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俊青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住房保障工作,每年列入20項民心工程,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使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與此同時,政府職能部門在加強智能化管理上做文章,借助信息化手段,確保保障性住房工作規范操作、高效運行。其主要做法是建設 “天津市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與10個部門及銀行間的數據聯網,實現戶籍、房屋、工商注冊、車輛、住房公積金、社保、稅收等數據的跨部門、跨行業信息共享;通過專網連接支撐全市969臺用戶終端、200多個銀行網點,實現申請、審批,補貼發放,保障房分配、管理聯網操作運行;通過將政策法規融入系統,對20余個節點進行全過程監管;通過內部專用網絡封閉運行,服務器與終端用戶利用光纖專線和無線虛擬專網進行連接,同時采用遠程容災技術進行備份,確保系統數據安全運行。
截至2013年底,天津市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61.5萬套,發放租房補貼10.5萬戶,惠及72萬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全市城鎮家庭的31.3%。預計到“十二五”末,將累計為83萬戶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約占屆時全市城鎮家庭的35%。這個數據較高的原因,是因為未包括手持“居住證”部分,僅市內6個中心區、環城4區的在津居住一年以上并有租房需求的流動人口即有50萬人之多,隨著天津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速度的加快,這部分人會呈現較快的上升趨勢,并成為城鎮保障性住房需求的新主體。天津市較早研究開發了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為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退出和監管制度,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實施,幫助更多中低收入群眾解決住房困難做出了貢獻。
在保障方式上,按照“三種住房、三種補貼”的政策體系,系統設置了六個子系統。“三種住房”指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三種補貼”指廉租住房實物配租補貼、廉租住房租房補貼、經濟租賃房租房補貼。
在審核程序上,系統對每種保障方式都設置了街、區、市“三級審核、三級公示”環節,申請家庭經過三級審核、三級公示后,方可取得住房保障資格。
在監管內容上,系統對保障對象嚴格執行“住房狀況三種手段查驗,經濟狀況三項比對核查”,通過檢索全市產權產籍、商品房合同、公產房使用權數據,查驗私產住房和承租公有住房情況;通過檢索居民經濟狀況信息庫中的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三類數據,比對家庭收入情況;通過檢索車輛登記、工商注冊資本和非居住類房屋三類數據,核查家庭財產情況。
該系統在基本構架上呈現出“一、二、三”的特點。即鏈接“一張圖”;建立“兩個庫”;監控“三條線”。
鏈接“一張圖”——即系統鏈接全市房地產統一管理平臺的“一張圖”,為加強保障房出租、出售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建立“兩個庫”——即建立全市居民個人住房信息數據庫和經濟狀況數據庫。住房信息數據庫鏈接產權產籍、商品房合同、公產房使用權信息,做到住房全面核查,對已取得產權的住房,核查產權產籍信息;對已購房尚未取得產權的,核查商品房合同信息;對承租公有住房的,核查公產房使用權信息。經濟狀況數據庫鏈接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個人所得稅信息,比對家庭收入情況;鏈接車輛登記、工商注冊資本、非居住類房屋等信息,核查家庭財產狀況。
監控“三條線”——即監控保障對象、保障住房、管理部門三條線。

該系統設置了較強的監督管理功能,全方位提升監管效率和服務水平。
系統在初審環節,自動將申請家庭姓名和身份證號在數據庫中進行比對,對檢索出的已申請住房保障家庭,系統自動鎖定,杜絕重復申請。
在審核環節,對收入、財產、住房面積等超過規定標準的申請家庭,系統自動禁止通過審核。系統根據審核結果,自動生成統一格式的市、區、街三級公示信息,管理部門直接利用導出數據進行公示,保證公示信息的準確、規范。
