賞者的文化水平與審美能力呈正比關系。對于書法的美,先輩們多借用動詞與形容詞來描述,比如“雪林枯松”、“渴驥奔泉”、“金剛怒目”、“冰河危石”、“驚蛇走虺”、“鷹博隼擊”等 這些詞語給人生動形象的感受與聯想,幫助欣賞者從大的方面上區別、體會書法的風格類型。不同的書法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審美方向。以下將介紹幾種較為常見的風格類型,以便幫助書法愛好者從整體上了解與把握書法的美感所在,對于書法愛好者而言,也應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與審美觀來確定自己的方向。
(一)雄偉莊嚴
雄偉莊嚴很容易就可以讓人聯想到巍峨的山峰、無邊的大海、龐大的建筑、廣闊的高原以及偉大的英雄和熱血的革命。這一類型的書風,多見于西周的青銅器銘文、漢代的璽印、隸書《華山碑》、楷書《瘞鶴銘》、篆書《泰山石刻》、魏碑《鄭文公碑》還有顏真卿、李邕的書法等中。在這之中,最具有代表性便是顏真卿的書法。
(二)縱橫奇屈
縱橫奇屈給人以幽默、奇特、趣味黯然和出其不意的感覺,同時也帶有自由、放縱以及頑強的生命力的印象,讓人很快聯想到斷壁殘垣、萬丈瀑布、參天古樹以及奇山怪石等。這種書風體現在秦朝的權量錢幣、漢隸的《石門頌》以及北魏的《龍門造象》等古時的雕刻中。這類書風的代表還有懷素的狂草和黃庭堅的行草等。
(三)飄逸秀美
飄逸秀美給人以清新、自由、優雅、飛騰的感覺,讓人聯想到飛翔的鳥兒、挺拔的樹木、江中的偏帆以及空中的白云,從而在內心中產生親切、美妙的感受。這種類型的書風,在篆書方面較常見于吳熙載和鄧石如的書法中,而在楷書和行書上,則以王羲之、褚遂良的書法為代表。漢代的《曹全碑》也集中體現了這種飄逸秀美的書風。
(四)工整精細
工整精細也就是工巧、精密、認真以及嚴謹,這是書法藝術的另一種書風類型。這種書風常與美術工藝相結合。有唐朝的經文,虞世南和歐陽詢的楷書,文征明的小楷,趙佶的瘦金書以及王福庵的篆刻等。
二、書法的品評
書法藝術活動的兩個關鍵面是創作和欣賞,人們談論較多的是與書法創作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是面對一幅書法作品,從哪個角度去欣賞它,怎樣發掘它的藝術美,也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對于一幅書法的品評,其視角應該是全方面的。
(一)在整體結構上進行把握
面對一幅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通篇的整體結構,在整體的布局上是否呈現均衡,氣韻有否生動連貫以及是書體類型,能否給人以賞心悅目和心曠神怡的感受。再觀察各個字的點劃和偏旁部首間的搭配形式,各個部位之間有沒有進行合理的虛實避讓、長短錯落。宋時姜夔的《續書譜》言及結構——“如人坐臥行立,揖遜忿爭,乘舟躍馬,歌舞擗踴”,也就是字的長短大小、疏密闊窄、伸縮參差等變化,不僅要體現出字的姿態,又要能夠適合自然法則,從變化中體現出均勻的結構、協調的效果,以及流暢貫通、行云流水般多變的特點
(二)從整體風格、流派方面去觀照
書法是一門多風格、多書體和多流派的藝術表現,與創作者的性格、修養、學問以及氣質等因素都有直接的聯系,但也不能根據個人的喜好不同來定優劣。正如奇崛古松、清幽蘭竹、婀娜垂柳、香艷木芍,都是美好的景物,又如五岳黨的風景不同但都很美,五味的味道不同但又都是味。即使是有“書圣”之稱的王羲之,也有人覺得他的作品古雅不逮,對于書法作品的欣賞是莫衷一是、各有所見。這也是品評欣賞書法藝術的一個重要原則。
(三)從筆法、筆力上去欣賞
書法作品最忌諱的就是千字一面,即使是相同的筆畫也應盡可能的減少重復。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所出現的所有“之”字沒有一個出現重復性的,并且每個“之”字都形神兼具。由此可見,優美的書法作品隱藏著創作者高深的筆法、筆力上的功夫。同時,在細微處觀看,一幅優雅的書法作品,其點畫通常都帶有質感。和潤、剛柔相濟、有勢有力、飽滿渾厚、骨肉相稱并且帶有澀感的點畫,其體現出的各種各樣的形態都能讓人深刻的領會到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
(四)注重章法布局美
面對一幅書法作品,映入欣賞者眼簾的整體畫面是作品通篇章法的布局。對于布局形式有深厚功底的創作者,能夠采用不同形式的變化與對比,將通篇化為一體,使各個字均勻相稱并且互相協調的組合成平衡以及統一的整體。每一個書法家的章法都各有其特點,但又都遵循著這一規律。唐太宗曾經評論王羲之的書法,“觀其點曳,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勢如斜而反直。”其《蘭亭序》正是這種藝術境界的代表。
(五)從書法和文字的內容上去欣賞
從古到今的名言警句、詩詞歌賦等都能入書,若是自行創作自行入書則會顯得更有美感。從藝術與思想方面來說,書法家往往都是在對文字內容有了深刻領悟之后才將文字內容和書法藝術相結合起來,這樣更加相得益彰,也使得欣賞者在觀賞之余與書法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也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
三、結束語
書法藝術是“心靈和心靈之間所進行的交流”。只有心靈相照,書法藝術才會有永恒,才能真正體現書法藝術的魅力與價值所在。欣賞者對書法作品進行欣賞是對該作品的二次創作,同時也體現了欣賞者個人的審美能力。書法作品也直接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感受的流露于審美意識,因此,書法藝術的欣賞應當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進行反復推敲,并從中體會真諦,真正達到欣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