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峰
全民閱讀已在多次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出版行業面臨著巨大機遇。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出版企業也進入行業發展新常態——數字出版方興未艾,傳統出版積極應對,呈現出兩者共生共融、互為補充、平衡發展的新常態。出版印制管理作為出版企業供應商管理部門,理應結合行業發展,建立適應新常態的管理機制,才能為編輯、發行保駕護航,出版讀者滿意的各種讀物,實現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在出版新常態下,作為出版物生產管理部門,要從管理和服務上下功夫,做好部門規劃,以貫徹落實企業戰略為準繩,以低價、高效、高質為目標,以公開透明、制度優先為原則,以為全流程提供優質服務為定位,以制度建設、流程管控為重心和抓手,將工作落到實處。那么,印制生產部門如何才能適應新常態呢?筆者認為可以從4個方面來考慮和落實。
再造動態的適應新形勢的流程管控體系
出版是編輯和發行工作的橋梁和紐帶,是整個圖書生產的中間環節,更是直接成本形成的關鍵環節。出版印制工作如果做得好,那它將成為編輯和發行的潤滑劑和促進者,否則就成為出版流程中真正的瓶頸。隨著最近幾年印刷技術的快速發展,印刷材料、設備不斷更新,讀者需求趨于多樣化,生產流程需要動態調整才能適應,因此,建立適應新形勢的動態的生產流程成為當前迫切的需要。
流程要實現管控,必須要做到兩點:一是建立適合本社產品、管理特色的流程體系。印制生產流程是編輯出版流程的末端環節,各出版社處理都可能不一致,由于合作印刷企業的不同也會對生產流程產生作用,因此要做好調整,抓住關鍵點。二是建立適應數字化轉型的流程管控體系。現在CTP制版技術和數字印刷的應用,使傳統的編輯出版流程變得更加復雜,由于沒有了膠片,編輯出版流程加長了,監控到了末端。比如,為保障質量,同時提高效率,在不減少原三校一核紅程序的基礎上,可以考慮將數字印刷圖書藍樣審核提前,作為核紅樣,最后退改給工廠印刷。這樣不增加編輯和校對工作量,也適應了數字流程的環境。
國家提出新常態,實際也是以發展的眼光,以更務實的姿態來調整我們的經濟結構等各方面的工作。其實出版也一樣,面對快速發展的技術環境和讀者需求,出版工作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識,生產流程變革要與時俱進,緊緊圍繞企業戰略部署,關注各板塊主體產品,不斷優化工藝和流程,適應出版印刷大格局,確保生產的流暢,保證出版物質量。因此,只有建立動態的適應新形勢的生產流程,才能保證生產的流暢和質量。這是出版印制管理工作的基礎和條件。
內控管理規范化、精細化、制度化和公開透明化
出版印制部門是出版社最大的資金支出部門,也是圖書成本控制最為關鍵的一道工序。出版部門任何一個人的疏忽和不作為,不管是材料采購、工藝選擇、工價審核還是印數和物流的管理,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出版社整體效益的實現。作為出版社內控的關鍵部門,依靠人治不可能見到實效,實現法治才具有可持續性。圖書生產流程接口多、隱秘性高、責任復雜,出版部作為市場的甲方,內部控制是生產管理的重點。
那么如何做好內控管理?筆者認為,一要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約束機制,比如實行招投標制度,實施印廠選擇、紙張采購、工價審核三公開原則;二要實現重大事項決策權上移,確保集體決策,比如對于重大事項成立專門委員會,公開透明,接受公開制度、廣大職工的監督。出版印制部門僅僅作為重大事項的決策參謀者和執行者,不做權力的擁有者,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設,實現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升。因此,內控管理一定要實現規范化、精細化、制度化和公開透明化。這是出版印制管理工作的鞏固和提升。
以專業優勢實現編輯和發行前期參與機制
出版印制不能作為“二傳手”,而應該發揮它的參謀和協調職能,要緊緊發揮專業優勢和工作主動性,當好編輯的參謀者,做好發行和物流的協調者。如今,思想多元化時代提出了出版行業多品種、少印量、快節奏、高質量的需求。按需出版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按需印刷已經實現。出版印制部門應該依據專業優勢做好編輯在生產形式、工藝選擇方面的決策參謀,同時應該為發行和物流提供協調,特別是在印數和庫存管理上,通過成本控制和印刷方式、印刷增值服務功能,發揮建議和預判職能。
首先,站在編輯立場做專業增值服務。筆者的理解是,服務應該包含兩部分:一是服務職能本身,包括態度、方法等;二是最重要的是服務的本質內涵,包括流程保障、質量保障和增值服務。從服務本身考慮,態度上我們以合作的精神,積極主動,熱情周到,有禮有節,多站在編輯的角度審視我們的服務。從服務的內容考慮,一要承擔起生產職能應有的責任,不能將部門應擔的職能推向編輯,不推卸責任,不轉移責任;二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流程既要做好管控,同時也必須提高效率,確保圖書的印裝質量,不拖整體質量的后腿;三要為編輯減負,提供多種選擇,提供數據和資料支持,讓編輯專心于策劃和內容質量的把關。比如,建立印刷工價測算軟件實現自動化、樣書服務、審核簽字上把好關、印制進度控制反饋、建立印裝設計小模板,提供更方便、更精確、更貼心的細節服務;四要提供增值內容,增加前期參與機制,逐步實現參謀職能。
其次,站在出版全流程角度做好發行協調服務。其實就是進度控制和協助庫存管理問題。對于進度控制,要聯合其他生產部門及時變動上傳信息,保證進度的及時主動反饋。對于庫存控制,要跟編輯和發行一起,在印數的確定上,可以通過印刷方式、工藝和工價的調整,以及對數據的整合,可以做好建議,協調發行作出合理決策。
因此,發揮主動性,以專業優勢推動編輯和發行前期參與機制,為編輯和發行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是出版印制工作的發展和完善。
以數字出版思維推動出版印制工作創新
數字出版潮流勢不可擋,任何部門、任何工作都應該以數字出版的思維來研究出版工作。
首先,要做好印制生產與數字出版工作的有效結合。就是對出版社數字資源的科學管理,這里應該從包括數字文件的管理,協同數字出版中心、設計部、工作室、出版部、印廠在數字資源的格式、規范、存儲、流轉做好統一規劃,既要保證安全,又要便于查詢、挖掘、碎片化而提升效率,同時還要協同數字出版中心做好生產流程的數字化、工藝的數字化、管理的信息化改造。
其次,要通過印制工作反向推動數字出版。目前,按需出版成為行業的焦點,在按需印刷、數字印刷條件成熟的條件下,在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共生共融的生態環境下,要通過現行按需印刷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比如提供數據的分享、網絡印刷本地出版及異地一本起印、印數的監控、版權的保護、物流配送協同,做好這些實際上是在反向推動數字出版。這是印制工作的高層次服務、遠期規劃和目標。
新常態,新使命,出版印制工作只有創新思維,轉變觀念,與供應商合作共贏,提升服務質量,減少圖書庫存,盤活整個生產鏈條,這樣才算是提供了增值服務,創造了出版價值,才起到了真正的生產經營管理職能。
作者單位: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