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武岡市迎春亭農業技術推廣站 湖南武岡 422400)
有機水稻種植技術探討
張桂華
(武岡市迎春亭農業技術推廣站 湖南武岡 422400)
有機水稻種植是今后水稻生產的發展方向,它是以植株健身栽培為切入點,以保持土壤肥力為核心;以優良自然環境為前提,以綜合防治有害生物為保障,以獨立灌溉體系為基礎,來實現水稻可持續性增產。本文簡要分析我國有機水稻的種植優勢,然后分析發展有機水稻的重要意義,最后探究如何提高有機水稻的種植技術,希望為更好的發展有機水稻種植業提供參考。
有機水稻;種植;技術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更加注重健康,主張健康消費與生活。因此,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應注重對有機蔬菜、水果以及谷物種植技術的研發,為有機物種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豐富人們的膳食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水稻是人們飲食過程中的主食,按照人們目前對于有機水稻的要求來看,更要深入的探討種植有機水稻相關的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一個農業大國,有“世界的糧倉”之稱。因而種植有機水稻的優勢可想而知。①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能夠為發展農業提供更好的土地條件。②由于我國越來越重視綠色食品,因而對于有機水稻的需求也就大大的增加了,這就使得種植有機水稻的相關技術不斷提高,并為種植有機水稻提供了更堅實的技術保障。③人民越來越關注有機稻米,國家也隨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發展有機水稻種植更有政策保障。
我國農作物種類繁多,水稻是其中一種,而大力發展有機水稻種植對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以此來使得我國的農業生態更為平衡,意義重大。而在種植有機水稻時,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和生態的原理進行種植,而不是使用那些人工合成材料,而通常那些人工合成材料中又包含大量的化學成分,因而重視有機水稻無論對于農業的發展,農村、農民的生活以及消費者都很有利。①經有關專家的實驗表明,種植有機水稻在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同時,也能夠保障稻米的安全。②種植有機水稻不但能夠對保護農業的生態環境,還能夠使得我國農業的綜合競爭力有所提高,確保我國在往農業大國。強國發展的道路上更有保障。③推廣種植有機水稻的相關技術能夠使得種植者自身具有更高的種植技術,值得注意的是種植有機水稻時,在技術方面,農技人員要適當的對種植者進行指導。
3.1種植條件
相較于普通水稻,有機水稻種植對環境的要求更高,對種植條件的要求更高。在有機水稻種植前期,應對種植區的條件進行實地考察,排除水污染嚴重、空氣質量不佳和存在土地污染的地區,保證健康、和諧的種植環境。農戶應選擇灌溉、光照、土壤條件優質的區域,能滿足水稻茁壯生長所需的必然條件。在種植水稻前,可提前進行耕作,施入綠肥,以達到改善與優化土壤的目的,深耕土壤,增強土壤的活力和養分,為水稻的生長創造條件,對提高水稻產量具有積極影響。水稻的生育時期見圖1。

圖1 水稻的生育時期
3.2土壤達標
無論什么樣品種有機水稻,要想種植出質量優等的有機水稻,種植時都需要種植在空氣良好以及土壤、水質都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地帶。而國家又對有機水稻的種植所需要的空氣環境、水質標準以及土壤都有相關的生產標準。①空氣環境要與國家的一級質量標準相符合。②對于土壤的要求,則需要跟國家一級GB15618-1995標準相符合。③地面的水質的要求要與國家三級GB5084-92標準相一致。人盡皆知的是,那些靠近重污染的工業區附近的農業水平都比較低,由于大量的有害氣體會對農作物的“呼吸”造成影響,從而對農作物的健康造成影響,所以種植有機水稻時,要選擇那些空氣較為潔凈的地區種植。同時,有機水稻的產量要想實現高產多產的目的,肥沃的土壤必不可少。另外,水稻種植中最離不開的就是水,所以,種植有機水稻時要選擇那些排水灌水都比較方便的地方,以此保證在遇到旱年時,能夠有足夠的水源來給水稻進行灌溉補給,而遇到澇年時也能夠將多余的水分排出田,就不會出現由于水分過多或者過少而出現的減產以及絕產的情況。
3.3水稻的選擇
有機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受到外部環境因素影響之外,還受到自身品種的制約,水稻的產量、顆粒、穗形等會受到水稻品種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性,要選擇抗病蟲害稻種,可有效提高水稻產量,降低病蟲害帶來的困擾,可見對水稻品種選擇的重要性。一般情況下,選擇水稻顆粒飽滿、很少受到病蟲害威脅的品種,應對每個品種的特點予以明確的了解,不同品種的水稻對肥料的要求不同,為了保證水稻的茁壯生長,掌握品種特點,正確篩選品種是關鍵。
3.4施肥管理
