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豪軍 項邱宏
合作經營
創新服務模式加強橫向聯合助推合作社壯大發展介紹全國示范社
——余姚市田螺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
謝豪軍項邱宏
余姚市田螺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10日,注冊資金183.6萬元,社員101人,擁有育秧大棚3 600 m2,停機庫房1 500 m2,辦公學習用房800 m2,各類農業作業機械170余臺(套)。流轉土地653.3 hm2多,年作業服務面積超過8 000 hm2,年經營性收入超過360萬元。合作社已成為集農機維修、農資供應、谷物烘干、推廣培訓、水稻育秧、精米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可為廣大農戶提供從產前引種、育秧,產中農機服務、農資采購,到產后糧食加工、包裝、銷售一條龍服務,是余姚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完善、實力雄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被評為“余姚市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寧波市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寧波市糧食生產先進服務組織”“寧波市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寧波市平安農機合作社”“寧波市區域性農機化服務中心”“省級農機化示范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合作社”“全國農機示范社”等。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的自由聯合體,核心是民主決策,社員的個體素質突顯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與創新能力。
把好社員準入關是合作社創建初期的重要工作。2008年初由李小江、顧祖惠兩人發起,自由聯合了土地流轉20 hm2以上的8個種糧大戶,創辦了余姚市田螺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經過社員幾年的磨合和規范運作,機械的使用率、土地的產出率明顯提高,農機合作社的優勢不斷在社會生產中顯現,周邊農民看到了入社的優勢與好處,致使申請入社的農民蜂擁而至。為此,經社員大會討論,決定擴大合作社普通社員規模,歡迎優秀農民朋友加入,但準入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社會中口碑好;二是必須流轉承包土地1.3 hm2以上;三是認可并遵守合作社章程。中途經過兩次擴社,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登記注冊社員101人,注冊資金由創建初期的1.6萬元增至183.6萬元,已流轉土地面積由創建初期的233.3 hm2增至653.3 hm2多。

合作社在為自己社員和周邊農民作業服務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改變服務形式,根據社員及農民實際需求,合作社推出了三種套餐式服務,供社員和農民自由選擇。三種服務模式:一是提供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方法是以村為單位把選中的散戶集中起來,由合作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收取作業服務費;二是提供水稻生產部分環節的機械服務,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三是土地季節性流轉,農民收取季節土地流轉費或用季節土地流轉費抵用下季作業服務費。合作社三種服務模式的推出,顯示出了責任性、選擇性和自主性,深受農民的歡迎。
同時,合作社稻谷烘干中心也推出了三套服務模式供農戶自由選擇:一是烘干機租賃服務,社員和農戶只要支付機械折舊費0.06元/kg及燃料電耗成本費,就能進行谷物烘干;二是谷換谷,合作社直接把社員和農戶送來的濕谷根據現測含水量按比例折算成干谷或精米量返還,社員和農戶支付成本費即可;三是折價收購,合作社根據市場價直接把社員和農戶的稻谷帶銷售指標回購。
此外,合作社的精米加工中心、機械維修中心,也對外開展服務,只收取成本費,讓利給附近的農民和農機手,增加他們的收入。
3.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為了實現民主決策,規范內部管理,合作社設立了社員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所有大的事項均由社員大會討論決定,并及時向所有社員公開。
3.2建立健全財務制度
合作社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定,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社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理事會在每一季度終將上期財務收支情況向社員公布,定期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上報有關財務、會計和統計表,接受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審計和監督。
3.3建立健全服務制度
合作社在對外開展農機作業服務時,社員各種機械的作業相互配合協調,服從合作社的統一調度。機具統一懸掛合作社標志、統一服務價格、統一作業標準、統一服務質量,共同維護合作社的形象,創建服務品牌。合作社規定擁有農業機械的社員每年要為一定數量的困難群眾、烈軍屬、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優先、減免或免費服務。
先進的農業機械裝備和完善的農機基礎設施設備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來,先后投入700萬元,添置大功率拖拉機8臺、聯合收割機15臺、高速插秧機44臺、烘干機21臺、育秧流水線3條、單旋翼植保飛機1臺、連棟育秧大棚3 600 m2等先進裝備。目前,合作社共擁有谷物烘干機21臺(批次烘干能力210 t),高速插秧機57臺、聯合收割機18臺、高壓植保機30臺、單旋翼植保飛機1臺、大中型耕作拖拉機17臺、育秧流水線4條、精米加工與包裝流水線1套。
合作社2008年機械總作業量666.7 hm2,2009年總作業量1 333.3 hm2多,2010年農機總作業量接近2 000 hm2,2014年作業服務面積超過8 000 hm2,服務農戶1 600多戶,服務涉及周圍12個行政村,部分行政村機械化插秧率達到80%以上,本鎮糧食烘干率80%以上。
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加快推進合作社糧食生產機械化、土地規模經營集約化、產業一體化,促進農機服務社會化和新技術示范推廣,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5.1引進農資連鎖超市網點
由于合作社社員不斷擴展,土地流轉面積也隨之增加,作業服務面積不斷擴大,農資需求上升。2010年初,合作社通過申請,征得了上級有關部門支持,設立農資連鎖超市,大大方便社員,降低農資成本,增加社員收入。同時,合作社實行了農資規范管理,降低風險,保證糧食生產安全。2014年共計銷售農資300多萬元,經營利潤收入25萬元。

