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獻蒿 梁小鳳

[摘要] 目的 探討百色市2011—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學特征以及流行病學特征,為臨床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據。方法 對該中心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百色市1843例手足口病病原學監(jiān)測標本、重癥病例和聚集性免疫患者相關資料進行綜合性回顧性分析,采用Realtime RT-PCR法對患者標本進行腸道病毒通用型、腸道病毒71型(EV71)以及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 A16)的特異性核酸進行檢查,分析其監(jiān)測結果。結果 2011年陽性檢出率為89.0%;2012年陽性檢出率為95.7%,實驗室診斷出127例;2013年陽性診斷率為95.7%,實驗室診斷出699例;2014年陽性檢出率為91.3%,實驗室診斷出538例。結論 2011—2012年百色市手足病病原體更多以EV71為主,2013—2014年以其他腸道病毒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體,EV71仍是手足口重癥以及患者死亡流行趨勢。
[關鍵詞] 百色市;手足口病;病原學特征;流行病學特征
[中圖分類號] R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6(c)-001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 etiology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FMD in Baise City during 2011-2014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its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data of 1843 HFMD pathogen monitoring samples, severe cases and aggregation immune patient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specific nucleic acid of enterovirus universal, enterovirus 71 (EV71) and Coxsackie virus group A type 16 (Cox A16) form the specimens were inspected by Realtime RT-PCR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in 2011, 2012, 2013, 2014 were 89.0%; 95.7%, 95.7% and 91.3%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127 patients, 699 patients, 538 patients diagnosed in 2012, 2013, 201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During 2011-2012, EV71 was the main pathogens of HFMD in Baise, and during 2013-2014 other enteroviruses instead. But EV71 is still the pathogens that can cause severe HFMD and the death of patients.
[Key words] Baise City; HFMD; Etiological features; Epidemiologic features
手足口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fā)病率較高,且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其發(fā)病率出現(xiàn)上升趨勢,該疾病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A16、腸道病毒71及其他多種人腸道病毒等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疾病,這種疾病一般在5~7月份發(fā)病率較高,且尚無理想的疫苗進行預防。2008年安徽阜陽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手足口病疫情,并引起了重癥和死亡病例,嚴重影響患兒健康。該市從2011年開始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病原檢測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1]。為了探討百色市2011—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學特征以及流行病學特征,為臨床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據。對該中心2011年—2014年百色市1843例手足口病病原學監(jiān)測標本、重癥病例和聚集性免疫患者相關資料進行綜合性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該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百色市1843例手足口病病原學監(jiān)測標本、重癥病例和聚集性免疫患者相關資料進行綜合性回顧性分析,標本來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具體如下:①百色市手足病病原學監(jiān)測標本,該標本主要為各個監(jiān)測定點醫(yī)院住院病例、留觀病例或門診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②經百色市手足口病臨床救治專家組會診診斷的重癥病例以及疑似死亡病例;③聚集性疫情現(xiàn)場流行病學調查時采用的臨床癥狀典型病例。
1.2 方法
入選患兒均選取咽拭子以及肛拭子標本,采用咽拭子以及肛拭子標本加入3~4 mL腸道采樣液,充分震蕩混勻后將液體吸出,然后將上述液體放置在-20℃下保存。取上處理過的140 uL標本懸液放在1.5 mL滅菌離心管中,然后采用QIAGEN Viral RNA MiniKit試劑盒,操作過程中嚴格根據相關試劑盒進行操作,提取樣本病毒RNA。采用Realtime RT-PCR檢測法對病毒進行鑒定,將以上提取將RNA分別加入到廣東達安公司的腸道病毒通用型、EV71和Cox A16核酸檢測試劑盒中進行反應液中,然后將反應管中放入PCR擴增儀,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根據說明書設置反應條件進行擴增[2]。
1.3 統(tǒng)計方法
對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得到的相關數(shù)據用SPSS 16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并行χ2檢驗。endprint
2 結果
該研究中,2011年陽性檢出率為89.0%,EV71陽性構成比為7.7%,Cox A16構成比為13.8%,EV構成比為17.1%;2012年陽性檢出率為95.7%,EV71陽性構成比為68.6%,Cox A16構成比為64.5%,EV構成比為73.2%,實驗室診斷出127例;2013年陽性診斷率為95.7%,實驗室診斷出699例;2014年陽性檢出率為91.3%,實驗室診斷出538例。四年總檢測樣本數(shù)和陽性檢出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年間EV71、Cox A16、EV以及實驗室診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在總樣本數(shù)不變情況下2011—2014年百色市手足病疾病比例發(fā)生明顯變化,見表1。
3 討論
手足口病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且并不存在地域分布。目前,臨床上已經知曉的手足口病的病原體就多達20多種,其中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腸道病毒 71 型( EV 71) 均可以引起患者發(fā)病,且臨床上更多地以EV 71 和 Cox A16 型多見,患兒發(fā)病后不僅會引起手足口病,嚴重患兒甚至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部分患兒甚至出現(xiàn)重癥和死亡[3]。根據相關數(shù)據結果顯示[4]:百色市患兒發(fā)病規(guī)律性較弱,主要集中在4-6月,并且9-10月也為患兒發(fā)病高峰,其可能和患兒開學等容易引起病毒的相互傳播等關系密切。同時,患兒在不同時期病重癥比例不同,其可能和患兒人口流動以及地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有關,環(huán)境較差的地方容易引起病毒的繁殖和傳播,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相關部門加強了地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減少,同時也加強了對手足口病的防治,從而使得重癥患兒發(fā)生率降低。為了降低手足口病發(fā)生率,相關部門必須做好兒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該研究中,2011年陽性檢出率為89.0%;2012年陽性檢出率為95.7%,;2013年陽性診斷率為95.7%;2014年陽性檢出率為91.3%,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5]結果類似。由此看出:百色市手足口病病原體將容易由其他腸道病毒取代EV71病毒。同時,也可以看出:隨著EV71病例的減少,重癥以及死亡患兒會降低,使得輕癥病例患兒增加。
[參考文獻]
[1] 王凌航,陳志海,李興旺.腸道病毒71型與其他腸道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病臨床特點差異研究—附37例分析[J].新醫(yī)學,2009,40(2):86-88.
[2] 薛黎堅,王文明.應用圓形分布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規(guī)律[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1,24(5):609-610.
[3] 黎薇,郭雪,曾漢日,等.2008—2009年廣東省手足口病病毒分離和鑒定[J].華南預防醫(yī)學,2010,36(3):25-27.
[4] 孫立梅,鄧愛萍,康敏,等.2009—2010年廣東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11,37(4):9-13.
[5] 曾耀明,盧展鵬,張巧利.東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1,11(4):470-478.
[6] 裴耀文,李忠,張華寧,等.2009 年山東省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學檢測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8):708-710.
[7] 黃學勇,康鍇,許玉玲,等. 2008-2011 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患兒病原學監(jiān)測結果[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46(10) : 883-887.
[8] 吳秀玲,付志智,鄧革紅.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008-2011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2):65-66.
(收稿日期:2015-03-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