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穎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梅子黃了,雨點落了,當梅雨季節從江南姍姍而來的時候,芒種節氣也就到了.此時,雨絲菲菲,水滿浮萍,池荷榴花,繽紛初夏.
芒種之由來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0時為芒種節氣.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芒種前后也是播種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最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春爭日.夏爭時”說的正是此時.
芒種時節的氣候特點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體驗到了夏天的炎熱.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后進入梅雨季節.“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度高濕度大是梅雨季節的主要特征,
芒種與農事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芒種前后,從南到北,農忙季節已經進入高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用最質樸的語言描述著農事的規律:廣東、福建有“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有“芒種插的是個寶,夏至插的是根草”:貴州有“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甘肅、寧夏有“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四川、陜西有“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后,忙種豆”.
一望無垠的麥田里,微醺的南風輕輕拂過,麥子簇擁著,搖曳著,金色的浪頭一波接著一波地漾向遠方.人們聚集在一起,看著田地里麥子的成色.相互品評著各自的收成.成熟的小麥若遇上風雨,容易倒伏、落粒、麥芽霉變.因此,農家必須抓住稍縱即逝的晴朗天氣進行收割、搶曬,收獲的麥粒還未收倉,農民朋友們又得翻耕田地、插栽秧苗,進入下一輪勞作.
芒種與習俗
芒種時節,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如煮梅、打泥巴仗、安苗等,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南方五、六月剛成熟的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人口,需要經過“煮梅”后方能食用.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種節氣當天會舉辦打泥巴仗節.他們集體插秧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皖南地區,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
芒種與養生
芒種時節,養生禁忌一點也不能含糊.梅雨時節.天氣逐漸悶熱,空氣中的濕度增高,此時養生,重點是防止“濕邪”入侵,起居宜晚睡早起,適當午休,保持精神愉悅.飲食以清淡為佳,以稀食為宜,勿過甜過咸.多食瓜類蔬果,生津止渴,防暑降溫,按照“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老話,芒種前后陽氣最盛,還是“冬病夏治”、驅寒的最佳時機,另外,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順應陽氣.有利于氣血的運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