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瑩倩
填補昨日的傷口
文/馬瑩倩

《山河故人》
導演:賈樟柯
主演:趙濤、張譯、梁景東、董子健、張艾嘉
類型:劇情 / 家庭
故事:濤兒、晉生和梁子是中學同學。20世紀末的最后一個秋天,濤兒嫁給了煤老板晉生。為此,同樣愛著濤兒的梁子遠走他鄉。2014年,40歲的濤兒已經離婚,前夫晉生帶著8歲的兒子道樂準備移民澳大利亞。11年后,道樂19歲。他在澳大利亞的一所中文學校補習漢語,老師Mia的出現,讓他重新想起了記憶中母親模糊的背影,但他只記得她的名字叫“濤”,波浪的意思。
10月30日 國內上映

一把象征著“回家”的房門鑰匙,等不回移民出國的孩子;一首似曾相識的迪斯科舞曲,找不回曾經好友之間的默契;一次動情的“忘年”之吻,喚不回心底對母親的依戀……這是殘存于《山河故人》中幾代人心中的“痛”,也是賈樟柯透過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愁”。不斷向前滾動的時代車輪,并不會因為沿途留下的泥濘坎坷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但心中結繭的傷疤卻不斷在提醒我們停下匆匆前進的步伐,看一看,于光影飛逝的過程中,我們到底失去了些什么……
今年3月,《山河故人》率先在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行了全球首映,這部充滿情懷的現實主義影片在放映后被戛納場刊稱贊為“一部中國人的家庭史詩”,再度引起全球影人的關注。《山河故人》的故事背景依然發生在賈樟柯最熟悉的故鄉山西,這回,1999年的山西縣城汾陽成了這個故事的起點。身兼導演、編劇的賈樟柯對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設定都結合著個人的生活經驗,仔細揣摩過好幾回,而之所以選擇“1999年”作為故事的開端,自然也有他特殊的用意。1999年,在賈樟柯的記憶里,是一個逐漸產生貧富差距的年代。就如影片中的晉生與梁子,一個已經成為當地的富豪,開上了桑塔納,一個卻還在生活底層苦苦掙扎。物質的富足,使晉生在面對“情敵”梁子時充滿著優越感,脫口而出的一句“你跟她沒可能”在這對老同學的心間割裂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在這場看似單純的愛情拉鋸戰中,賈樟柯不僅想表達一座小縣城中的生活常態,他同時也希望觀眾能看到他以往不曾展現的,更緊密、更糾葛的人物關系。


《山河故人》的故事性要比《站臺》和《世界》強許多,情感上也比《小武》更加柔和、溫情。許久以來,賈樟柯一直想拍攝一部與時間、情感有關的電影,因為情感是最需要耗費時間來理解的。而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他所想表達的情感,在本片中,賈樟柯首次嘗試了“寄情于樂”的做法,將葉倩文的一曲《珍重》貫穿于影片中過去、現在、未來三部分,搭出了一座構建人物情感的重要橋梁。使用《珍重》,賈樟柯其實有點私心。他自己本來就喜歡聽老歌,而葉倩文這個時代的歌恰恰在情感上能與他產生共鳴。流動于歌詞中的情義,那種“盼望世事總會有轉機”的信念,深深抓住了他。“今天隨著通訊設備的發達,我們大家都不再描述這種牽掛和思念了,或者說是變弱了。但這種情感在葉倩文的歌里面還是有的,而這也是我心里覺得《山河故人》應該強調的東西。”無論是趙濤、張譯與梁景東之間的青春愛情,還是董子健與張艾嘉詮釋的忘年戀情,人物、事件背后的情感是最牽動賈樟柯的,也是他決意拍攝《山河故人》的初衷。
繼9月初在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完成了北美首映后,10月3日,《山河故人》又在韓國釜山電影節上進行了展映,并受到電影節主席姜受延的大力贊譽,稱其“對未來世界的想象令人震撼”。跨越26年的時間間隔,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融于一體的寫實記錄,使《山河故人》并沒有陷入常規套路,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提名就是最好的證明。故事的終點在2025年畫上了句號,但未來與過去的勾連依舊緊密,“未來”的人回味的依舊是過去的情懷:失去母愛的道樂在記憶中尋找母親的影子,移民海外的晉生在記憶中尋找往昔的熱鬧喧嘩,孑然一身的濤兒在記憶中追憶逝去的愛情。在賈樟柯的鏡頭里,山河依舊,但故人,只能在記憶中慢慢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