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滄桑
母親帶女兒逛服裝市場,與攤主討價還價。女兒說:“不要還了,買下吧,人家賺錢也不容易。”
母親欲言又止,最終掏錢買下。其實,朋友告訴過她,到這兒買衣服,還價一定要狠。果然,她給女兒買的幾件衣服,比朋友買的貴了一倍。
朋友說:“你傻啊。”母親當然知道自己傻,但她不想打擊女兒的善意。
母親身體不舒服,還是硬著頭皮去機場接女兒和她的女同學。為了接這個同學,女兒自己一個人從老家坐長途車先趕到機場,等了三個小時,然后,叫母親開車去機場接她們。
“你不累嗎?”母親心疼極了。
“不累不累。”
母親說:“咱們?nèi)コ院ur吧,你好久沒吃了。”
女兒說:“她喜歡吃辣。我們?nèi)コ苑序v魚吧。”
“你不是上火嗎?”
“沒關系。”
母親和工作忙碌的父親一起陪她倆玩。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她卻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女同學。然后,女兒還要父母開車送她們?nèi)ヒ粋€小縣城做公益,獻愛心。
父母累壞了,心也開始隱隱疼起來。父母心疼著她,她卻心疼著別人。
想起當年高考那幾天,母親給她送飯菜,所有碗筷都要用滾水燙一遍才敢給她用,手燙出了泡。送到學校前,把每道菜都先夾點出來,試吃一下。但女兒一吃完,就催她快走快走,不要影響同學午休。
高考結束那天上午,她走了好遠的路,給女兒買了一束鮮花,滿頭大汗地伏在臟兮兮的花架上,寫祝愿卡,希望給女兒驚喜。為了讓女兒一出校門就能看見自己,她執(zhí)意提前下了空調(diào)車,去校門口曬著太陽等女兒。看到母親和一大束花,女兒害羞了,不愿意拿,連聲說“不要不要”。
女兒是班干部,主動承擔了幫全班同學準備畢業(yè)典禮小禮物的任務。可她一個人怎么拿得動呢?母親只好不顧上司的白眼請了假,載著她跑東跑西。
終于放假了,女兒和同學們約好出去旅游,又攬下了給大家墊錢買機票的任務,然后,把這個任務轉交給了已經(jīng)忙得不可開交的母親。
母親的心又隱隱疼起來。女兒怎么就不知道心疼一下家里人呢?難道,父母是自己人,就該毫不客氣?即使無意傷了,也傷得起?
有一天,女兒突然說:“媽媽,高考那幾天,我看到新浪上一個新聞,一個媽媽送女兒考試,被車撞了。那幾天,我好擔心你。”
母親的淚一下子涌了上來。
怎么能怪女兒呢?女兒還小,還不懂。在她眼里,父母是萬能的,這也是他們多年寵愛的結果。不管怎樣,她是善良的,是想對別人好的,這又有什么錯呢?難道,讓她自私一點,少一點愛心?
這世上,總有一些“狗拿耗子”的熱心人,不是傷了貓的心,而是,傷了最親近的人的心。
曾經(jīng)有一個杭州男人,業(yè)余時間為過路人義務修自行車,每天深夜才回家,修了整整20年。人人都說他好,他也很滿足。可他的妻子,獨自操勞著一個個空洞無趣的日子,夜夜苦等。
一個農(nóng)村男人舉債8萬,買來各種雜志書籍,要自辦一個鄉(xiāng)村圖書館,免費為村民們服務。兒子女兒為此輟學,妻子要和他離婚,村里并沒有人幫他,也沒人說他好,但他還是堅持。
一個剛剛懷孕的女人,得知自己領養(yǎng)的棄兒患了白血病,為了救他,偷偷瞞著丈夫,去做了流產(chǎn)。丈夫實在無法接受,選擇離婚。一個家就散了。
這樣的為外人想、讓親者痛,比比皆是。
有時,愛并不總是柔情似水,溫暖如春,它也會結成冰,變成匕首,傷到至親至愛的人。
在我們愛著他人時,是不是首先應該愛護我們的家人?
(生如夏花摘自《今晚報》201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