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偏南電影節(South by Southwest,簡稱 SXSW)是每年在美國德州奧斯汀舉辦的集音樂、電影和互動設備為一體的大型展會。8年前,上線九個月的推特就是在這里一舉成為現象級應用的。在今年的SXSW上,一款名叫Meerkat的視頻直播應用爆紅網絡。
Meerkat今年二月底剛剛上線,亮相SXSW以前的用戶數量為12萬,但SXSW一結束,用戶數量就呈幾何增長,其中包括不少明星用戶,如脫口秀主持人吉米·法倫(Jimmy Fallon)、音樂人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和影視明星阿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等。
Meerkat使用方便,用戶只需要簡單的點擊就可以向粉絲直播,還可以提前預告直播時間。除了用戶直播,“看客”也可以進行互動,可以轉發、點贊,實時發評論與網友互動。
“賣點就在于親切感?!蓖顿Y公司Upfront Ventures的合伙人馬克·蘇斯特(Mark Suster)一語中的。
Meerkat視頻直播時所帶來的參與感,是普通的文字信息無法比擬的。這款軟件開發公司的CEO本·魯賓介紹說:“我們要改變人們消費內容的方式,從單向轉為多向的內容互動。無論是個人、品牌、政客或者老師,只要是需要傳達信息的,都可以使用這款應用,它會讓用戶與受眾的交流更誠懇、直接?!?/p>
之所以說Meerkat是一款“現象級”應用,還在于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各個行業的認可,普通人可以借此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成為“現場直播主持人”;明星大腕們可以借此與粉絲更直接地溝通,拉近距離;電視節目和頻道可以借此預熱宣傳新劇。于是我們看到麥當娜通過Meerkat發布新歌、吉米·法倫通過Meerkat直播《今夜秀》帶妝彩排、CNN的《可靠消息》通過Meerkat直播節目后期制作內容、還有著名節目主持人當著330位觀眾的面通過Meerkat為自己做晚飯……
Meerkat出自美國舊金山一家10人規模的小公司Life on Air,這家公司從2013年開始研究開發視頻直播技術。在SXSW上一舉成名后,投資者也紛至沓來。3月26日,公司宣布融資成功,雖然并未透露具體數字,但挑梁投資的幾位大佬更值得注意:從最大投資方,著名硅谷創業投資基金Greylock合伙人(Partners)到阿什頓·庫徹的制作公司Sound Ventures;從演藝界全才杰瑞德·萊托(Jared Leto)到YouTube聯合創始人查德·赫利(Chad Hurley);此外還有諸如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 Group)、洛恩·邁克爾斯(Lorne Michaels)的百老匯視頻公司(Broadway Video Ventures)、WME、CAA Ventures和UTA等眾多好萊塢勢力。
當然,Meerkat走紅后吸引到的除了用戶和投資外,也包括競爭者。其中最具競爭力的當屬推特。事實上,Meerkat的起步與推特淵源頗深,這款應用最初要使用推特賬號關聯登陸,可以說推特用戶的多少直接決定了Meerkat初始用戶的數量。當Meerkat開始大熱時,推特坐不住了。3月初,推特收購視頻直播應用 Periscope ,兩周后推出iOS版。不久后,推特又宣布禁止Meerkat導入粉絲,新用戶只能在Meerkat中訂閱其他用戶的內容——這大大提高了新用戶加入的門檻。受此影響,曾經在蘋果手機應用下載排行榜中最高沖到140位的Meerkat,不久后就狂跌至523位,而Periscope直接頂進前30。
Meerkat目前只允許直播視頻,而Periscope和另一個應用YouNow現在分別可以將直播的流媒體留存24小時和72小時。但無論是只允許直播還是可以短時間留存分享的,此類應用都面臨一些潛在的法律問題。
首當其沖的就是正規的公開演出。如果想直播類似音樂會這樣的商業演出,內容提供方需要先獲得ASCAP(美國作曲家、作家和出版商協會)、BMI(美國廣播音樂公司)和SESAC(歐洲戲劇作家、作曲家協會)等組織的相關許可。其次是音像公司的演出權,如果用戶直播了某位DJ在電音節上的演出,用戶所使用的應用就有可能涉嫌侵權。除了音樂,電視直播權也很容易遭到侵權,例如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原本有著嚴格的禁播規定,但在如今直播應用的廣泛使用下,已經形同虛設。(編者注:“禁播規則”是一條聯邦法律,即如果在比賽開始前72個小時,現場球票還未售完,則不允許當地電視臺轉播NFL比賽。這一規定已于2014年宣布廢除,但仍允許NFL及其合作廣播公司動用特例。根據NFL修正的規定,只要門票出售達到一定比例,電視臺即可轉播,無需等到“門票售罄”。)
除直播可能涉及侵權,Periscope和YouNow可以短時間留存直播視頻的作法,也很容易侵犯到制片方和發行方的復制權。
這些侵權隱患看上去似乎是對直播應用發展的掣肘,但事實上,要為此承擔風險的更多的是被侵權的一方。美國的《數字化千年版權法》(The Digital Millennial Copyright Act)明確規定了“避風港原則”。根據此項原則,只要網絡服務提供商在被告知侵權后刪除內容,服務提供商就不用承擔侵權責任。那么問題來了,對于像YouTube的這種視頻網站,在被告知內容侵權后,自然可以刪除存檔內容;但那些只提供直播本身并不存檔的流媒體文件又該如何處置?要求刪除的通知只怕連直播的尾巴都趕不上,這方面的版權保護恐怕相當有難度。
另一個問題是隱私。當年谷歌眼鏡風頭正盛的時候,就曾因為其中的直播功能引起過不少爭議。但至少眼鏡戴在臉上還是能看到的,而裝在手機上的應用恐怕更難被人察覺。對于不少以八卦為己任,挖隱私為樂事的人來說,這款應用所帶來的便利程度和將引發關注或傷害的程度也的確更大。
進入網絡時代以后,信息大爆炸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法律空白,侵權案件屢見不鮮的同時,維權之難也有目共睹。不久前,熱播劇《權力的游戲》第五季前四集遭泄露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除了合作方以外,Meerkat和Periscope也成為了被使用的侵權工具。澳大利亞一家傳媒市場公司追蹤到Periscope和Meerkat用戶將攝像頭對準客廳的電視機,對外傳送低畫質的《權力的游戲》畫面。事實就是這樣,越是沒有約束規則的服務越會受到用戶的青睞,或許有人會說“法不責眾”,但畢竟,這個詞并非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