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世裕
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文/楊世裕
面對新形勢、新常態、新任務,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社會進步和全球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有一個共同要求,就是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從戰略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可見企業社會責任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潮中,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已逐步成為廣大中小企業管理者的主流意識。履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高企業競爭力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戰略。在某種程度上講,有責任才有品牌,有責任才有競爭力,有責任才有和諧共贏,有責任才有基業常青。中小企業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和現代經營理念,強化履行社會責任的戰略思維,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謀劃得深一點,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的基本細胞,與我們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中小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解決就業、保護資源和環境、緩解貧富差距、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還有助于提升企業形象和消費者的認可度,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擴大企業生產和經營規模。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保持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首先要營造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環境,實現企業自身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良性循環。一是積極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和執法效力。制定有關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政策和措施,以員工待遇、安全衛生、環境保護、勞動保障等為主要內容,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制度化、規范化。加大對違反《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二是積極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按照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公共管理機制。引導企業主動參與社會捐贈、救助等公益事業。同時建立相應的保護機制,防止亂攤派、亂索取行為,避免竭澤而漁,挫傷企業積極性。三是強化政府部門宏觀政策引導。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法律調控等措施,促使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加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正面典型的宣傳報道,明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公眾的敏感度,促進形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他律機制。形成政府部門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企業社會責任監督和推進體系,強化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管理能力,協調非政府組織在企業社會責任推進中的作用。

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還必須要完善企業自律機制,引導中小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努力成為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表率,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的表率。企業應樹立“以履行社會責任為榮,不履行社會責任為恥”的榮辱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應與企業業務相關聯、與企業資源相配套,追求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環境價值的共贏,從而實現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制度化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設計科學合理、富有效率的管理體系,堅持企業科學發展。努力做強做大,提高資產運行質量,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創造社會財富,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和社會領域的生產和消費。擴大吸納勞動就業人員,提高員工待遇,通過產業鏈帶動其他社會主體提供勞動就業崗位和工資福利。貢獻更多的稅收,增強政府財力,為社會二次分配提供物質基礎。二是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按時交納稅款,不偷稅漏稅;提高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員工人身財產安全,為員工提供有保障的福利和培訓;與投資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升資源利用標準和環境保護水準,減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材料消耗;誠信經營,公平交易,向社會提供合格產品,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以及有毒有害產品,不欺詐、強迫買賣;杜絕不正當競爭、惡意隱瞞信息、商業賄賂、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三是以人為本,增強企業道德責任意識。積極改善職工福利和食宿生活條件,設立員工救助基金,開展困難職工幫扶活動,加強職工教育培訓,豐富員工業余生活,促進員工自身發展。積極參與慈善、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力所能及地捐助善款,為弱勢群體提供物質、精神、行動上的幫助,為貧困落后地區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中小企業只有履行好社會責任,才能實現企業更有價值的成長壯大,才能為企業自身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營造更優良的環境,才能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