在申請家庭享受保障前,系統對人口、住房等情況進行復核,發生變化不符合條件的,自動取消保障資格。凡是享受“三種住房、三種補貼”的家庭,均需在網上簽定租、售合同,合同數據自動進入數據庫,作為享受保障的基礎信息,也是動態監管的數據來源。
在保障房出租、出售環節,系統自動查驗住房保障資格,凡未取得資格家庭,系統自動鎖定,禁止向其銷售或出租保障房。對已享受保障家庭,如購買其他住房,系統自動禁止簽定合同,并反饋管理部門。直至退出保障后,方可繼續辦理購房手續。
系統對申請家庭住房信息實行季度核查,對人口、收入、財產等信息實行年度核查,經核查不符合條件的家庭,系統自動鎖定,提示管理部門及時清退;對沒有主動履行年度申報義務的保障家庭,系統自動鎖定,停止享受住房保障,履行申報義務并符合條件的,方可恢復;對隱瞞、虛報、偽造有關信息或采取不當手段申請和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系統納入“黑名單”,自動鎖定,在規定年限內禁止再次申請。
對公租房承租家庭統一配置租金代付卡,通過系統可以享受網上領取租房補貼、網上繳存個人租金、網上支付公租房租金的自動劃轉服務,承租家庭無需往返領取補貼、繳納租金;對領取租房補貼的公租房承租家庭,系統先自動查詢租金代付卡余額情況,足以支付個人應繳租金的,再發放租房補貼,兩項捆綁繳納全部租金,杜絕欠租家庭領取租房補貼。
通過與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實時聯網,對需要委托提取公積金支付租金的公租房承租家庭,系統定期自動從公積金賬戶中劃轉租金;系統對公租房承租家庭租金代付卡余額進行監控,不足以支付下月租金的,提前30天、10天分別進行提示,便于經營單位提示承租家庭及時補足余額;對逾期不交租的公租房承租家庭,系統做出欠租提示,可自動從其住房公積金、租房保證金中劃扣;對承租公租房的家庭,租賃到期前3個月,系統自動提示管理部門對承租家庭是否符合續租條件進行審核。
從受理申請、部門流轉到完成審核,系統通過鏈接專業數據庫自動提取人口、住房、收入、財產等數據,自動生成審核結果、管理檔案等信息,管理人員只需進行鼠標點擊和選擇操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工錄入,限制自由裁量。
系統全部工作人員均以指紋作為登錄密鑰,通過指紋認證后,方可登錄系統,做到“一人一機、一機一碼”,明確責任,確保安全;系統在前臺操作界面自動對市、區、街各級工作人員的操作時間、操作痕跡進行記錄,實現即時內部監控。
在審核流程中,經辦人自動電子簽名,審批部門自動生成電子印章,實現了責任人即時確定,審批網上運行。申請家庭提交申請后,系統在街、區、市三級部門之間自動進行流轉和審批,自動反饋審核結果。申請家庭無需往返多個部門辦理手續。
天津通過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統智能化建設,不僅創新了住房保障管理方式,提高了監管效率,提升了服務水平,促進了公開、公平、公正,而且奠定了保障性住房這一最大的社會公共資源能夠循環使用的堅實的技術支撐。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管理部門利用智能化信息系統,實施動態管理,初步構建起保障性住房房源循環使用的長效機制。
一是實時更新,便于執行標準。智能化信息系統對超出政策標準或違反約定的家庭,自動納入退出范圍。例如,公租房用戶,一旦承租家庭收入和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不再符合政策標準或者違反承租合同約定使用公租房,系統都會顯示。當這種顯示出現后,便可酌情使用與其家庭相對應的措施:或收回住房;或停止發放住房補貼;或加收租金。從而保證了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的合理使用。
在實踐中,天津市公租房退出可通過兩種轉換方式來實現:第一種轉換,是在住房保障體系內進行調整和銜接,即降低公租房租金補貼額度或轉換享受住房保障類別、形式;第二種轉換,是對不再符合公租房或其他住房保障政策條件的家庭,通過給予搬遷期、終止合同及司法起訴等形式實現退出。
二是強化監督,確保有效運行。主要采取四種措施。包括:第一,在準入環節設置租賃擔保,激發保障家庭履約;第二,多部門聯網聯動,及時掌握保障家庭經濟狀況;第三,建立個人信用制度,有效實施退出機制;第四,建立起地區及中高級法院三級法院協調聯系機制。
天津智能化管理初見成效。在起訴欠租家庭補繳租金方面,通過劃扣住房公積金、銀行存款、工資、租房保證金等途徑落實追繳224戶,追回拖欠租金近百萬元;此外,騰退住房訴訟立案8戶,5戶已判決,4戶執行。
天津市對保障性住房實施智能化管理的實踐,是對建立保障性住房循環機制的有益探索。只有建立與完善了保障性住房循環機制,才能將我國城鎮的住房保障工作推向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