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新動態
【國務院號召農民工、大學生、退伍士兵返鄉創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提出支持返鄉創業措施:一是降低返鄉創業門檻,二是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四是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五是完善返鄉創業園支持政策。
【國務院決定于2016年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有關規定,國務院決定于2016年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下列個人和單位:農村住戶,包括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戶和其他住戶;城鎮農業生產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
【國家投資改善新疆邊遠地區農村教師住房 惠及2.2萬名教師】為改善新疆農村學校教師生活條件穩定教師隊伍,國家發改委2014至2015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6億元,支持新疆喀什、和田等13個地(州、市)66個縣(市、區)198個鄉(鎮)的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項目建設。項目共惠及2.2萬名教師。
農家新觀察
【我國每天收入約1美元的貧困人群超7000萬】據新華社,從1978年到2014年,我國累計減貧逾7億人。然而,時至今日,西部山區依然存在貧困景象。我國每天收入約1美元的貧困人群超過7000萬。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不斷迫近,“中國式扶貧”又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歷史大考。
【中國最窮困人口生活得怎樣?有人一年最多吃3次肉】有的人畜混居;有的住茅草房。四川大涼山區,土豆是村民爾日書進一家5口的午餐,有的土豆已發了芽。對他們來說,吃米飯和肉是件奢侈的事。大米每10天逢集時才能吃到;肉一年最多吃3次。貴州一戶人家,大部分時間是清水煮野菜。
【全國留守兒童6100萬,近1000萬整年見不到爸媽】《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顯示,全國有6100萬留守兒童,近1000萬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春節無法團聚,4.3%的孩子一年接不到1次父母電話。留守給女孩帶來的心靈創痛高于男孩。
【基層貪腐、鄉匪村霸,這些中央都看到了】部分農村地區貪腐歪風盛行;村匪村霸為害一方;農村政治生態被破壞。面對這種情況,基層黨建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農村基層黨建重點將抓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這三類人。
【濃妝艷抹模特“采茶”給誰看】某地采茶節,青山綠樹中,忽然來了一群模特表演“采茶”,鄉土味蕩然無存。老百姓說,這是站在田埂上吹洋號——走了調。一些地方農事節賽,熱衷請美女“助陣”,雖說初衷是為了推介,卻往往搞成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背離初衷,更造成鋪張浪費,甚至陷入低俗化。
【盼“洋奶粉”的倒逼效應】農業部負責人近日坦言,消費者紛紛購洋奶粉,是奶業人的恥辱。話說得夠重,但消費者買奶粉,只看產品貨色,不會看官員臉色。洋奶粉吃香,折射出人們對國產奶粉質量和安全信心不足。“奶業之恥”能否倒逼奶業人知恥而勇、知恥而上,這是個值得期待的懸念。
農家新鮮事
【新疆最潮村支書】60歲的張泉年有不少外號,自2011年3月至今,這位村黨支部書記已發布微博8000余條,村里的玉米、辣椒、西紅柿豐收了他要“曬”;村里7個民族的鄉親如何種田、如何生活他也要“曬”。張泉年說,發微博是因為村里變化大、有題材寫。
【80后副縣長辭官務農 租賃100余畝土地種獼猴桃】劉濤,1981年出生,北大畢業,3年前被任命為湖南臨澧縣副縣長。然而去年底他決定放棄仕途,回到村里建起了紅心獼猴桃種植示范基地。除了高品質水果,他還計劃帶動鄉里發展鄉村旅游業,在線銷售葛根、臘肉等土特產。
【重慶老人因托夢挖出魚泉 泉中源源不斷涌出魚群】2008年巫溪縣李常權老人做夢挖坑致富,于是雇人在屋下面挖了個13米深的大坑。結果每年四到九月,一波漲水6天,池子里就涌進500多斤魚,能賣4萬元。這個魚泉每年累計能為原來貧困的李家帶來30萬元的收入。
【18個留守孩子1個家長 全家舉債只為孩子有張床】李加漢,貴溪市文坊鎮東際小學一位普通鄉村教師,1980年開始,他家里陸續接收附近鄉村留守兒童150余人。為了讓孩子們不再擠在幽暗狹窄的瓦房里,他舉債5萬元修建了220平米左右的2層樓房。李老師說,加蓋一層樓可多接收20個孩子,他無怨無悔。
【男子與“女友”生7子女 賣掉6個供自己揮霍】河南太康縣農民徐某生活貧窮。但近日他出手闊綽,引起村民懷疑并報警。民警查出,徐某將出生5天的兒子賣了4萬元。徐某交代,8年來,他和一精神障礙女子生七個孩子,先后賣掉6個,所得賬款揮霍一空。徐某因涉嫌拐賣兒童罪被刑拘。
【河南4000多農民被套近2億 兩農民業務員自殺】河南西平一擔保公司涉嫌非法集資,于4年前雇40余名農民為業務員,從全縣4千多農民手中攬走近2億元。錢交到公司,開收據的卻是業務員。如今,公司稱“資金鏈斷裂”,不再償還欠款,2名業務員不堪百萬巨款負債先后自殺。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