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勘
很多研究希特勒的著作和論文,都提到希特勒患有某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對其心理障礙的形成也有很多分析,但是對心理障礙產生的生物因素卻著墨不多。現在有一項研究對希特勒的疾病以及疾病對決策的影響提出了新的見解。
帕金森病
在既往的對希特勒的研究中,描述了他的種種心理障礙,如強迫癥、抑郁、暈血癥、變態等,但是,沒有一種是生物原因引起的疾病。
最近,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神經外科》發表文章稱,希特勒可能患有帕金森病,主要根據是,對希特勒晚年拍下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他雙手顫抖,表情呆滯。而且,這種形象也通過影視為世人所熟知。這是帕金森病的兩個典型癥狀。接近希特勒的人回憶也證明,希特勒的確具有這樣的行為特性或癥狀。其次,以前也有資料披露,在二戰期間納粹黨衛軍的醫生就已診斷希特勒患有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得名于1817年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對此病的發現和描述。它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中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同時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以及黑質殘存神經元胞質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即路易小體。帕金森病患者出現癥狀時,其大腦中的多種神經元(細胞)都會退化和死亡,引起神經元的減少。例如,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紋狀體DA含量減少在80%以上。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的非多巴胺能神經系統的細胞也有明顯的受損,如前腦基底核的膽堿能神經元、藍斑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腦干中縫核的5-羥色胺能神經元和大腦皮質、腦干、脊髓以及外周自主神經系統的神經元都有損傷和減少。帕金森病患者的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顯著下降與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出現密切相關。中腦-邊緣系統和中腦-皮質系統多巴胺濃度的顯著降低與帕金森病患者出現智能減退、情感障礙等密切相關。
從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癥狀可以得知,該病會讓希特勒出現一些認知障礙,例如缺乏想象力、冷漠、多疑、無情,不通人性,做決定時更愿意冒險。由于病情影響了希特勒的認知和情感,因而促使其做出錯誤的決策。
這一點1999年《歐洲神經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也有描述。該文認為,思維遲鈍、沖動是希特勒戰略失誤的重要原因,例如,1941年入侵蘇聯失敗與其決策失誤有關;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戰爭中希特勒的指揮也出現失誤,導致失敗;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希特勒同樣反應過慢并遭到慘敗。此外,根據1944年、1945年希特勒的醫療記錄,研究人員認為他已經喪失了思維靈活性。
多種心理疾病
在對希特勒患帕金森病探討之前,無論是歷史書籍、人物傳記、醫學、心理學等都對希特勒的心理障礙有充分的研究和描述,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兩份報告。一份報告是美國精神分析學家、曾任哈佛大學教授的沃爾特·C·蘭格的《希特勒的心理:戰時秘密報告》,另一份報告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著名人格心理分析家亨利·穆雷的《阿道夫·希特勒的人格分析及對其未來行為的預測以及現在乃至德國投降后對其處置的建議》,簡稱《穆雷備忘錄》。
這兩份心理報告的資料來源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情報局收集的,交給穆雷等人分析。1943年10月穆雷將報告提交給戰略情報局。心理學家如F.G.羅賓遜認為,蘭格的報告是基于穆雷對希特勒的更早期的研究基礎之上。《穆雷備忘錄》與蘭格報告在研究目的、所用資料、研究方法與研究結論方面大體相同,但二者最大的區別是,《穆雷備忘錄》比蘭格的報告多了一個“政策建議”部分,因而較后者視野更廣,立意更深。
《穆雷備忘錄》指出,希特勒患有神經衰弱、歇斯底里、偏執狂、強迫癥、精神分裂、無限自我貶低和梅毒恐懼癥等多種心理疾病,他甚至擔心與女人接觸會污染他的血液。今天,這些心理疾病如果成立,就會認為可能與其患帕金森病有關。因為帕金森病患者的中腦-邊緣系統和中腦-皮質系統多巴胺濃度的顯著降低和多種神經元的明顯減少,會造成患者智能減退及情感障礙。
在1943年的研究報告中,穆雷還預言如果德國戰敗,希特勒會選擇自殺。“他有一種強烈的強迫性心理沖動,不惜犧牲自己和整個德國也要滅絕西方文化,甚至準備將整個歐洲拖入地獄。”穆雷甚至根據希特勒的性格預測:希特勒可能會躲到地下掩體里,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開槍自殺。這一預言不幸言中。
整容與心理障礙
希特勒對自己的整容一直保密,主要是對鼻子進行了增高。希特勒的鼻子并不太高,于是決定通過整容來增加鼻子的高度。這一動機源自其對其種族優越性的理論,即日耳曼人有一個高挺的鼻子會給人以“剛毅自信、勇敢無畏”的感覺。為了避免部下和公眾發現,希特勒做了幾次整容,每次都讓鼻子只增加一點點高度。
在今天,這種整容被稱為微整容,算不了什么。而且,在政治人物和演藝明星中,整容已經是家常便飯,因此很難說是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領導人的整容盡管可能受到譏諷,公眾還不會將這一舉動與心理異常聯系起來。但是在20世紀上半葉,由于種種原因,整容既不被社會接受,也被視為是不自信和有心理障礙的表現。例如,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整容被歐洲人普遍認為是一種“破壞上帝賦予自己容貌”的虛榮行為。
心理學的調查發現,整容者有4種類型。一是個性正常,有外表畸形但無心理障礙;二是心理敏感型,有真的畸形,心理負擔也很重;三是精神病態,僅有輕微畸形,但心理負擔嚴重;四是心理障礙型,無畸形或缺陷,但由于有心理障礙要求美容整容。
更多的研究結果表明,整容者心理異常的似乎居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整形外科埃杰頓的調查表明,整容者中人格障礙和心理異常者占30%~60%。所以,希特勒的微整容就被視為一種心理障礙,至少是不自信或過度虛榮的體現,并且,結合希特勒的種種心理特性來看,也成為證明希特勒有心理問題的一個旁證。
此外,希特勒的成長經歷也決定了他的人格中有種種弱點。當他還是個孩子時,非常脆弱和病態,非常依賴他的母親。他從來不做體力勞動,不喜歡體育運動。而且,希特勒也常被有虐待狂傾向的父親毆打,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陰影。
也許,這些也是造成希特勒失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