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爾庚·舍費爾 小魚

“物美價廉,廠家直銷!”
在哈瓦那耀眼的陽光中,傳來陣陣低語,店鋪門前的樹蔭下站著招攬生意的小販。他們好像在念咒語一樣,一遍遍地重復著“蒙特克里斯托雪茄!高斯巴雪茄!蒙特克里斯托雪茄!高斯巴雪茄!”我們剛一駐足,一個身穿球衣和短褲,肌肉強健的小伙兒就從背陰處突然跳出,仔細環顧下四周,然后神神秘秘地說:“物美價廉,廠家直銷!”
宮殿般的帕塔加斯工廠是古巴最著名的雪茄工廠。一個小伙子熱情地邀我們進門。地板上鋪著陶制彩繪地磚,還殘留著往日移民者奢侈生活的痕跡。墻上的涂料早已脫落。屋里充斥著一股難聞的味道,像是煮透的豆發出的氣味。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里,幾盞氖虹燈吱吱作響。沙發上坐著一位婦女,身旁放著一堆貼有知名雪茄品牌標簽的彩色小盒子,盒子里裝有型號略粗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雪茄和稍細點的蒙特克里斯托雪茄,甚至還有高斯巴Behike系列的雪茄,這可是一款每支價格高達60美元的奢侈雪茄。
“高斯巴雪茄很稀有啊!超市里都很少見!”
“我表姐在雪茄工廠工作。”小伙子邊說邊點著無濾嘴的香煙抽起來。
“這些雪茄真的像人們說的那么好嗎?”
“我也不知道,我不抽雪茄。”小伙子答,這也許是他對我們說的唯一一句實話。他這里的高斯巴一盒只要40美元,很顯然,這是假貨,盡管商標上還印有全息圖。我們決定還是拿兩支粗溫斯頓·邱吉爾雪茄吧,說不定還是真貨,如果抽得好,再來買其他的吧。
這位健壯的小伙很不滿地將5比索揣進兜,都沒道別,只是敷衍地把我們送到走廊,就急匆匆地回攤位了。剛買的這支雪茄抽起來居然很輕松,非常可疑。又抽了三四口后,就開始發苦。我們把兩支雪茄從側面切開,煙葉碎末從切開的表層卷煙葉中撒出來。看來這些雪茄也就是地下作坊的下腳料,那樣的地下作坊在哈瓦那也多的是。
“想種煙草,就要娶它。”
雪茄是世界上最消耗勞動力的產品之一。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的品牌,已有近150年的歷史,既經歷了獨立戰爭,美國侵占,也經歷了加勒比危機的洗禮。羅密歐與朱麗葉雪茄曾一度是私有財產,而如今它屬于人民。盡管當時古巴實行煙田私有制,但是主要事務仍處于政府監管下,如播種材料、苗圃等。其貌不揚的國有農場僅靠柵欄保護著。兩年前,一個農場上,值班工程師馬里奧·希爾把一把小小的種子撒在我手里并跟我說:“就憑這種子就能在多米尼亞共和國大撈一筆!”多么悲傷的諷刺!他很清楚,古巴每培育出一種煙草新品種,就很快會落入海外競爭者手中。現在每一支成煙都是該品牌經歷各種考驗后得以流傳下來的,氣候、燃料匱乏、熟練的工人外流以及失竊等問題,時刻威脅著古巴雪茄產業的生命線。
埃爾塔阿瓦霍位于古巴西部,是通往哈瓦那雪茄發源地的必經之處。這里有《圣經》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有寬闊的山谷和熱帶喀斯特巖溶丘陵。清晨的薄霧中,長滿青苔的群山在地平線上猶如巨大的猛犸象。遠處,在整齊劃分的一塊塊煙田上,農民們正在拉著耕牛犁地,這里能種植世界上最好的煙草。
盡管20世紀60年代古巴相當一部分農業用地國有化,但煙草種植田仍是私有財產,因為國家管理的事物已經夠瑣碎。古巴的另一項財富甘蔗,可以像雜草一樣自行生長,但是煙草灌木需要單獨栽種在褐土上,用棉繩綁到阻礙陽光照射的專用支架上。難怪古巴的俗語說:“想種煙草,就要娶它。”
然而古巴雪茄的主要秘方不在于煙草品種,而在于古巴獨特的自然條件。其實,埃爾塔阿瓦霍種植煙草的條件并不理想:氣候干燥,土壤沙化。煙農必須將煙草根插得更深,而恰恰是更深的土壤層中富含的礦物雜質,賦予了煙葉特殊的結構和獨一無二的香味。
煙草播種始于9月,經過30天的培育后,幼苗被移栽到煙田。如果煙草能夠經得住冬天的暴風雪,就可以長到2米高。煙草收獲持續一個半月多,煙民們每隔幾天,就從煙草灌木上小心翼翼地采摘2到3片葉子,將其捆在西伯利亞白芷中,然后掛在烘干機上烘烤。烘好的煙葉摞成堆進行發酵,再次烘干,直至煙葉完全干燥。令人驚喜的是,完全干燥的煙葉仍然富有彈性且色澤均勻。然后,煙民們用棕櫚葉將煙葉卷裹,發往哈瓦那。這之前煙草已經歷了如此多道工序,然而雪茄生產還沒有真正開始。
