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鴻宇
專題策劃之三
實現天藍水清山綠 深化生態環境治理
文張鴻宇
去年APEC會議期間,京津冀魯地區采取停產、限行、放假等一系列強力舉措,空氣質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更激發了民眾對“APEC藍”常駐天空的渴求。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治理模式以部分犧牲經濟發展和生活便利為代價,治標不治本,不能作為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
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13名住冀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建議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從根本上破解霧霾困局。第一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盧曉光表示,近年來,我國東中部地區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霧霾天氣,這與單一的能源結構關系密切。以河北省為例,能源結構中“一煤獨大”特征十分明顯,據測算,全省約有60%的PM2.5污染源于燃煤、燃油等燃燒過程。同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電力供應日趨緊張。如果繼續擴大火電規模,就會造成更多的污染排放,影響大氣污染治理成效;如果不解決電力缺口問題,勢必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既可以解決電力缺口問題,又可以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減少霧霾,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案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核準已納入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榆橫—石家莊—濰坊特高壓交流工程,并將張北—石家莊—南昌特高壓交流工程納入國家“十三五”能源規劃,以滿足張北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電力外送需要。
“用電采暖替代燃煤取暖成為必然?!比珖f委員、省體育局原巡視員楊靜之提出,一是優化能源結構。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對生產節能、清潔、環保的新型電采暖產品的企業保定市華寧電熱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考察論證,協助企業完善技術標準、設計圖集、施工規程和驗收規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二是優先設計使用。在條件適宜地區,建設、設計等有關單位應優先設計使用這種方式采暖。三是給予政策扶持。在政策、資金上給予企業扶持,可以在建筑采暖工程中推廣應用電暖技術和產品,協助企業解決推廣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認為,只有推動生態城市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經濟、民生協調發展問題。他建議,一是強化多維協調發展理念,帶動城市規劃導向轉變。突出能源、環境的先導性地位,從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過渡到謀求生態、經濟、民生整體利益最大化。同時,完善和推行以排放權交易機制為代表的市場化手段,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二是構建以能源、環境引導和輔助的全新生態城市規劃方法。深度剖析不同區域資源環境潛力和承載力,引入能源效率、能源密度、能源與環境彈性系數、智能化覆蓋率等關鍵指標,形成以生態社區為最小單元的“多維協同、循環優化”的生態城市規劃方法。同時,開展區域總體能源規劃,統籌各能源專項規劃,優先發展多能源微網等新模式,推動能源體系的根本性升級。三是建立與生態城市規劃方法相適應的支撐機制。在生態城市規劃方法落地的起步階段,在政府層面組建協調機構,建立城市規劃、能源、環境、建設、交通等各專業部門間的協同工作機制,打通各生態要素間的互動優化流程。同時,盡快升級現行城市規劃相關法律、規范及標準,形成生態城市規劃方法運行的長效機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能源規劃、環境規劃的法理地位,為生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目前關于如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正在研究當中,我認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核心意義在于治國理念的轉變。即由掠奪性開發自然資源獲取短期的經濟快速增長轉為科學理性地管理國土,保護好自然資源,使之得以合理利用并可持續造福于國民。”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林業廳副廳長沈瑾表示。為此,他建議,應參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保護區分類系統,同時結合我國現有保護區的發展特點和文化傳統,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保護區分類系統。同時,在完善分類的基礎上,要明確國家公園的定義、提出中國保護區的管理分類標準的基礎,積極開展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立法調研,制定相應的法律和管理政策目標,建立明確的分類管理政策和規范有效的管理目標。此外,目前的各類保護區、公園資金來源渠道不一樣,要實現國家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統籌好資金來源,應把國家公園及保護區的資金保障機制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國家公園及國家級保護區所需的建設和運轉資金應當列入中央財政預算。
“要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美麗鄉村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比珖f委員、河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靳云鵬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是提升農民生活品質、造福農民的民生工程,要從全局和長遠的戰略高度,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主旋律。他建議,一要加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財力優先安排農民最急需、受益面廣、公共性強的農村公共品和服務,切實加強與農民生產和生活直接相關的農村道路、水利、供電、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二要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對農村生活和生產中所造成污染進行有力的治理,全面改進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的方式,整治和規范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推廣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等,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拆除違章、亂搭亂建的建筑物,促進村莊規范、整潔、美觀。三是大力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要科學編制農村產業發展規劃,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業、鄉村生態工業,促進農民創業就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強海洋綜合管理。而渤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封閉型內海,近年來渤海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近海海域水體已經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渤海環境服務功能和可持續利用功能嚴重減退。全國政協委員、省文化廳廳長張妹芝說,調研發現,陸源污染是渤海水質不斷惡化的主要因素。渤海沿岸有57個排河口,渤海每年承受來自陸地的28億噸污水和70萬噸污染物,污染物占全中國海域接納污染物的50%,致使渤海海域的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她建議,要以法治海。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研究制定統一的環渤海區域污染防治條例,加強對治理海洋污染的硬約束,提高治理效果,改革現有管理體制機制。成立渤海海域的區域性管理機構,對渤海港城、近海岸陸源和全流域河口污染源進行綜合控制,統一治理。同時,盡快對近岸海域進行環境功能分區管理。加快環渤海區域產業調整和結構優化步伐。合理規劃沿海及近岸直排口的企業布局,對無組織排放廢水、廢氣、廢渣,嚴重污染海域的企業限期搬遷、整改或關閉。審批新建項目時確保環保一票否決制落到實處。此外,加強監管、完善設施,治理生活污染。加強對港口、船舶的環境污染監管工作,防止港口的跑、冒、滴、漏和排污對近岸海域環境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