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蘭
(龍巖市武平縣萬安林業工作站)
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
袁愛蘭
(龍巖市武平縣萬安林業工作站)
林下經濟是促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以及拓寬林業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它是一種高效循環林業經濟,同時也是發展我國現代化林業經濟的一個必經之路。本文首先論述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有關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重點以及策略。
林下經濟;現狀;發展重點;策略
林下經濟產業是以促進廣大農民增收為最終目的、以充分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為前提以及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一種新型經濟產業。在實際的發展當中,林下經濟產業能夠使得森林產業的綜合效益以及林地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通過利用林地的資源優勢,促進林下經濟產業的更加的深入發展,使其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最終使得農民的收入增加,轉化成為我國林業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林下經濟取得了迅速的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產生以及發展有著深遠的社會背景和歷史。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針對林業發展我國確立了把生態建設作為首要任務的發展戰略。伴隨著逐步的實現林業建設重點戰略,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生態環境整體得到改善。
我國當前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主要有林下種植、林下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和林下養殖4種模式。其中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指的是利用林業產業下的林下資源,適當地發展牧草種植、菌類、藥類,或者立體養殖禽畜類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是二級模式,也就是對林下經濟產業的產品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大力的發展銷售、加工、流通及旅游、觀光產業,從而全面的提高經濟效益。在當今的大背景條件之下,林下經濟產業以其涉及的流通銷售方面廣、經濟收入的種類多、資源利用率較高及可持續發展性較強等優點,與我國農業發展的需求極其的吻合。
與傳統的林業經濟相比,林下經濟產業使得我國林業經濟的產業鏈增長,同時也使得農民的經濟利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林下經濟依然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現將其簡要介紹如下:
2.1 林下經濟產業的組織領導相應缺乏
在組織化程度方面,我國當前林下經濟產業相對較低,這使得對于市場信息不能及時準確的掌握。為此,很難根據市場需求做產品做出合理的調整。與此同時,相較其他產品而言,林下經濟產品的銷售渠道也較為有限,不能夠充分的保障農戶的利益,這就導致其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2.2 林下經濟產業缺乏龍頭帶動
我國當前的林下產業很難實現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態勢,為此就需要有一個龍頭企業來更好的帶動其發展,借力、借勢實現產業化發展,尤其是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與有關的支持,通過依靠這些龍頭企業使得林下經濟產業向產業化逐步的發展。
2.3 林下經濟產業的扶持政策相對較欠缺
在當今時代,在很多地區都沒有針對林下經濟產業專門的發展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使得很多農戶沒有前期運轉流動資金支持以及啟動資金,從而導致林下經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1 對林下經濟產業的金融支持要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國家對于林業實行低利息、長期限的信貸扶持政策,并且也得到了相應的落實。另外,一些金融機構對于個體發展的林下經濟產業應該適當的放寬條件,擴大在林業職工和農戶的聯保貸款和小額信貸,同時林下經濟產業經營者也可以依法把林下經濟產業資產或者是林木作為抵押來申請貸款。除此之外,相應的單位還應該結合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以及林下經濟產業建設的特點來進一步的完善和制定貸款使用管理辦法,從而更好的調動個匯總投資主體對于林下經濟產業建設投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2 以林業體制改革來促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
在我國,林業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地成績,同時也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以及政策的支持,林下經濟產業應該沿著這個良好的變革趨勢。對國家的政策扶持積極尋求,從而使得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更加的快速,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林改當中的成功經驗應用到林下經濟的發展。對于林下經濟資產有償轉讓要積極的推進,使得林下經濟資產的有償流轉市場盡快建立,林下經濟資產評估制度進一步的完善。對于林下經濟產品資產使用權要允許其流轉,進而促進林下經濟產業資產的較為合理流轉。在林下經濟資產使用權方面,可以依法擔保、繼承、抵押、入股等,從而使得經營者投資開發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3.3 政府對于林下經濟產業建設的投入要適當的加大
