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隆
一
在永春吃筵席,白鴨湯是少不了的。石鼓白鴨湯以永春石鼓“農村戶口”的白鴨為原料,即用頭大冠紅、羽毛潔白、頸較短、掌實黃、軀體碩壯的“紅面番鴨”為主料,配上13種中草藥烹制而成。永春的白鴨湯油而不膩,鴨肉鮮美可口,是永春宴客必上的一道硬菜。
二
榜舍龜可以算是永春鄉愁的代名詞,永春人逢著嫁娶、壽宴,都少不了榜舍龜。榜舍龜以糯米制成,可以根據不同喜好包不同的餡料,多以綠豆餡為主流。一口咬下去,頓時滿口綠豆的清香,這種特別的口感是鄉間的甜品才有的味道。榜舍龜取“龜”字為名,意喻延年益壽,討個彩頭,如有永春朋友送你榜舍龜,證明你們有著不錯的交情。
三
麻粩是在永春很常見的一種點心,它以糯米、檳榔芋和白砂糖為主要原料,輔以花生米或芝麻、飴糖為配料制成。麻粩香甜可口,入口酥脆松軟,甜而不膩,且不粘牙。雖然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卻容易讓喜歡吃甜食的人愛不釋口?,F在的麻粩常常作為茶配出現在閩南人的茶桌上,是一道永遠流行的點心。
四
一都紅酒歷史長達千余年,人們把酒儲藏在甕中,年代越久,這酒便會越發醇香。紅粬也是一都的特產。附近縣市的人常常自己來或委托親朋好友到一都買紅粬,主要集中在黃沙、仙友、仙陽、南陽等村。都說一都的紅粬發酵釀成的酒與眾不同,據初步統計,他們每年通過各種渠道銷售的紅酒在200噸以上,有的幾乎供不應求。
五
橘紅糕因“橘”字與“吉”字音近,常作為永春縣乃至泉州各地百姓在傳統節日和婚慶時的必備甜品。每到節日或是逢著嫁娶大事,甜點名單里總少不了橘紅糕。切好的橘紅糕有大人的拇指大小,半透明狀。咬一口,甜腴細嫩,清津適口。而花生味的橘紅糕則另有一番風味,一塊下肚,鼻腔里、唇齒間尚留花生香氣。
六
金橘是閩南人逢年過節茶桌上必備的甜品,卻很少人知道金橘來自永春。這種橘紅色的水果外面包裹著一層晶瑩剔透的白砂糖,咬一口沙沙作響、舌底生津,軟糯彈牙而不甜膩,在永春、泉州乃至海外華僑圈里,它被當作是最有家鄉味的茶點。
七
白粬是永春傳統特產,在永春與榜舍龜、麻棗、橘紅糕、金橘齊名。以五里街儒林辜氏所制為佳,祖傳已有300多年歷史。制成的白粬質地潔白,大小形狀類似銀元,故又稱“白銀”。煮后微黃,甜咸隨意,入口滑嫩,風味獨特。夏天時兌著白糖喝上一碗,是解暑消夏的好食品。
永春人質樸好客,與人隨口攀談兩句,他們便會熱情地邀請你來做客。永春的吃,以小吃點心為主。除了咯攤,其他小吃也遺傳了永春人的樸素,不加雕琢,渾然天成,留存了土地的氣息,構成了永春印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