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記者:“多屏電影”為什么選擇這三家合作伙伴?
朱龍輝:一直以來,合一就抱著這樣的態度——伙伴強,我們才能強。CCTV-6是全國唯一的電影衛星頻道,其早先提出的“打開電視看電影”理念本身就是一種“多屏”的探索;航美傳媒是全國最大的航空戶外廣告集團;基美影業是全國最大的地鐵網絡流媒體運營商。我們共同攜作實現無處不在的全屏觸達,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平臺互補。據初步估算,我們合作的一部多屏電影將至少觸及影響20億人次。
記者:四方具體如何合作?合一影業在其中擔任怎樣的角色?
朱龍輝:首先,我們共同尋找和篩選優秀的項目,共同決定哪些項目可以納入計劃。然后,四家共同投資,根據投資比例分成。例如,CCTV-6拿走電視的發行權,航美拿走機場和高鐵的發行權,集美拿走地鐵的發行權。其中,合一要負責推進項目的進度,并牽頭負擔商業開發的責任。
記者:如何實現商業回報?
朱龍輝:合作之后,四家的廣告主資源共享,不管誰引進廣告組,他先拿走30%,剩下70%各家根據股份來分,所以很大程度是廣告資源的整合。這里要強調的是,廣告資源只是我們商業開發的一部分,這里所謂的商業開發是四家渠道互補帶來的商業機會。我們更看重的價值是優秀項目的后續價值,例如IP的價值、人才的價值等。
記者:“多屏電影”對項目的選擇有怎樣的側重?
朱龍輝:選出優秀的項目是對我們最大的挑戰。具體而言,我們會先選擇具有四家共性的一些類型,求交集。我們對劇本有較高要求,需要寫得特別精彩,結構精巧,大場面少,有創意。我們希望未來做的所有項目都有一個營銷團隊進行單獨推廣。
記者:基于這樣的定位,這類電影的投資預算是多少?
朱龍輝:每年9部90分鐘的電影,全制作最低投入3000萬左右,平均下來300萬一部。有題材特別好,預測觀眾會特別歡迎的,可能追加投資,按它的題材來決定。如果項目效果很好,可能我們加幾百萬或者一兩千萬,把它拍成一部大電影,進院線放映。
記者:多屏電影未來可能在院線和多屏同時播放嗎?合一對目前業內熱議的“零窗口期”問題怎么看?
朱龍輝:就多屏電影而言,本來就有一個先后規定,我們先在9大屏幕渠道播出,優秀的再上院線。我們不急著去做“零窗口”,我覺得中國電影還在高速成長期,目前做這件事有點殺雞取卵的感覺,應該從整個產業的發展看這個問題,看能不能把市場的蛋糕做大,而不是想著如何替掉電影這個渠道。中國電影90%以上的收入來自于票房,而美國的電影商機很大程度來自于付費,這對中國電影特別有借鑒價值。目前,中國的付費體驗跟增長速度遠超的我們想象。合一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整個公司收入增長最快的是付費業務,收入速度是600%多。所以,我們更看重產業鏈的發展,希望做1+1>2的概念,我們在現有的常態下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以期帶來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