與重大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林業管理、建設的投資相結合,逐步的加大對林下經濟產業建設的資金規模,同時對于財政方面也要適當的加強投入。對于珍貴林下經濟產業品種的引進以及林下經濟產業重點地區基地建設等政府要對其進行合理的扶持,同時也要逐步的使得各項林下經濟產業工程建設方面的相關補助標準更加的規范化。隨著逐步深入的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國家要給予必要支持,有關地方政府要承擔起其應有的職責,使得林業企業有精力、有能力更好的發展林下經濟產業,推動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
3.4 制定以及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
制定以及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增強林下經濟產業建設自我發展和自我積累的能力,有助于增加農民投入林下經濟產業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優惠政策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多,如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育苗,免收水資源費,同時要保證灌溉用水;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用電要給予相應的優惠,減少這方面的投入;對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森林更新改造免收土地占用費;對于造林成功的一些生態林地,允許林農在這塊相應的林地上急需從事有關的林下經濟產業,是他們能夠受益,充分的跳動主動性,使得林下經濟產的穩定發展有足夠的保證。
4.1 實例概況——以福建省武平縣為例
本次研究以福建省武平縣的林下經濟發展為研究對象,福建省武平縣是位于我國南方的一個集體林區縣。全縣土地面積為397.7萬畝,林業用地占了82.85%為329.5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9.7%。武平縣的林業用地包括240.6萬畝商品林以及88.9萬畝生態林。在該縣進行集體經濟林權改革之后,林下經濟得到了較大的、快速的發展。集體林地的承包到戶為武平縣的林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促進了該縣林下經濟的多樣、繁榮、快速的發展,實現了林區農民的致富之路。另一方面,在森林生態環境以及林地資源的依托下,林下養殖業、種植業、森林旅游業以及林產品加工業等方面得到了發展。
4.2 武平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福建省武平縣的林下經濟發展氛圍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采集加工以及林下旅游四個方面。其經濟發展狀況見表1。

表1 武平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其中林下種植的種類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林藥種植,主要種植藥物金線蓮、紅豆杉、草珊瑚、金銀花、紫珠、茯苓、太子參、杜仲。林藥面積約359hm2,產值40947.4萬元。②林菌。主要包括香菇、林芝、木耳,55.1hm2,產值510.1萬元。③林果。主要種類包括桃、李、萘、梨、桑葚、楊梅,1163.8hm2,產值 15174 萬元。還有臍橙,54.5hm2,產值82萬元。林果面積1218.3hm2,產值15256萬元。④林茶。主要種植茶葉293.5hm2,產值1637萬。⑤工業原料林。主要種植無患子,面積10332hm2,產值480萬。
林下養殖包括六個方面。①林禽。主要養殖象洞雞,面積1241hm2,共59.285萬羽,產值3073.65萬元。②林畜。包括牛、兔、羊、竹鼠,675.5hm2,79617 頭,產值 931.88 萬元。③林蜂。主要為蜜蜂,10178箱;產值1286.99萬。④林蛙。主要包括棘胸蛙、牛蛙,9.11hm2,15.8萬只,產值40.3萬元。⑤林馴繁。主要為豪豬等,14.5hm2,11256 頭;產值 89 萬元。⑥林魚。魚,3hm2,27.7 萬元。
林下產品采集加工包括五個方面。①竹筍,3780hm2,年產2390.5t,產值 1073.6 萬。②竹產品,1300hm2,年產 30000t,產值472萬元。③油茶采集加工,667hm2,年產85t,產值1020萬元。④松脂,443t,產值415萬。⑤菌類采集,18596hm2,產值4350萬元。
林下旅游業,面積281.2hm2,產值1329萬元,帶動從業305人。
從武平縣的林下經濟發展來看,該縣林下產業種類較多,呈現出多種產業競相發展的狀態,該縣以林下種植的產值最高,林下產品加工所涉及的面積最廣,四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為該縣的經濟產值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帶動了該縣的人員就業。另一方面,四種經濟發展模式交相進行即形成了對森林資源的充分利用的局勢,也實現了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各個產業之間相互促進,實現了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與其他產業相比而言,林下經濟產業具有見效快、潛力大、投入少等優勢,它是一種新型林業發展的模式,對于開辟農民增收新渠道、增加林業產品附加值、鞏固我國生態建設成果以及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雖然在其發展過程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依舊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給給予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從而使得林下經濟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1]秦玉紅.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3,21:278.
[2]胡佳.我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3]于小飛.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A].中國林學會.第九屆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中國林學會,2010:1.
[4]張云翔.林下經濟產業現狀與發展重點[J].南方農業,2014,12:84~86+89.
[5]楊新莉.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4,09:275.
F326.2
A
1005-7897(2015)12-0081-02
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