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官場上有一條“潛規則”,一旦官員陷入了各種丑聞,自殺便成為了挽回名譽或面子的最佳方式。在這個有點扭曲的官場文化影響下,丑聞官員的自殺甚至還帶有了一種“大義凜然”的光榮感。上至退休總統等高級官員,下至基層的普通官員,都會因為腐敗、瀆職、性丑聞等成為韓國官場自殺文化的殉葬品。 統計顯示,韓國是全球發達經濟體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而官員又是韓國自殺人數最高的群體。
震驚的數字
早前,韓國京畿道城南市一名地方官員跳樓是因為一起演出場地的重大坍塌事故而引咎自殺。這起坍塌事故,致使16人死亡,11人受傷。這位自殺官員死前曾在社交網站上留言稱“我向遇難者道歉,我對不起家人”。
在2014年4月的韓國“歲月”號沉船事故中,近300名學生不幸遇難,所在學校的校監自殺。沒有證據證明,這名校監對遇難承擔任何責任。他的自殺顯然是因為內疚,或許,在他看來,作為師長和帶隊人,沒有平安地將學生帶回家,是莫大的恥辱。
韓國統計廳2010年公布的資料顯示,2009年韓國自殺身亡的人數占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5.1%,其中“公務員和事務性工作從業人員”為自殺人數的18.5%,排在所有行業之首,是“農漁業從業人員”自殺人數的兩倍。
韓國官員自殺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因為牽扯到貪腐問題,接受警方調查,精神壓力過大。有分析說,官員自殺的情況反映出韓國社會根深蒂固的“體面文化”。另一種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羞恥感成“最后的稻草” 在韓國,官員的自殺是為了挽回某種名譽或面子,在一定程度上還有一種“大義凜然”的光榮。近些年“面子自殺者”名單長得驚人:現代峨山前總裁鄭夢憲、全羅南道前知事樸泰榮、釜山前市長安相英……在這一長串自殺官員名單中,最令世界震驚的是剛剛退休的前總統盧武鉉竟然也為了面子選擇了跳崖自殺。
盧武鉉的自殺被指源于針對他和家人的反腐敗調查。分析認為,身為前總統的盧武鉉選擇自殺最合理的解釋是,沉重的羞恥感成為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這一點從他的遺書中,便可見一斑。他在這封簡短的遺書中寫道:“給太多的人添了麻煩。因為我的原因,好些人受到了太大的痛苦。今后還會有數不清的痛苦。我的余生,只會成為別人的負擔……” 知恥: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韓國官場的自殺風盛行,習慣性解釋是與他們的知恥文化氛圍有關。無論是引咎辭職還是自殺,都抱著深深的負疚感。在辭職信或自殺遺書中,他們都將“愧對國民…‘深感不安…‘辜負了選民、黨員對自己的信任”等,作為辭職或自殺的原因。作為公眾人物,他們更愛惜自己的名節。
韓國官員的自殺文化,與其社會文化心理有很大關系。在東方國家,“恥感”心理早已積淀成一種文化,同榮辱與人格一樣重要。尤其是韓國,長期以來,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經歷,促成了韓國人敏感而自尊的個性。實際上,同為東方國家的韓國和日本,都是恥感文化的代表。
恥感文化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高自殺率的現象。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中,自殺是懦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但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自殺是一種謝罪形式,是對失敗負責的態度,是值得尊敬和推崇的。 歐美官員很少會選擇自殺 曾經有這樣一個鮮明的對比,2007年5月,卷入財務丑聞的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松岡利勝在位于東京的住宅中懸梁自盡。而就在同一個月,當時的世界銀行行長沃爾福威茨在爆出了“女友門”丑聞后,卻懇求世行董事會讓其繼續留任。他在一封公開信中懇求世界銀行董事會的每個人能公正的作出決定,“因為這不僅影響到我個人,也會影響到美國和全世界對世界銀行的看法。”
相比東方國家官員自殺多發現象,歐美國家的官員很少會選擇自殺。以美國為例,最近一單震驚全美的官員自殺事件發生在1987年。當時被指控貪污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財政主管羅伯特舉行記者發布會,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宣布辭職,但他冷靜地掏出一把槍,在聲稱自己無辜后自殺。
選擇自殺:不僅僅是官員
韓國是一個自殺大國,自殺率甚至曾經超過日本,排名世界第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5年,韓國平均10萬人中有25人自殺,居世界首位。匈牙利以23人列第二位,日本第三,為20人。韓國因此獲得“自殺大國”稱號。一年中,韓國共有1.2萬人自殺,平均每天33人。 自殺在各年齡段廣泛存在 選擇自殺的韓國人,可不僅僅是官員。這其中既有年輕人,也有長者。在韓國20~30歲的人群中,死亡原因居首位的是自殺。這主要是由于經濟不振,致使年輕人求職困難,或多次失業,因而生活陷入貧困之中。
老年人自殺者眾多,也是韓國自殺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家庭。老年人不得不獨自過活,極為不適應。由此,韓國老人普遍存在強烈的疲倦感和孤獨感,很容易演變為老年憂郁癥,最終導致自殺。 過去20年自殺率上升兩倍
在韓國這樣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度里,自殺率如此之高,令政府官員與社會學家困惑不已。尤其是韓國在過去20年問加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自殺率上升了兩倍,增長速度驚人。 令人不解的是,在韓國,春天是自殺的高發季節。專家分析說,一種可能是,冬天過去了,萬物復蘇,樹綠花開,與這欣欣向榮的外部世界相比,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反觀自己的內心,會覺得更加荒蕪與黑暗,自殺的沖動也就變得格外強烈了。
(山高摘自《廣州日報》2014年10月26日.圖/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