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源介紹
山葵又名山崳菜,屬十字花科山葵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被人們譽為“綠色黃金”。它的皮為綠色,地下根莖細長、節狀,有葉柄脫落痕跡,具有特殊香氣及辣味。其株高20~50厘米,葉簇生,近全緣。花莖自根莖長出,上長有小葉,花白色,著生于花莖頂端,每年2月至3月開花。長角果膨大,圓柱形,子葉內曲。
山葵一般野生于陰冷潮濕的山區溪谷。主要產于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其中四川西部與西南部及云南為山葵的分布中心,是適宜發展山葵的地區。
二、開發前景
山葵是最具代表性的香辣蔬菜之一,是食用生魚片和生食海鮮的常用佐料。山葵根莖可以制成山葵醬,葉柄可制成別有風味的腌醬菜,葉子可以用來煮湯、油炸或清炒。
山葵不但口感好、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還具有殺菌、防腐,鎮痛、預防腫瘤、促進食欲、治療神經病、關節炎、抗炎、增強骨質等多種藥理作用,山葵是一種很好的藥用植物。相關研究表明:山葵原汁可殺死異尖線蟲。山葵提取物對癌細胞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它可以改變肝臟和上皮細胞中致癌物相關代謝酶的平衡,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山葵精油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凝固,預防血栓及動脈硬化。山葵辛辣風味物質可以促進唾液及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使消化器官運動旺盛從而促進消化吸收。此外,山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美容效果。因此,山葵被認為是綠色健康長壽保健食品。
近年來,其成分及功能一直備受人們關注。隨著山葵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加上其適宜生長的條件很特殊,所以價格昂貴,市場開發前景比較廣闊。
三、經濟效益分析
山葵不僅葉、花苔、桿、莖、須根全身是寶,而且不產生尾菜和垃圾,對環境和加工提供了良好條件。目前一般采用無性繁殖的方法培育山葵小苗,這使得種植山葵的成本大大降低。
山葵豐產性較強,一般6個月的種苗,移栽后的當年便可采收葉子,第二年根系就比較發達,收獲根莖后便可以作為食品售賣。在此,以云南省某山葵種植基地一畝山葵種植面積的經濟效益為例進行分析。
1.成本投入:(1)一般一畝地栽5000株左右,按目前種苗約0.6元/株計算,約需種苗費3000元;(2)每畝地每年約需農藥、化肥等費用500元,兩年共需1000元;(3)每年每畝約需人工費300元,兩年共需600元。即一畝地種植山葵的總成本為4600元。
2.產出分析:一般6個月的山葵苗移栽后的第二年根莖的產量每畝可達400公斤(鮮品)左右,若按市場價30元/公斤計算,每畝收入約為12000元。除去種苗、肥料、人工等費用,每畝純收入約7400元,效益十分可觀。如果連葉、花苔等一起采收,效益將更加可觀。
四、栽培要點
1.適宜的栽培時間:一般6個月的山葵苗(株高約10厘米)移栽后 5~6 個月后就可以收割第1 批葉片、葉柄,12~16個月后可以收割第2批,18~24個月可收挖根莖。栽培時間過長、過短都不好。栽培時間過短,山葵辛辣味淡;栽培時間過長,根莖易木質化,品質差,而且管理不好根莖易腐爛。
2.生長環境要求:山葵喜陰涼多濕環境,不耐高溫強光,對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在8~22℃的溫度下可以生存,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12~18℃,若溫度高于23℃,植株生長緩慢甚至發生病害,溫度低于 3℃時生長幾乎停止。光照強度要求七分陰三分陽。最適宜生長在土層厚不小于 30 厘米,富含有機質,排水好、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中。因此,山葵一般栽培在海拔為 1100~1500 米地區的杉樹或楊樹底下。
(云南 楊春營)
知識鏈接:雖然山葵的根、莖、葉均可以食用,但是我們平時所食用的部分主要還是它的根莖部。其根部外觀成綠色長柱狀,表面粗糙,食用時需要將其放置于磨泥器上作順時針方向畫圓弧磨成粗顆粒的山葵泥,搭配生魚片或壽司食用。為了不讓它的香氣太早揮發掉,應該在佐餐現場邊磨邊用。新鮮山葵磨成的山葵泥與我們日常看到的“牙膏型”山葵醬比起來,其實并不辣,但是香氣卻是遠遠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