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會艷 李青松
孫沛文的“眼鏡”人生
文/王會艷 李青松
孫沛文是政協遷安市第五屆委員會委員,現任遷安明可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眼鏡文化博物館館長,在業界被稱呼為“鏡癡”。
上世紀80年代初,19歲的孫沛文從夷齊中學前身八里塔中學畢業后,雖然以2分之差沒有邁入大學的校門,但他憑著一股奮發向上的韌勁,從拜師學習修理鐘表、配眼鏡開始,經過30余年的拼搏,把一家作坊式的眼鏡店經營到現在資產上千萬的大型眼鏡公司——明可眼鏡公司。目前,該公司在原有3家連鎖店、8家自營店的基礎上,在陜西、四川、湖北、廣東等地又開辦了6個加盟店。孫沛文在30多年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引進、吸收、轉化先進技術,把簡單的驗光配鏡和銷售眼鏡轉變成為視力康復的新行當,走出了依靠科技高新技術開拓市場新路子,他的視力康復技術推廣到全國的17個省、市,目前已取得了5項近視防控國家專利,成為中國眼鏡協會的會員單位。
2007年、2012年,孫沛文連續兩屆被推選為政協遷安市第四、第五屆政協委員。進入政協這個大家庭,他一方面積極參加市政協組織的委員培訓班,認真學習政協基本知識,了解政協委員職責,盡快適應角色要求;另一方面,嚴格遵守政協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項調研、視察活動。同時,他積極響應政協號召,非常熱心公益事業。多年來,他與唐山市婦聯、遷安市教育局等單位聯合開展助學獻愛心、資助貧困女童活動,先后為遷安中小學生捐贈價值10萬元視力矯正訓練卡和學生營養品,向西藏林芝地區第二中學捐贈電腦、眼鏡及教學用具等。

孫沛文和學生現場交流
2015年3月,在孫沛文的積極努力下,遷安明可眼鏡公司承接了遷安市青少年視力健康教育中心公益事宜。他說:“建這樣一個中心的想法由來已久。我從小視力不好,深受其害,也深知其苦。同時看到隨著電腦、電視、手機的普及,用眼環境越來越復雜,很多小孩子早早就戴上了眼鏡,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發生率不斷攀升,且呈低齡、重度趨勢發展。我是做眼鏡行業的,看到小小的孩子戴著副大眼鏡,我著急啊。中心成立的目標就是:降
低青少年近視、弱視的發病率,讓每一名遷安學生都擁有健康明亮的眼睛!”
5月26日,遷安市青少年視力健康教育中心公益資助活動正式啟動當天,除捐助每副價值540元的246副“明月牌”眼鏡外,孫沛文還捐助了200冊《中國眼鏡科技雜志》、100冊眼鏡文化專著《鏡里乾坤》,總價值達14.4萬元。作為“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遷安聯絡站,明可眼鏡公司成立了遷安愛眼基金會,公司每年籌資20余萬元,每年為遷安2000名師生免費驗光配鏡,每年負責100名弱視學生半年的治療費用,5年內惠及遷安萬余名青少年學生。
談起下一步打算時,孫沛文深有感觸地說:“大半輩子與眼鏡打交道,我已經深深愛上這個行業,如今年過半百,現在只想為自己的家鄉做點兒實實在在的事情。我知道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在視力健康教育中心的基礎上,成立視力治療中心,還可以再進一步成立眼鏡文化中心、眼鏡文化產業中心。明可眼鏡文化博物館成立后,特別是我的專著《鏡里乾坤》面世以來,已經接到許多地方的合作邀請,都被我婉言謝絕。我的家在遷安,這些產業當然也應當落戶在遷安,如果能在自己的家門口實現自己的這些理想,從而為遷安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那么此生也算沒有虛度。”動情的話語表達著他對遷安人民的熱愛和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