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建華
“創業要實”應從三個方面著力
文/吳建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三嚴三實”要求,是各級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必須堅持“嚴”字當頭,“實”字托底,做到“嚴”“實”結合,相得益彰。我認為,在這“三嚴三實”中,“嚴以修身”貴在正,“嚴以用權”貴在情,“嚴以律己”貴在廉;“謀事要實”貴在真,“創業要實”貴在恒,“做人要實”貴在誠,“三嚴三實”是做人為官含義深邃的不可分割的箴言警語。
創業,就是要為黨為民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斷開拓進取。“創業要實”,是對各級黨員干部的本質要求。在“創業”上做到“實”,應從三個方面著力。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自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始終為人民翻身求解放和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而奮斗不止。毛澤東同志告誡我們:“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又說,“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近年在全黨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毛主席的教導一脈相承。
黨員干部只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才有成事之基,創業才能做到“實”。焦裕祿、楊善洲等模范先進人物以及今年“七一”表彰的全國102名優秀縣委書記,無一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入心入腦并付諸實踐,才干出了一番實實在在的業績。所以,“創業要實”的前提,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宗旨意識。
創業要實,貴在有恒心。在不同的層級和不同的崗位上,黨員干部都肩負著一份本職工作,工作雖不同,但都是黨的事業的一部分,必須發揚“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精神,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對已確定的工作任務,且經論證可行,就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完成任務,不得以任何借口畏首畏尾或推諉扯皮。

這里要強調的是,黨員干部必須在其位,謀其政,干其事。對于屬于自己的本質工作,應該有強烈的事業心,要以夙興夜寐、食不甘味的精神抓工作落實,積極作為,不等不靠,不講條件,不計個人得失。尤其是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能站得出,頂得上,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務。
工作中,問題和矛盾是經常存在的,黨員干部創業,要敢于直面矛盾和困難,以百折不饒、鍥而不舍的韌勁,瞄準既定的工作目標一步步推進,盡最大努力攻堅克難。要舍得下狠功夫、硬功夫,堅持不懈地狠抓落實,直至工作任務取得實效。尤其要做到的是,為黨做工作,永不圖虛名,遠離功利,力戒浮躁,避免“形象工程”,既要多辦一些短期能見效的群眾急需的好事,又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懷,著眼于后世子孫,多做一些打基礎、作鋪墊、利長遠“的民心工程”,努力創造出實實在在的,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當然,要做到這些,前提是“謀事要實”,切忌老經驗、想當然、拍腦門兒作決策。
對于大多數黨員干部來說,并非不懂得“為人民服務”的道理,也并非不想創業,而是在反“四風”和“打虎拍蠅”反腐力度加大的情勢下,有些黨員干部怕出事而少干事甚至不干事,工作中表現為庸、懶、散,“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在“三嚴三實”教育活動中,這些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切實解決。
其實,這種“做官不為”的現象,古已有之。清代紀曉嵐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寫有這樣一件事:有一位沒有做出什么政績的知縣,受到閻王爺的嚴厲指責,知縣感到很委屈,對閻王爺申辯說:“我雖然沒有什么政績,但卻兩袖清風,連老百姓的一碗開水也沒喝過。”閻王爺說:“你是知縣,卻不干事,更不用說把縣里的事辦好了,這就是失職!如果沒喝過老百姓一碗開水也算功勞,不如在知縣大堂刻個木頭人,它根本就不喝水!”紀曉嵐虛構的這個故事,旨在說明:當官就得為百姓干事,干好事;若不干事,就成了木偶一個,要你何用?!豫劇《唐知縣審誥命》中知縣唐成的念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也是這類告誡。
做官,就得做好本職工作,就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今通理。當前,全黨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要堅決克服少數黨員干部“懶政”等不作為陋習,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做出無愧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