無人機植保

機械化收割

工廠化育秧
5.2開展糧食深加工服務
為了擴大合作社的產業規模,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2009年,在余姚市農機局的支持下,合作社投入36萬元,引進了一套稻米深加工與包裝設備,開展稻米深加工及有色米加工銷售服務,創立了田螺山生態米品牌,使合作社農機服務由產前、產中向產后延伸,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社員收入。2014年共計加工有色米2萬kg,銷售收入40萬元,增加農產品附加值20萬元。
5.3設立農機維修中心
合作社現擁有先進農機裝備172臺套,日常的機械維護、保養工作由農機維修中心來完成,提高機械完好率。維修中心配備了三級維修設備、備件和專業維修人員,基本做到了日常維護保養、小故障不出社的要求。
5.4成立作業服務公司
為了探索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公司化,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4年由合作社7個大戶自行發起,建立余姚市田螺山農機服務有限公司,爭取創造農戶滿意、公司效益高的雙贏新組織。2014年下半年,機械服務面積266.7 hm2多,獲得利潤10萬余元。
合作社在2011年建立培訓中心,配備相應的教學設施,并按照要求在每季種植之前就開展機械化插秧技術培訓和新種植技術推廣,到目前,已開展各項培訓20余次(其中包括農機早稻機械化插秧比賽現場會3次,農資下鄉發放現場會2次),接受培訓和教育人次超過1 200人,推廣新技術5項,建立糧食種植試驗園區1個。
合作社常年聘用農機、農技技術專家2人,指導社員實施農業生產,完成了水稻生產“雙插雙千斤”示范項目,增加了土地產出率、機械使用率,提高了投入產出率,提升社員和農戶的種糧積極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余姚市農機合作社已發展至一定數量,但在規模和服務能力上仍存在散、小現象,為走共同致富之路,必須強強聯合,實現橫向聯合、資源共享。為此,2013年,由田螺山合作社牽頭,聯合周邊鄉鎮的農機合作社成立了余姚市田螺山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共同商量發展思路,統一服務價格、服務質量、農資配送,相互調配機械。通過這兩年來的實踐表明,加強橫向聯合可以有效穩定作業服務市場、提高機械使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同時,以田螺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田螺山糧食專業合作社、祝家渡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田螺山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甬舜農資公司田螺山連鎖店(三合作社一公司一連鎖店)為依托,組建成立余姚三七市供銷社,由余姚田螺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李小江兼任三七市供銷社主任。一方面通過抓項目,發展新的經濟業態,增強經濟實力;另一方面,開展為農服務工作,抓好三七市區域內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和農產品促銷。
作者信息:余姚市農業機械化管理局,3154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