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氣象,多數人可能會想到氣象局、氣象主播,很難想象有人可以做“氣象”的生意,而且一做就是10年,還能做到房地產推廣、連鎖店展店、家電產品上市、超商促銷都仰賴他提供的信息,他就是曾擔任臺灣氣象主播的彭啟明。
彭啟明從大學到研究所學的都是大氣物理,但他并不滿足于氣象主播的工作。11年前,他帶著創業比賽獎金與親朋好友贊助的500萬元(新臺幣,下同)創業基金,成立臺灣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管理公司。這間公司成立初期營收僅有一百多萬元,現在的年營收已經有8000萬元規模,是成立初期的80倍。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趕上了市場對于客制化氣象信息的趨勢。什么叫客制化氣象信息?假設兩周后,公司要舉行運動會,如果你不想被大雨壞了行程,選日子之前,先找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幫忙吧,因為它不只能幫你算出下雨的幾率,還能告訴你雨會下到幾點,這些可都是他們為你量身打造的客制化氣象信息。
“全家”每周開“天氣會”
決定關東煮備貨量
氣象訊息原本就由龐大數據分析組成,進入大數據時代后,天氣自然成為分析的關鍵指標。“客戶要的不只是單純的天氣訊息,而要知道他的策略到底可不可行?”彭啟明大膽帶領團隊跨進大數據領域,他的團隊里不只有氣象分析師,還要有懂得數據分析的人,站在天氣信息的基礎上,提供營銷、業務、供應鏈管理策略的分析與預測服務。
你絕對無法想象,小至活動企劃,大至高鐵、零售通路商,都是彭啟明的客戶。
以3年前找上彭啟明合作的全家便利商店來說,雨天哪些商品賣得好?氣溫多少度的時候,關東煮會熱賣?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將零售業的數據與天氣信息結合,于是,一個又一個驚人結果就這樣出來了。
“當氣溫從25℃降至20℃,關東煮的銷量會增加三成;當溫度再降至15℃,關東煮銷量會暴增至五成。”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部暨品牌溝通室部長林翠娟的話,就像是一支關東煮溫度計,直接點出天氣對零售業的銷量影響;就連晴天或雨天,也與每天來客數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關東煮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全家”的分店知道未來氣溫會降5℃時,就可以提前準備額外三成的商品;而當天氣驟降10℃時,備貨量就要再拉高到五成。特別是鮮食類的產品有一定保存期限,訂貨不夠精準,有效期限內沒有銷售完畢,就只能當廚余,不但增加成本,也浪費食物。
所以,“全家”每周花一小時召開“周動態會議”,拿著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的預估報告與銷售歷史數據結合分析,再決定下一周各門店的進貨量,讓每家分店都能游刃有余地備貨,而不再只是憑經驗。
賣傘賣房,拿氣象數據說話
然而,需要大數據分析服務的可不只有零售業,慕名找上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的,還包括雨傘品牌“RAINSTORY”與建筑公司遠雄。
即便RAINSTORY產品單一,但他們對大數據服務的需求絲毫未減。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試著將RAINSTORY銷售紀錄,搭配數十種不同的天氣因子,如溫度、濕度等進行分析,彭啟明說:“結果發現,連續降雨第三天后,一直到第七天之間,雨勢越大,雨傘的銷售量沖得越高,可是當雨下到第八天時,雨傘的銷售量反而掉下來了,因為該買傘的人都已經買了。”
“遠雄”推廣房地產前找氣象分析,拿數據說服顧客。據“遠雄”內部主管透露,他們決定廣告投放、推廣建筑案時都有采用大數據分析。
例如新北市林口的一樁房地產開發,就找來天氣風險管理公司進行氣象分析,想要打破一般人覺得林口較潮濕、寒冷而不愿意購買的心理。統計結果發現,林口全年的平均濕度和臺北市差異不大,有這個數據支撐,“遠雄”即有了說服消費者的依據。
氣象大數據的應用從短期天氣預測、防災服務,到氣象經濟與企業風險管理,也難怪彭啟明的團隊可以從創業初期的四個人成長至45人。彭啟明深知,大數據的迷人之處絕不僅是這樣,他不諱言:“大數據的運用空間還很廣闊,現在才剛開始!”?笏(摘自臺灣《今周刊》)(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