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 崇
說說中國文化影響力在世界排名
文/岳 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文化現代化研究》說,依據世界各國的各項指標數據,中國的文化影響力指數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之后。有人撰文說:“一個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國,文化影響力卻排名第七,讓人納悶,也讓人擔憂。這說明了什么?我想,說明我們的經濟如巨人大踏步前進,文化卻像小腳女人走路。我們在講發展是硬道理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經濟,而忽略了文化。現在,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凸現。”我以為,這一觀點值得討論。
客觀地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舊中國飽受列強欺凌,人民積貧積弱,我國在世界根本談不上什么影響。1949年,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升起,從此我國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步上升,不過快速的上升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因為國門打開了,既走出去又請進來,逐步融入了世界。我理解,由于我國改革開放采取的不是休克療法,而是穩步推進。穩步推進必然是逐步進行的。所以,按照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劃分,改革自然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步進行。根據實際迫切需要和效果,我國改革開放的順序是從經濟領域開始,然后是其他領域;經濟領域改革是從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然后是其他系統。令人欣慰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穩步快速發展,經濟總量2010年躋身世界第二;而其他領域沒有、也不可能像經濟一樣同時排名世界第二。當然,不能不承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發展有忽視的因素,致使有的領域存在的問題已經凸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是,實事求是地說,造成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第二、文化影響力在世界排名第七的不平衡問題,不是中央“更多的考慮經濟,而忽略了文化”所造成的,而是其他因素決定的。

阿聯酋孔子學院學生練習毛筆字
首先是經濟基礎的決定性和文化成效的滯后性。馬克思主義認為,衣、食、住、行是人的第一需要。因此,任何一個國家要崛起、發展,人民要富裕,國家要強盛,無疑是把經濟建設放在第一位、把文化建設靠后考慮的。據此而言,我國改革開放從經濟領域開始,是正常的、也是正確的。
其次是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14至16世紀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從神學的桎梏中解放了文學、藝術、哲學、史學、政治學和自然科學,在廣闊的領域開展了一場新思想、新文化運動,從此一個個大國誕生了。除了美國,目前文化影響力在世界排名前六位的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都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涉及國,也都是文藝復興運動之后誕生的強大國家。恩格斯評價說,文藝復興“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最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可以說,截至目前,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新思想、新文化運動像歐洲文藝復興那樣,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再次是其他綜合因素。美國雖然建國時間不長,但是由于經濟長期快速發展,二戰以后綜合國力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一直在世界推銷其價值觀,所以它的文化影響力無疑在世界排名第一。德國、法國和英國都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國家,又是文藝復興運動成果對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的國家。法國和英國又是世界經濟大國,還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二戰以后,德國政府對待二戰的態度贏得了世界贊譽,而且經濟長期快速發展,是總量僅次于日本的經濟強國,是歐盟的火車頭。德國、英國、法國的文化影響力在世界排名靠前是正常的。意大利不僅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而且誕生和培養了許多偉大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先鋒人物,其文化影響力排名靠前也是情理之中的。西班牙是歐洲文藝復興后期崛起的海洋強國,在世界曾占有許多殖民地。西班牙語至今是20多個國家的國語或官方語言,是聯合國正式語言文字和工作語言文字之一。所以,西班牙的文化影響力沒有因其經濟衰落而影響其靠前排名。
從以上可以看出,文化的發展不僅受經濟和政治、歷史和現實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且是一個漫長傳播的過程,不是某一個因素一旦之間所能決定。簡言之,兩手同時抓,經濟發展了,文化不一定能與其并行發展;經濟衰退了,文化也不可能馬上跟著一起衰退——這是文化的特殊性決定的。當然,不能因文化的特殊性而影響我國全面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雄心壯志。具體說,我們在抓經濟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等領域;因為只有經濟和文化等領域都達到了目標,“中國夢”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