“他一定是被惡魔附體了”
印第安人使用什么樣的煙草加工工藝,現在還不清楚。但最早吸煙的人可不是他們,土生土長的安提爾群島人才是最早吸煙的人。直到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登陸古巴時,歐洲人才了解到這一風俗。
吸煙曾是一種宗教儀式,而且印第安人顯然很享受吸煙。然而這并沒有給哥倫布本人留下特別的印象,反倒是他的一名水手羅德里戈·德·杰雷茲將煙草隨身帶回了西班牙。水手的妻子看到丈夫口中吐出一縷縷煙,還以為他被惡魔附體,于是將他送到了專門負責此類事務的宗教法庭。可憐的水手7年后才被釋放,那時吸煙已成為一種時尚,也開始風靡世界。
在迫使幾乎所有的印第安人死于饑餓和奴隸勞動之前,西班牙殖民者就已經從他們那里學會了煙草栽培技藝。18世紀古巴開辦了首批雪茄工廠,100年后,古巴已有1217家雪茄工廠,其中516家在哈瓦那且所有產品僅供出口。那時就已有人開始制作冒牌雪茄,因此假冒雪茄也算是歷史悠久。
如今哈瓦那的雪茄工廠卻屈指可數,哈瓦那最大的雪茄工廠拉科羅納,位于革命廣場旁邊一座普普通通的建筑里。成捆的煙葉從埃爾塔阿瓦霍運送到這里,煙草分類后,再分別配給300名卷煙工(多為婦女)。她們需要為每一種雪茄品牌配成其專門的混合煙草:色澤暗淡和色澤明亮的,分量輕和分量重的,味道清淡和味道濃烈的。所有的配方都為商業機密,由國家生產部和煙草商品流通部嚴格保守。看似色度差別不大的卷煙葉,經驗豐富的分類工可以給它們分出64種顏色。
雪茄工廠里還有一個獨特的工作地——車間上方架起的木板臺。臺上放置著一把椅子和一張配有話筒的桌子,演講員就在這里聲音洪亮地讀著新聞報紙、愛情小說、世界文學名著等,給工人們解悶。如偉大的古巴作家何塞·萊薩馬·利馬的《天堂》,讀完這本書,花了整整5個月。在古巴,出聲朗讀的傳統已有100年的歷史。長期受到“文化教育”的雪茄卷煙工,曾被認為是無產階級的智囊團,古巴獨立戰爭期間他們成為了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主要支柱。
卷煙工的工作100年來幾乎都沒怎么變化。他們僅有的工具就是砧板、小刀和靈巧的手指。根據尺寸大小不同,一名卷煙工一天可以制作出60至165支雪茄不等。
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打算廢除所有的雪茄品牌,用統一的“人民雪茄”取而代之。不過,之后他意識到,出口所得對于國家而言至關重要,況且他自己也曾是個煙迷。1963年他的保鏢將朋友制作的雪茄作為禮物送給卡斯特羅,卡斯特羅非常喜歡,于是下令開辦專門的工廠來生產這種雪茄,這種雪茄命名為“高斯巴”。最初的“高斯巴”雪茄是作為官方禮物送給各國總統和外交官的,直到1982年才得以自由銷售。
古巴雪茄產量曾很長一段期間幾乎沒怎么變化。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好萊塢雪茄時尚復興,雜志封面上電影明星們夾著雪茄擺著帥氣的姿勢。雪茄需求量暴增,訂單如潮水般涌來,一夜之間雪茄供不應求。
于是菲德爾·卡斯特羅下令將雪茄年產量由1億支提升至3億支。各大雪茄工廠開始上街招工并加快培訓。需求空缺就這樣被填補起來,商店的柜臺上擺滿了雪茄。然而,哎,雪茄被卷得緊緊的,幾乎點不著,懊惱的顧客只好把殘次品退回。
如今,需求風暴已成為過去,雪茄的質量得以提升。盡管世界上吸煙者人數減少,然而限量的真正哈瓦那雪茄卻賣得非常快,拍賣會上這樣一支雪茄的價格可拍到500美元。
雪茄能幫助作家找到靈感,馬克·吐溫一天至少需要抽20支雪茄,他將雪茄稱為“無盡的靈感源泉”。對于商人來說,雪茄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征;對于女權主義者來說,雪茄是男權意識中可恨的男性生殖器象征。不過,平均每天要抽半盒雪茄的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未必會同意這些說法。他吸了一口煙說:“有時,雪茄就只是雪茄而已。”
[譯自俄羅斯《G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