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裝袋與滅菌:將培養料裝袋扎緊,虛實相適。裝袋后及時裝鍋滅菌,料袋裝鍋后要有一定的空隙,批與批之間留4~6厘米空隙,這樣便于空氣流通,滅菌徹底。開始加熱升溫時用旺火,從涼袋到鍋內溫度達到100℃的時間不宜超過4小時。當溫度到100℃后,開始計算時間,用中火維持20~24小時,中間不能降溫,以達到滅菌徹底的效果。停火后燜10分鐘即可出鍋。將鍋門或塑料膜打開,溫度降到70℃時,工作人員帶上棉手套搶溫出袋,不能拖延時間以防雜菌感染。在出袋前,應把生石灰撒在養菌的房間或養菌棚地上,然后再用硫黃熏24小時(以每7~8平方米用量為500克為宜),將運輸工具用清水洗凈后鋪上滅過菌的農膜或編織袋方可出袋。
四、接種
1.養菌房或養菌棚內接種:當滅菌后的菌袋在養菌房或養菌棚內溫度降到30℃以下后再接種。接種前做好以下準備:把菌種在消毒液(用克霉王一包兌水25公斤)中清洗,晾干后放在消毒的菌袋上。把工作人員穿的外套、要用的工具以及75%的酒精全部放在接種菌袋上,然后用一張新農膜蓋在上面,在五點位置用氣霧消毒盒滅菌(2立方米/盒)45分鐘后方可接種。工作人員應帶上口罩、帽子、腳套,用75%酒精洗手后,把熏好的菌袋從一邊角處打開,把門關上,打開一側電燈(非工作人員不得接近),方可正常接種。接種時4個人一組,1人打眼,2人點種,1人套袋擺垛,這樣可發揮最大效率。
2.箱式接種:根據接種箱的大小,把滅好菌的菌袋放進箱內(溫度降到30℃以下),再把菌種外套袋放進箱內,然后把酒精、鑷子、小刀等工具放進箱內,用2盒氣霧消毒盒熏蒸,然后封嚴。45分鐘后,工作人員用75%酒精洗手后,兩手從兩個工作孔探進去,打開電燈進行接種。第一步將菌種薄膜撤掉,把菌種掰成適合點種的小塊,然后打眼、接種、套袋,每接完一袋后把它放在一邊,再接下一袋,往返接完為止,再安排下一箱接種。
五、養菌管理
接好種一周內,只能開門或開窗通風,工作人員在室內或棚內放上溫度計(在接好菌袋上,自上往下數第二層把溫度計夾在中間,多放幾處,避免意外),室內或棚內溫度控制在28~30℃,這時袋溫比室溫低1~2℃。7~14天時,透過外套袋可看到穴口有白色菌絲向四周擴展,此時室內或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6~28℃;14~21天時工作人員開始翻堆,翻過堆的大垛擺成條,條與條之間留有空間,以利于換氣,菌絲此時長勢很快,很容易升溫;21~26天時菌絲生長至5~7厘米,袋內菌絲需氧量增大,解開外套袋口或直接脫掉外套袋,這時擺條垛,擺一層中間放兩根竹子,避免袋子起高溫,擺放時袋與袋間距3~5厘米,只能擺5~6層,不宜過高。刺孔應靈活運用,這時袋內溫度比室溫要高2~3℃,應注意調溫供氧,如觀察到穴孔菌絲上面長有白色小硬疙瘩,就需刺孔增氧,第一次在菌穴周邊刺孔3~5個,不能深刺,更不能刺到無菌絲的培養料上。注意只有溫度在25℃以下方可刺孔,因為菌袋刺孔后袋內溫度會迅速提高3~5℃,超過30℃時菌絲會停止生長,甚至會燒死菌絲,因此,寧可晚刺、少刺,也不能把菌袋燒壞。養菌期間要刺孔1~3次,前后總計刺孔80個左右,刺孔掌握“先少后多、先淺后深,孔穴先細后粗”的原則,第一次用毛衣針刺2~3厘米,第二次用4毫米鋼針刺4~5厘米,第三次用6毫米鋼絲刺到袋子中心,溫度高了少刺。如果溫度過高,刺孔后應把棚內所有通風門窗打開通風降溫;26~40天時是菌絲長勢最快、溫度提升最快、需氧量最多的時期,也是最容易燒壞菌袋的關鍵時刻,所以剛上手的種植戶要高度重視;40~50天時菌絲長滿全袋,此時需增光;菌袋50~60天期間,如果溫度、通風、光照都正常,白色菌絲上面產生瘤狀物,像爆米花大小,如松軟,這時菌袋進入轉色期,繼而分泌出黃、紅、棕色水珠,此時溫度應控制在23~25℃,白色菌絲逐漸轉變成褐色的菌膜,轉色期間袋上紅棕色水珠要及時用鋼絲針把膜挑起,菌袋的水就會排出。轉色期間溫度要穩定,不能忽高忽低。轉好色后,袋子養菌過程完成,根據天氣溫差情況泡袋、浸水、上架。
六、選擇出菇場地與棚架出菇管理
1.選擇出菇場地:出菇場地要選擇坐北向南、通風、向陽、地平、清潔、下雨不積水的地方,泡袋池子要距棚架近。
2.棚架出菇管理:泡菌袋選擇溫差大的一天,早上泡袋,這樣出菇快、出菇齊,好管理,節省勞力。泡袋前每個袋上用6毫米鋼針刺2~3個孔,要把袋子刺透。氣溫12~20℃時,浸泡24個小時,出池上架,上架后晾一天,然后用農膜把棚蓋嚴,棚內溫度達到16~25℃時3~5天菇即可出齊,每出一個菇蕾時用小刀把袋子劃一個三角口。若沒有出菇,則挑出袋子放進另一個沒有出菇的棚架上,蓋上薄膜,增溫出菇。把出齊菇的菌袋擺放在架子上,間距10厘米,每袋挑選菇形好的菇留5~7朵為宜,然后晾棚曬菇。菇蕾要在低溫下緩慢生長,當夜間溫度低于0℃時,蓋上薄膜;如果溫度在0℃以上,則持續7~9天,觀察菇蕾面外殼,若菇質堅硬,菇表面有裂紋時,即可催花。
七、催花
每天早上掀薄膜,晚上蓋好,白天通風日曬,晚上增溫上潮,菇蕾上裂紋每天都會增大,這樣就會生產出優質的花菇。
八、采菇
菇生長至直徑5~6厘米時采收,采收時一手按住菌柄基部料,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緊捏菌柄,左右旋轉輕輕采下。如遇陰雨天氣,也要采收,然后立即上炕烘烤。
九、烘烤
把采收的菇放在篦子上,菇腳朝上擺開,點燃炕火,打開風機,把裝好菇的篦子放進風炕里面烘干。烘干時前8個小時溫度控制在38~45℃,這樣低溫慢慢把菇面吹干,菇表面花紋小,經濟效益好;9~18小時溫度升到45~55℃,這樣中溫有利于排濕,此時把風炕排濕通道打開,菇褶由黑色變成米黃色,為最佳色澤;18~22小時溫度升到55~60℃,排濕通道關掉2/3,利用循環風增溫烘烤;最后2個小時關閉排濕通道,溫度升到65~67℃,徹底烤干。這樣烘烤的菇質量符合出口標準,保質期可達18個月。(全文完)
(河南省舞陽縣農林局 謝曉兵 郵編:4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