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傳統劇院中觀賞歌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會形容成“瘸了一只腿”,而意大利人會說“進入了狼的嘴中”,這不失為一個形象的描述:當歌手站在傳統舞臺的正中間,馬蹄形的歌劇院內封閉的空間和錯落的座椅,讓觀眾感覺置身一個龐然大物的嘴中,或享受或煎熬的觀感由舞臺上的歌者掌控。
建筑攝影師大衛·列文提在八年的環球探索中尋找最欣賞的歌劇院。他在接近二十個國家中拍攝了具有特色的超過40座歌劇院,從只能容納80人的小劇院迪特羅·迪·維拉·阿爾德羅萬迪·馬扎克拉提歌劇院,到能容納3975人的大都會歌劇院,他都一一網羅。
大衛·列文提的父母都是建筑師,他開始對拍攝劇院感興趣是從一次羅馬尼亞家庭旅行。他被歌劇的魅力所震撼,歌劇的表現形式結合了建筑、聲學、服裝、舞臺效果、語言等多種文化的精華。
結合了現代和傳統的設計風格是大衛·列文提最喜歡的歌劇院所要具備的條件。
隨著拍攝的深入,大衛·列文提發現歌劇院是非凡的。法國的巴黎歌劇院的超過2500平方英尺的天花板是由著名畫家夏加爾創作的,美國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的穹頂采用24K金打造并且每周進行維護。
拍攝視角上,大衛·列文提習慣性地站在控制全場的中心——舞臺歌者所在位置,從舞臺放眼全場座椅。說到這個歌者的視角,列文提的羅馬尼亞籍祖父就是一名歌劇演唱者。他的祖父在1942-1948年曾被當俘虜囚禁,之后他移居以色列,歌者生涯就此結束。
如果沒有戰爭,列文提認為他的祖父會執著地追尋自己的夢想,到世界各地演唱歌劇。機緣巧合下,列文提用攝影的方式完成了祖父未曾達到的夢想。(寧良凌編譯自美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