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波



原始的穴居與巢居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會,原始人群利用天然洞穴來避風遮雨.成為人類最早居住的“家”.1929年在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發現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如圖1所示.是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山頂洞,
進入氏族社會以后,為了適應人類活動的需要,人們開始模擬自然洞穴在黃土斷崖上用木棍、石器掏挖人工洞穴:在某些地勢低洼、氣候潮濕而多蟲蛇的地區.不能采用挖洞的辦法,基于遠古猿人“住在樹上”的生活經驗,人們使用粗制石斧采伐枝干,憑借樹木構筑簡陋的窩棚.從而產生了最原始的人為居住形式——穴居和巢居.如圖2所示,是原始穴居和巢居的發展過程示意圖.穴居方式——窯洞雖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但由于其鮮明的地方特色,至今仍是黃土高原地區廣大民間喜聞樂見的居住形式,構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
土木結構的土坯房
隨著人們建造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夯筑技術的提高,穴居逐漸被地面建筑所代替.早期的房屋普遍采用土木結構形式的土坯房,顧名思義,就是用土做的坯子建筑的房子.一般用石頭打好地基,用木板做好模具置于上面,再用麥殼、雜草或稻草等和黏土混在一起,和成泥放入模具內,人工分段分層夯實成墻,待整個墻體完全干透后選用杉木或松木上梁.然后用麥秸或稻草鋪設房頂.最后用黃泥漿涂刷墻體里外使其平整光滑,如圖3所示.由于黏土具有良好的保濕性.空氣濕度太低則蒸發出部分水分提高空氣濕度,梅雨季節濕度太大則能吸收部分水分以降低室內小環境濕度:墻體厚度可達五六十厘米,保溫隔熱效果很好,所以土坯房冬暖夏涼、溫濕度適宜.我國福建土樓是土木結構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以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筑模式”,如圖4所示.
磚混結構的磚瓦房
雖然土坯房建造簡單、造價便宜,但在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會造成嚴重損失.并且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隨著水泥和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是磚混結構的磚瓦房.它是采用磚砌筑的墻和柱豎向承重.采用鋼筋混凝土的梁、樓板和屋面板等橫向承重的混合結構.如圖5、圖6所示,由于磚混結構是依靠樓板和墻體承重,所以承重墻體不允許改動,只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樓層不高的建筑,由于磚混結構具有取材方便(制磚的黏土和燃料隨處可見),施工簡單(可手工砌筑磚墻,不需要特別的機械設備),造價低廉,耐久,防火性能好等優點,仍然是當前山區和小城鎮建造房屋時首選的一種建筑結構.
架結構的高樓
雖然磚混結構有很多優點,但磚}昆結構沒有鋼筋水泥結構結實耐用,所以目前城市建筑多為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框架結構由鋼筋混凝土澆筑的樓板、梁和柱組成承重結構,共同抵抗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如圖7所示.在這種結構下,另外填充的墻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空心焦渣混凝土砌塊、輕鋼龍骨石膏板、石膏空心墻板等輕質板材砌筑或裝配而成,所以具有較大的室內空間.且分隔靈活,便于室內空間改造,廣泛用于住宅、學校、辦公樓、商場等,對于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如劇場、體育館、火車站、展覽廳、造船廠、飛機庫、停車場、輕工業車間等,為了增大跨度則采用框架鋼結構,
摩天大樓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為了緩解城區用地緊張,促進商業發展,世界各地紛紛建筑摩天大樓.從第一座超過金字塔的建筑——法國埃菲爾鐵塔,到稱霸近半個世紀的紐約帝國大廈(圖8),到臺北101大樓(圖9)的出現,再到2010年正式落成的迪拜塔(圖10),一次次挑戰人們對高度的承受力.迪拜塔以828m、162層的高度雄踞世界第一高樓的寶座,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座超過600m的摩天大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的未來住宅將會是日趨成熟的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現代建筑技術的完美結合體,更加安全、舒適、智能、節能、環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