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黎明
元小冬:一名學術帶頭人的不懈追求
文/鄭黎明
【人物名片】元小冬,男,主任醫師,華北煤炭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開灤總醫院副院長,兼任中國康復醫學會老年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北省神經內科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醫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常務委員、唐山市醫學會神經科分會主任委員等職,被評為河北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工程人才”。為河北省政協第九、十、十一屆委員。

元小冬
熟悉元小冬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永遠都不知疲憊的“拚命三郎”,性格執拗,從來不服輸,在醫學的道路上不斷登攀,取得了很大成績。他率先在唐山市開展了急性腦梗死的動脈介入溶栓和靜脈溶栓治療,在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帕金森病和重癥肌無力、腦血管疾病、腦功能的自動調節、神經康復治療以及危重癥搶救等方面均有較高的造詣,是河北省和唐山市神經內科學界的主要學術帶頭人。
1987年,風華正茂的元小冬畢業于河北聯合大學的前身華北煤炭醫學院臨床醫學系,1990年由開灤林西醫院調入開灤醫院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的工作需要多做實際的東西,踏踏實實地搞臨床,踏踏實實搞地科研。”元小冬說,以常見的腦血管病為例,這可是近些年來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第一大類疾病,以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高致殘率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這不由促使我們在專業上要更加努力才是”。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扎實過硬的技術本領是很難在神經內科站住腳的。在將近30多年的從業經歷中,元小冬一方面腳踏實地、一絲不茍,具有執著的敬業精神;一方面思維敏銳、勇于探索,時刻注意追蹤前沿領域,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結合臨床實際,他提出并開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尤其是在腦梗死發病機制的系列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組織完成的科研課題“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體外血栓監測實驗研究”,為臨床制定頸內動脈系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個體化”、防栓治療及急性腦梗死的“個體化”溶栓治療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獲得了2008年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另一個由他組織的課題“纖維蛋白原多位點基因多態性與其含量、分子活性及腦梗死的關系”,為腦梗死易患人群的篩查、預防和診斷提供了新指標和思路,獲2009年唐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日常工作之外,元小冬還擔任《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編委,著、譯書12冊,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作為唐山市神經科學會的當家人,他還多次組織國家級及省、市級大型學術會議,帶領學會成員參加各種學術活動,不斷提升學會的科研理論水平。
要使廣大患者享有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得到更好的救助,元小冬意識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組建一支強大的神經內科團隊。
“神經系統疾病復雜多樣,有些診斷極其困難,而神經電生理檢查是幫助臨床診斷的有力工具。所以,要組建強大的神經內科團隊,首先是要上硬件,讓硬件強起來。”元小冬說。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作為唐山市神經內科疑難病例討論會的主要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元小冬設計并組建了開灤總醫院神經內科腦血流動力學研究室、神經平衡機能研究室、血栓病實驗室、神經免疫實驗室、神經電生理室、腦脊液細胞學室、神經生物學實驗室、神經心理實驗室、睡眠監測室、神經康復治療等10余個科研機構,從而全面提高了唐山市和開灤總醫院神經內科的醫、教、研、防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和學術水平,使開灤總醫院神經內科成為唐山市乃至河北省醫學重點學科。
同時,元小冬經過近10年的籌建,創建了具有國際標準的神經危重癥加強治療病房,配備神經中央監護系統、腦功能自動監測系統、睡眠狀態監測系統、血氣分析儀等先進的儀器設備,并培養了一批技術過硬的神經危重癥救治方面的專業人才,從而為神經內科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幫助大量的神經危重癥患者跨越了死亡地帶。
“硬件有了,軟件也必須搞好。”元小冬認為,良好的科室管理是學科發展的基礎,只有增強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保證科室的可持續發展。
元小冬十分重視科室人員業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不斷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指導科室骨干建立了腦血管病、癲癇和睡眠障礙、神經遺傳變性病、神經心理和癡呆、神經免疫病、神經肌肉病以及神經危重癥7個亞專科,并開設了亞專科門診,提升了科室的整體實力,擴大了科室在本地區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元小冬所帶領的神經內科常年與香港大學等國外學術機構,以及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等國內學術機構保持學術交流。科室還聘請了多名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知名人士為兼職教授,從而為科室整體水平在短期內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奠定了人才和技術基礎。

元小冬所帶領的神經內科團隊
“在當今這個充滿浮夸、浮躁、浮云的社會環境中,要講欲望,要多少有多少;要講抱怨,要多少有多少;要講自己困難,要多少有多少。”元小冬說,我們做醫生的,絕不能講欲望,更不能抱怨,也不能老說困難。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踏踏實實地選好人、培養人、用好人,才能鍛造出一支強大合格的醫療團隊。

元小冬在病區查房
在開灤總醫院神經內科,傳、幫、帶是固有的科室文化。通過一臺臺手術,一個個危重病人的救治,一次次的外出進修和學習,讓元小冬欣慰的是,當年的一株株小苗都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人才。在他們這個科室,全體醫務人員積極向上,勤謹敬勉,除了生活上的關懷,大家都十分注重業務學習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每位醫護人員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科研方向,形成了一股濃厚的學習氛圍,呈現出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目前,該團隊已完成科研成果26項,鑒定水平均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其中14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精湛特色的核心技術背后,則是親情般的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多年來,在元小冬言傳身教的影響下,神經內科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科室每年都要收治許多長期臥床的腦血管病人,他們全身消瘦,肢體攣縮,甚至還有褥瘡,皮膚潰爛,氣味難聞。可醫護人員沒有一絲抱怨,細心地照看,耐心地護理,給病人精神上最大的安慰。在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患者第一。無論何時,只要緊急搶救任務一到,全科室人員立即自覺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挽救生命。加班加點、放棄公休,甚至連續24小時工作不休息,這在神經內科早已變成尋常事。
不懈的付出終有回報。開灤總醫院神經內科相繼被評選為“河北省醫學重點學科”“唐山市醫學重點學科”“唐山市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神經生物機能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全國優質護理示范病區”,并于2014年被市政府授予首批“唐山市醫學名科”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