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對新世代潮流的敏感度,時尚產業可能是要求最高、卻也最嚴酷的產業之一。
不變被淘汰
今年2月,美國著名青少年品牌AFCEO杰佛瑞被迫離職。年初,美國《彭博商業周刊》曾以《AF的老化》為標題,指出過去七年,這個123歲的品牌有五年營收都往下走,2014年的利潤,甚至不及前年的一半。
雖然曾經因為宣稱只希望苗條、美麗的青少年購買自己的衣服,或因為種族歧視等問題引起巨大爭議,AF卻曾經是紅極一時的青少年品牌,締造過連續10年利潤成長的輝煌紀錄。
過去,杰佛瑞對AF的風格不愿妥協。報道指出,他不認為AF該打折或在2013年前他不賣10號以上的女裝等。 但青少年卻變了,快時尚如Forever 21或HM的平價時尚品牌,成了青少年的新選擇。
世代更迭、人心易變。怎樣迎向潮流,對動輒百年,訴求傳統的精品業,是恒久課題。
改變迎接新世代
對照AF的“不變”,過去10年英國名牌巴寶莉的改頭換面,卻是經典個案。它熱情擁抱新科技與社群,讓159歲、成長遲緩的巴寶莉有了年輕面貌。
“重新定位巴寶莉的年輕形象,但不犧牲核心,這品牌已經被重新定位為‘可負擔的奢華’了,”《紐約時報》曾這么評論。
為巴寶莉締造回春奇跡、在2013年跳槽到蘋果擔任零售資深副總裁的前CEO艾倫茨)2012年時曾說,她心中始終記著一個關鍵數字:全世界六成人口是30歲以下的“千禧世代”,而與這群人溝通的關鍵字,就是數碼與社群。
“我生長在實體世界,我說英文,”成長于美國印第安納州、55歲的艾倫茨說,“但下一代在數碼世界中長大,他們的語言,是‘社群’?!?/p>
她打造公司的年輕勢力。巴寶莉總部員工來自世界40個國家,且七成的員工是30歲以下。她和當時的全球創意總監貝里(CEO)在內部打造巴寶莉Chat平臺,每周她和貝里都至少與組織內的人聊上一到兩次,了解員工,也凝聚共識。她大膽運用科技,豐富虛實體驗、了解顧客。他們舉辦過全球第一場以行動裝置直播的時裝秀,“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感覺有如坐在伸展臺第一排的位子一樣。”她說。
英國攝政街的全球旗艦店里,巨型屏幕隨時播放樂團演出、伸展臺片段或品牌故事。
事實上,店內各處都設有喇叭與屏幕。消費者走近商品時,透過感應,鏡子能變身屏幕,播放和商品有關的影片等。 顧客拿起包包時,會自動播放包包的制作工藝以及過程。銷售人員手持iPad,幫忙搜尋消費者喜好,或下訂最新商品。
“我們在巴寶莉.com上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反映在旗艦店里?!苯邮职蛯毨蛉騽撘饪偙O大位時不過34歲的貝里說。
運用科技,他們模糊實體與虛擬的界線;更以聽覺、視覺到嗅覺等感官,挑動消費者的情緒與沖動。
《福布斯》報道,巴寶莉曾在英國海德公園打造4D空間,不僅將代言人虛擬成像,空間中還充滿巴寶莉香氣。
不論客戶在哪,都要送上服務
巴寶莉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靈活生動地與消費者互動。
“不論客戶在哪里,只要他們在談論巴寶莉,我們就該聽見?!卑瑐惔恼J為。 她打造一個溝通平臺,消費者只要上網,20秒內就會有服務人員打電話聯系或能線上交談。“這才是頂級的客戶服務?!彼f。
除此之外,巴寶莉還運用了一系列在社群媒體的戰略,包括在模特兒上伸展臺前,就在推特上發布幕后照片;或在Instagram上發表專屬攝影師的獨家照片;又或是讓粉絲在臉譜、Youtube上實況收看伸展臺;看了發表會,消費者還可以直接上官網下訂,并在六到八周內拿到貨;消費者還能在蘋果iTunes上下載現場音樂等。
2013年,他們更和谷歌合作,消費者可以在屏幕上親吻,然后從巴寶莉五種口紅顏色中選一種,接著這個吻會立體化,通過電子郵件或社群軟件送到想送的人身邊。
他們建立各種讓年輕人認識品牌的渠道。例如,全球消費者可以拍下穿著巴寶莉經典風衣的照片,上傳到專屬網站;穿著巴寶莉服飾的新樂團也可以到他們搭建的線上表演平臺巴寶莉Acoustic上發表作品。
不斷演進的巴寶莉顯示的,是企業必須熱情、快速地擁抱新世代消費者的經營模式。
“社會在快速轉變,我們該做的,就是樣樣都要跟上社會轉變的腳步,”艾倫茨說。(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