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六月廿四 公歷八月八日
立秋,也稱七月節,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它意味著我們離涼爽的秋風又近了一步。不過南方此時還是籠罩在夏暑中,還有一段『長夏』要熬。值得欣慰的是,望著田間地頭,勞作許久的人們終于可以盼著大大的豐收了。
物候
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已至,涼風自然不會遠,雖說還在暑熱中,早晚間可能會有一絲涼意;夜間的露珠開始逐漸變白;蟬們叫得更歡,也許是因為秋涼后發聲困難,也許是為生命將盡而蟬聲凄切。
我們怎么過
立秋是個大日子,也是期待豐收的時節,我們可以“貼秋膘”,可以“咬秋”,或者找一個能夠見證豐收的地方吃喝玩樂。
古人很忙
立秋節,在古代是個正經的大節日。周代、漢代的天子會興師動眾地率領三公六卿們,車馬旌旗,熱熱鬧鬧地到西郊去,載歌載舞,祭祀白帝,車旗服飾皆白,場面壯觀。立秋后,大家又忙著祭祀土地神,感謝它老人家賜予的好年景。與此同時,除了忙著準備豐收大計,我們可愛的先祖們還會騰出時間來“懸秤稱人”,與立夏同出一轍,看看經過這么一個苦夏,大家都掉了多少斤,然后來點大肉,貼貼“秋膘”,囤著好身子,應付將來的寒冬。
食
立秋時節,雖有“貼秋膘”一說,但在此時依舊炎熱的南方而言,油滋滋的大肉估計沒有太大的號召力。倒可以效仿古人,用應季的茄子蒸茄脯,再吃吃西瓜,玩個“咬秋”的小把戲,盼望盛夏快快過去,涼風早日來襲。
玩
立秋的8月,是很多漁村開漁的季節,一艘艘大輪船摩拳擦掌,準備鳴笛出航。在這個意味著豐收的好時光里,到東山島的澳角漁村去呆一呆,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獲。
跟我走節氣 東山澳角村
海釣:村中漁民船只可接送游客送到龍、虎、獅、象等島嶼,游客們可在島上休閑海釣。村中也有私人游艇出租,可到達外海。
撿海味:在漁港退潮后的海邊,可以發現很多貝殼類海味,夏季還能在礁石上撬下一些海螺。
出海:澳角村還沒有開發這項旅游服務,但膽子大且有心想要體驗當地漁民生活的游客,可以聯系當地漁民,只要風平浪靜,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還是很值得一試。
海泳:春夏來臨,澳角村南邊海域多海浪,而北面海域卻溫柔平靜,適合游泳。
住宿:海峽藝術館,面朝大海,可望海聽濤,附近有幾家好吃不貴的大排檔。館長陳結定原是一名船長,50歲后退出討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