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江蘇省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揚子江》詩刊、鹽城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聯合承辦的“中國新詩百年論壇——鹽城研討會”在鹽城工學院舉辦。省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汪政,著名評論家羅振亞、何平、何同彬、孫曙,著名詩人王家新、胡弦、黃梵、姜樺,以及省內外詩人東涯、朱燕、劉蘊慧、還寶生、邵建紅、宗崇茂等,鹽城工學院副院長方海林、人文學院院長衣傳華和院內師生,共百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汪政做“中國新詩百年論壇——鹽城研討會”主題講話,他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新詩百年論壇”系列活動的設想,充分肯定了活動把新詩研討做成一個系統工程、定期集中詩評家進行每期一個子命題、分站式討論的形式。本次鹽城站研討會是“中國新詩百年論壇”繼首站無錫站成功研討后的第二站,他認為這次研討會把地點放在大學校園里的安排非常好,既與大學生青春年齡所特有的激情與夢想相符,也符合中國新詩發展與大學教育的密切關系。他相信這個長達三年的新詩研討系統工程不僅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在內容上也會有真正的收獲。
鹽城工學院副院長方海林致歡迎辭,向來自天南地北的與會嘉賓介紹了鹽城的歷史、地理、物產、環境,和鹽城工學院的發展現狀、未來規劃,并預祝本次研討取得圓滿成功。
本期研討課題是“百年新詩公共性問題”,青年評論家何同彬是本期課題研討的牽頭人,課題組成員王家新、羅振亞、黃梵、何平圍繞“當代新詩和詩人還具不具備公共性?”、“百年新詩到底為中國的公共空間、公共領域的發展做出過什么樣的貢獻?”、“如果新詩可以具備和實現公共性,那什么是新詩的公共性?其公共性如何體現?”、“新詩和詩人在行使公共性職能的同時,如何維護自主性或個人性?”、“新媒體、新媒介對于詩歌傳播及其公共性意味著什么?”、“對于詩人的時代形象和公共特征、公共職能將起到何種復雜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的其他詩人、評論家也參與了研討,并與在場的教師、學生進行問答式互動討論,場面熱烈。
會后,與會人員來到國家級鹽城珍禽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龍岡梨園和鹽城大縱湖風景區千畝油菜田和櫻花園、蘆蕩迷宮等地采風。正值人間四月天,和煦的春風里,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的萬頃灘涂上,成片的蘆葦正萌發新芽,青黃相間,一望無際的灘面上群鳥展翅,景象壯觀迷人;梨園里數千株梨樹老樹發新花,成片梨花如雪燃燒;鹽城大縱湖千畝油菜田則如鋪滿大地的黃金;櫻花園里粉黛爛漫;鹽城大地一片春天氣象,充滿濃濃的詩情畫意。詩人王家新詩性大發,在鶴群中梨園下現場作詩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