有機水稻的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水分,在保證灌溉條件的同時,應適時為水稻施入足量的肥料,當然,要根據種植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肥料的設定。通過對我國有機水稻種植情況的具體分析,了解到西南地區是水稻種植的重要區域,以酸性土壤與紅土壤為主,適宜水稻的種植,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性,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有機水稻品種,掌握正確施肥方法。對有機水稻進行堆肥處理,落葉、秸稈通過發酵被分解成肥料,并應用到有機水稻的施肥過程中,施肥效果更佳明顯。另外,在堆肥中要加入50%的水,混合人畜的糞便,融入一定的配料進行攪拌,附上稻草后,經過一段時間即可使用。
3.5育苗管理
在有機水稻種子播種之前,要對種子進行晾曬、選種和浸泡處理,一般對種子晾曬2~3d,通過比例1:13鹽水進行選種作業。在浸泡方面,可將所選取的種子放入10%蜂膠醇溶液1000倍液中,同時可放入盧博士菌肥。如今社會在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不斷進步,因而更是加大了對于有機食品的追求。目前,人們的飯桌已經融入了有機元素,作為典型代表之一的有機水稻更是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因而,很有必要去提高種植有機水稻的相關種植技術。基于此,就有機水稻種植技術進行分析與探究,為有機水稻的種植提供建設性意見。300倍溶液,要保證種子在溶液中浸泡7d,以避免種子攜帶病菌,影響后續的生長,進而影響產量。種子浸泡完畢后,可采用機械設備對有機水稻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待到芽長至2mm左右時,晾干表皮,可進行播種。插秧過程,借助機械進行翻地,清除所有雜草,溫度一般保持在12℃以上,此時可插秧。最后,種植有機水稻也應保證植株密度的合理性,株間距與行間距都要適中,可大大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通過合理密植的方式,能保證水稻有足夠的空間獲取太陽光,具有良好的通風性,也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水稻的幼苗生長見圖2。
3.6病蟲害管理

圖2 水稻的幼苗生長
有機水稻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問題相對突出,主要病蟲害表現為稻瘟病、紋枯病、螟蟲危害等,是有機水稻減產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索出更有效的水稻病蟲害管理模式具有必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生物與科學技術的不斷優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都是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降低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危害。另外,在有機水稻種植時,應對水稻進行合理密植,要保證科學、合理的控制水肥,保證土壤中含有可利用的硅肥,以更好地控制高峰苗,實現對病害的控制與管理。同時,可以將石硫劑與波爾多液、木醋液等運用到病害的防治中,既能起到改善病害的問題,也不會對水稻的質量產生影響,值得在有機水稻種植中應用。
總之,現階段,有機食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的常見詞匯,是人們對飲食的重新定義與要求。有機水稻是人們餐桌上的主食,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的開展,從種植條件、土壤環境、施肥管理、苗期管理到病蟲害管理,缺一不可,相較于普通水稻種植技術,要求更為嚴格,以實現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的全面升級與優化,為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值得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用。
[1]李樹豪,潘書勤.對有機水稻種植技術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3:203.
[2]蔣 勇.探討有機水稻種植技術[J].大科技,2014(21):79~80.
[3]李曉波.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的探討[J].農家科技旬刊,2014(2):120~121.
[4]羅健鳳.有機水稻種植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5(2):147.
S511
A
1005-7897(2015)09-0069-02
2015-5-23
張桂華(1976-),女,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業、農技推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