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晚上,美國舊金山軟件開發者埃倫·梅洛西克都會遵守一套嚴格的飲食流程。他會把0.5加侖(約合2.275升)水、3.5湯匙堅果油和一袋16盎司(約合453克)的Schmoylent粉末混合在一起。然后,他把這種米黃色的飲品裝進罐子,冷藏起來,第二天再把它們帶去上班。
到辦公室以后,梅洛西克把一罐Schmoylent放進冰箱,然后把另一罐放到辦公桌上。從早晨6點半到下午3點半,他會把第一罐當早餐,第二罐當午餐。每天,他都要喝掉大約14盎司的Schmoylent,這樣他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編程上面,而不是去找東西吃。
“如此一來,從早晨直到大約晚上7點,我都不用考慮吃的問題了。”34歲的梅洛西克說。自今年2月以來,他一直在按照自己的這套技術宅食譜進食。
獲風險投資家青睞
這些富含蛋白質的粉末狀產品價格不高,制作起來也方便快捷——加水攪拌即可;或者像Schmilk這樣加牛奶攪拌。運動員和節食者多年前就已經在食用液態晚餐,現在越來越多硅谷員工也開始用喝這種東西代替吃飯,以便能以更快的速度回到電腦前工作。
其中一些粉末飲品(粉末通常含有鎂、鋅和維生素等營養物)的需求量非常大,有些工程師甚至說,他們需要等待一至六個月才能收到第一批訂貨。這種飲品在技術人員的社交圈內非常火爆,風投資本家也在向提供這種代餐品的公司注資;Reddit聯合創始人阿萊克西斯·歐海尼安等投資者都表示自己是此類飲品的粉絲。
“我心目中的理想情形是可以在機場的冷藏區買到事先調制好的這種飲品。”投資了Soylent的歐海尼安說。他認為這種飲品是一種備用食物。因為工作,這位創業家經常在紐約和舊金山之間飛來飛去;當他懶得做東西吃的時候,就會調制一些Soylent,然后喝一整天。
3月,風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在奧斯汀“西南偏南”大會的一次雞尾酒活動上,為賓客準備了Soylent天尼和Soylent白。這家公司的一些人甚至進行了一次“Soylent排毒食療”,連續幾天只喝這種液體。
代餐食品上晚宴
一些程序員還對這種代餐食品加以改造,把它用在了社交場合上。最近一個夜晚, 23 歲的軟件工程師普拉克·米塔爾在自己的公寓為六個技術圈的朋友舉辦了一次晚宴。菜單上列有金邊粉和用Soylent做的佐餐。
教育科技初創公司Clever的創始人丹·卡羅爾也參加了這次活動,他對米塔爾在這種燕麥色的飲品中加入花生醬來搭配金邊粉的做法表示了贊揚。
軟件工程師轉行制造營養粉末
這種代餐食品的制造者稱,他們的產品比多年來市場上銷售的那些量產粉末更好,因為那些粉末往往含糖量很高,而且過分強調蛋白質的使用。他們表示,相比之下,Soylent和Schmoylent都由營養物混合而成,人們只需喝這種飲品就能保持健康。
軟件工程師羅伯·萊恩哈特說,他是在2013年產生做Soylent的想法的。當時他在一家無線通訊公司的工作時間很長,并意識到自己吃得很糟。他說,他想為像自己一樣辛苦工作的人制造一種“普遍適用”的東西。所以他在洛杉磯創立了Soylent,并且從眾包網站Tilt上獲得了超過300萬美元的資金。
訂單增加得非常快。公司稱,他們目前已經把超過相當于600萬頓“飯”的產品運到了美國各地。萊恩哈特的公司每個季度的出貨量可“以千噸計算”,并且已經吸引了2450萬美元的投資。
模仿者一擁而上
Soylent的成功給模仿者創造了機會,這些模仿者也在調制和銷售自己的粉末。去年8月,亞歷克斯·C·斯奈德辭去軟件公司林登實驗室的工作,開始售賣自己生產的類Soylent產品,比如Schmoylent和Schmilk。他在舊金山灣區的許多回頭客都在科技領域工作。
斯奈德說,他有時會為產品的銷售感到很困惑,這些產品被裝在塑料袋里,上面用記號筆畫上標簽,所以看上去有點“糙”。
“我當時就想,人們為什么要買呢?” 斯奈德回想起大約一年前訂單開始猛增的時候說,“真是奇怪。”
隨著需求增加,他的公司將把生產環節轉移到一個大倉庫,離開現在這個舊金山教會區的共享式工作空間。
味道寡淡但節省了金錢和時間
Soylent、Schmilk和其他一些產品一般吃起來都像是味道寡淡的煎餅面糊。但這并不要緊,因為這種代餐食品為技術人員節省了金錢和時間。一般而言,在硅谷區的餐廳吃一頓飯至少要花50美元以上,而吃一周Soylent或Schmoylent的總花銷只需要85美元。
用硅谷的話說,即使對于級別最高的技術人員,吃飯所花的時間也是一個“痛點”。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經表示:“如果有什么方法可以不吃飯,從而做更多工作,那我寧愿不吃飯。我希望有辦法可以讓我不坐下來吃飯就能獲得營養。”
但是, Soylent、Schmilk和Schmoylent的味道都需要適應。米塔爾說,他的許多同事最后都沒有養成食用Soylent的習慣。僅有的幾個仍然在喝它們的人也不是很熱衷。
“我已經煩死這種味道了,”Clever的工程師丹·斯帕克斯說,“我在想,我得開始給它加點味道才行。”
(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