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月
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美俄較量結構性矛盾不消除,美俄關系再親密也只是貌合神離
□郭金月

近兩年來’奧巴馬政府對美國亞太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一般認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主要目標’是應對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亞太地區也被視為中美之間的博弈平臺。然而’作為中國的“戰略協作伙伴”和美國在戰略武器領域的對手’普京多采取中立立場’避免加入中美沖突。
縱觀近年來的美俄關系’無論是爭斗還是合作’從反導問題到敘利亞問題’從阿富汗到北約東擴’幾乎所有議題都集中在歐洲和中東地區。分處太平洋兩岸的美國和俄羅斯’在亞太地區互動少之又少。盡管俄羅斯人自詡為“亞太地區大國”’但美國對此似乎并不“感冒”。
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對本地區經濟和安全的貢獻太小’把它視為亞太大國是不恰當的’充其量只是一個“二流的太平洋玩家”。所以’無論是奧巴馬2011年在澳大利亞議會的演講’還是希拉里的文章《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在再平衡戰略的所有重要政策宣示中’都忽略了俄羅斯。
美國學術界和思想庫與官方態度有所不同。在他們看來’美國應該對俄羅斯加以籠絡’使其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俄羅斯不可能公開加入反華聯盟’更不可能充當美國“重返亞洲”的支點’只要它不積極反美’對美國就是有利的。
如果說力促俄羅斯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防止中俄建立“歐亞協約”只是美國的初步目標’那么把俄羅斯拉入美國的懷抱’兩國建立一個針對中國的“美俄協約”’才是美國的最高目標。
美國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美在亞太地區互動’俄羅斯面臨抉擇。無論它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有三個基本事實作為前提。首先’從實力上看’俄羅斯不如中國和美國’在亞太地區參與大國競爭的能力和意愿都有限;其次’中美兩國過分親密和激烈對抗’都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再次’亞太地區對于俄羅斯的未來日益重要。
因此’俄羅斯學者建議俄在中美之間平衡搖擺’適度參與亞太地區的競爭’為自己謀求有利地位和最大利益。他們認為’俄羅斯應通過軟平衡和臨時外交同盟等手段’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換句話說’俄羅斯最好是一邊坐山觀虎斗’一邊根據自己的利益選擇伙伴。
根據上面論述’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對俄羅斯在亞太的地位’俄羅斯自身定位和美國官方的判斷存在明顯差距。用普京的話說’長期以來俄羅斯就是亞太地區的固有部分。然而’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卻絲毫不提俄羅斯。這種認知上的偏差’反映了美國對俄的輕視和防范’也反映出美國不愿俄在亞太發揮顯著的作用。
第二’在亞太安全等“高級政治”問題上’美國和俄羅斯進行合作的希望較為渺茫。如今美國的關注點轉向亞太’把中國作為主要對手。但也沒忘昔日敵手、今日“唯一能在半小時內”摧毀自己的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對美國的再平衡戰略還是提防有加。
第三’俄羅斯打算采取的中立戰略’與美國學者期待的平衡戰略頗為接近。必須承認’在亞太地區美國和俄羅斯并無重大利害沖突。俄羅斯會在中美之間、中國與其他亞太國家之間保持平衡’為自己留出左右逢源的余地。
到目前為止’美國和俄羅斯的主要矛盾’是階段性的。歷史表明’兩國的結構性矛盾不消除’有限的合作只能是曇花一現’兩國的親密也只能是貌合神離。
(摘自《臺港澳報刊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