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
中國需要跨越的八大陷阱
□南曉

世界銀行在2007年提出這一概念’用來概括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遇到的困境——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中等收入國家’都在其中泥足深陷’無法逃脫’只有日本、韓國等少數“幸運兒”。
國內曾有媒體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國家十個特征’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習近平在會見外賓時曾強調’中國不會落入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有學者認為’這一表態的底氣在于’因為重視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及培育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力’中國已經為跨過陷阱打下了良好基礎’再加上三十多年來積累下的財富’都足以支撐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
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持有大量美元作為外匯儲備時存在的風險。持有并擴大這一儲備’一旦美元發生大幅貶值’或者美國發生通貨膨脹’儲備財富就會嚴重縮水’這相當于將財富的安危和美國經濟狀況綁在了一起。而中長期來看’因為美國持續采取擴大財政赤字的政策’造成美元的貶值幾乎是肯定的。如果大量拋出美元’那么也會導致美元貶值’財富縮水。這是一個兩難又無奈的選擇。無論怎么選’受益的都是美國。
十八大之后’中國加強了管理外匯儲備的靈活性’加快了為手中的美元尋找多元化“婆家”的腳步’以求提升投資收益率’控制外匯儲備風險。
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認為’中國現在需要警惕的不是所謂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轉型陷阱。所謂轉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進一步變革的過程’要求維持現狀’希望將某些具有過渡性特征的體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并由此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經濟社會問題的不斷積累。
簡單來說’就是靠改革而獲利的人’可能會成為繼續改革的阻力。壟斷、特權、貪腐、政商勾結、貧富差距擴大、階層流動板結化’都是與轉型陷阱相聯系的現象。這些現象在許多處于轉型期的發展中國家可以看到’比如印度、俄羅斯。在許多發達國家也曾經出現過’比如美國。可以說’是否能無痛、微痛邁過轉型陷阱’是中國面對的一大考驗。
所謂捧殺’不是棒殺。有些西方國家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所以應該在碳排放、匯率管制等問題上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必須清醒地看到’西方在熱炒這些問題的時候’不能說沒有“夾帶私貨”’明面上是鼓吹中國的成就’實則是想引起西方的警惕’從而想辦法鉗制、壓制中國。
所謂福利陷阱’就是一個國家搞了一套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高福利制度’造成無法承受的財政負擔’最終拖累經濟社會發展。通俗地說’就是小馬拉了大車。有學者認為’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就是福利陷阱。
所謂民生陷阱’就是一個國家由于沒有足夠重視改善民生’因此積累下來的社會壓力最終威脅到社會安定和政權的合法性。有人就將“阿拉伯之春”歸因于北非國家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的失敗。從突尼斯到埃及’再到利比亞和敘利亞’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它們沒能讓民眾的就業、住房、教育狀況得到顯著改善’造出民怨鼎沸’一朝變天。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在國民經濟基礎非常薄弱、人民生活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就因為種種原因而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或者曾由鐵腕領袖長期維持威權政治’沒有搞西式民主制度’但因為出現政治動蕩’原領導人下臺’而在西方的“輔導”下建立起西式民主制度。到目前來看’這些國家中很少有靠“先進的”政治制度成功維持國家和平、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相反’許多國家都陷入政治動蕩甚至戰亂頻繁的境地’經濟發展停滯’民不聊生。這被稱為民主陷阱’或者更公允地說’是西式民主陷阱。
未富先老’已經是今天的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命題。而“少子化”對于很多國人來說則還有點陌生。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正是由于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少了’才造成社會的老齡化。所以’老齡化一定伴隨著低生育率問題。
二戰后’許多在戰爭中人員大量傷亡的國家出現了嬰兒潮。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發達國家普遍出現生育率低于2.1這一正常世代更替標準的現象’“低生育率陷阱”一詞于茲出現。當一個國家的生育率低于1.5’即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比如日本’已長期處于1.3的超低水平’“少子化”已經成為日本人盡皆知的嚴峻社會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低生育率國家成功走出這一陷阱。
近年來多項官方和民間的生育率調查研究顯示’中國的生育率目前處于1.4~1.5的區間’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同時’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勞動力’但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都導致勞動力短缺’“未富先老”和“未富先少子”是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