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昆蟲夾進漢堡、將蟋蟀磨粉做餅干,這不是惡作劇。歐美掀起“食用昆蟲”熱,營養價值高、容易飼養又環保,還能解決糧食危機。新型態食物,等你來嘗鮮。
近年來,除了全球科技創業潮之外,其實還有一股鮮為人知的新創業潮。那些創業家們推出的新玩意,將顛覆大家的習慣與觀念,挑戰你的舌尖味蕾。
他們做的,就是運用現代科技,大規模飼養“食用昆蟲”,因為昆蟲富含蛋白質等各種優質營養素,是未來肉類的最佳替代品。這股新創業潮背后,是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的推廣。
昆蟲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容易飼養、成本低,對環境沖擊小,被聯合國認為是解決人類糧食問題、環境污染和全球暖化的最佳未來食物。
肉類替代品 超市就買得到
去年四月,一家新創企業在美國俄亥俄州開張營業,名叫“大蟋蟀農場”(Big Cricket Farms),這家公司不僅是一處飼養蟋蟀的養殖場,更是一家食品供應商,它供應的食品,顧名思義,就是用蟋蟀加工制成的各種食材。
沒聽錯,就是在夏天的草叢中吱吱叫的蟋蟀。
創辦人包賀伯(Kevin Bachhuber)和餐廳、面包店、超市合作,研發出以蟋蟀制成的漢堡內餡以及使用磨成粉的“蟋蟀粉”,制成餅干。
包賀伯也和另一家位于波士頓的食用昆蟲新創企業Six Foods合作,研發蟋蟀粉、蟋蟀豆、蟋蟀米,作為制作點心脆片的原料,還取名“吱吱叫脆片”。
Six Foods從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募到七萬美元,用來生產海鹽、起司、烤肉醬口味的吱吱叫脆片,去年底開始銷售到全美的超級市場。
大蟋蟀農場的養殖場占地只有500平米,目前每月生產136公斤的蟋蟀。包賀伯今年計劃將產量提高到每個月1100公斤。以制造業工廠的標準來看,這種擴張速度似不可能的任務,但包賀伯很樂觀。
“飼養蟋蟀的空間使用效率非常高,也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包賀伯說,一只蟋蟀的生命周期中,可產下1000到3000顆卵,從孵化、成長到可以“收成”的大小,只要九周的時間。
在蟋蟀“收成”之前,包賀伯用蘋果、胡蘿卜等蔬果喂食蟋蟀,讓它們產生不同“口味”。
目前大蟋蟀農場銷售一袋冷凍完整蟋蟀的價格介于4到10美元之間,一公斤蟋蟀粉的價格大約66到77美元。
昆蟲漢堡香脆出爐
去年底,荷蘭超市集團Jumbo旗下在格羅寧根(Groningen)的門市,開始販售由昆蟲制成的漢堡與“香脆零食”,成為荷蘭第一家開賣食用昆蟲的超市。今年起,Jumbo旗下的所有門市,已全面開賣食用昆蟲。
Jumbo對當地媒體表示,提供這樣的新產品,是希望讓消費者有可替代魚與肉類的健康食物。
大蟋蟀農場和Jumbo超市只是昆蟲創業潮的其中兩例,投入食用昆蟲養殖的新創企業正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例如美國鹽湖城的Chapul和紐約的Exo,銷售以昆蟲加工制成的營養棒(energy bar)。
其實,把昆蟲當食物,在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傳統社會中,已行之多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吃昆蟲的人口,已有20億人……
(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