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萬曉曦
由于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整個社會對建筑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施工成為行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正式印發建筑產業現代化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力爭2015年底全國以產業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建筑產業現代化指的是在建筑工地上對已經生產好的墻板、樓梯等建筑構件進行組合拼裝。建筑產業現代化不僅是主體結構的工業化,或是施工過程的產業化,而應當是在形成技術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協同推進建筑全產業鏈的整合與發展,即包括材料、設備、設計、施工、安裝等從上游至下游全產業鏈的產業化和標準化發展。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營改增”正在影響著眾多企業,它直接導致了建筑施工企業盈利模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各行各業的電商平臺發展迅速,垂直行業的電商已經成為下一代電商的必由產物。
目前,整個建筑行業還面臨著勞務緊缺且流動性大這一困難。相關調查顯示,現在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年齡大多集中在40歲以上,這直接導致了整個行業的勞動力不足;而建筑行業的紅利大部分來自于勞動力紅利,也導致建筑行業的人均GDP過低。同時,隨著單級工程的體量在快速增長,對工程的復雜度和工藝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是時代的變革。
社會環境快速變化的同時,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對于建筑業而言,我們正在被BIM技術帶來新視角,而BIM技術加上大數據、云等新技術,則將跨越更多人類無法逾越的障礙。在生活中,我們更離不開信息技術,每個人的生活已經被淘寶網、微信、支付寶等各種APP所綁定,而生活中也充斥著無處不在的移動終端。今天,我們的各種行為都可以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并從中得到其規律,可以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并將不斷改變著。
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導致兩個問題,一是提高崗位作業和管理效率,二是必然會導致決策更加準確,風險防范會更加有效。廣聯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郭冬建認為:“通過以BIM、云計算、物聯網、智能設備、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當代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當今建筑施工行業正行駛在邁向‘智慧工地’的高速路上,傳統的印跡將徹底成為歷史。”
當前建筑行業仍處于粗放式管理,浪費現象非常嚴重,美國行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建筑行業的非增值工作(即無效工作和浪費)高達57%,制造業這一數字僅為26%。要實現綠色、智能和宜居的智慧建筑,需要“綠色、智能、精益和集約”的建造過程來實現,這就是智慧工地。
郭冬建表示:“智慧城市的基礎是智慧工地,而智慧工地廣義上就是工地信息化,通過三維設計平臺對工程進行精確設計和模擬,圍繞施工過程管理,建立互聯協同、安全監控、智能化生產等,并將此部分數據在虛擬現實環境下與物聯網采集到工程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提供工程趨勢預測,實現工程可視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從而逐步實現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使項目在信息化時代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簡單來說,智慧工地就是將感應器植入到建筑、機械、人員穿戴設施、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并且被普遍互聯,形成“物聯網”,再與“互聯網”整合在一起,實現工程管理相關人員與工程施工現場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來改進工程各干系組織和崗位人員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目前,建筑行業越來越多地依靠建筑信息模型來完成項目構建,而這一過程實際上主要包括人、材料、器械三大要素。在智慧工地中,利用“互聯網+”則可以解決更多要素。


“互聯網+”勞務管理。無論是對于項目還是建筑施工企業而言,考勤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條件,如果不知道項目上有多少人,項目成本根本無從談起。隨著移動應用的普及,完全可以做到項目人員的統計和具體分析,同時還可以通過現場視頻拍照,了解到每個環節工人的工作情況,通過圖像、影像來觀察每個崗位的工人出勤率、實際工作情況等具體信息。
“互聯網+”方案與工法管理。由于項目越來越復雜,業主會要求各個方案更加可視化、更加及時;不管是吊裝方案,還是機械安裝方案,所有的工藝工法都必須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并且做好風險預判。
郭冬建總結到:“智慧工地就是‘端+云+大數據’,越到崗位級,工作越標準,越到集團層管控越個性化。所謂“端”是現場IT應用的最大特征,端有三類:PC、移動和智能硬件;而云是后臺——項目管理協同平臺;大數據是體現。大數據是真正做管理框架用的,所以肯定是私有云最合適。
廣聯達作為行業信息化技術的引領者,研發并探索了眾多智慧工地產品及方案,主要解決了三方面的問題,即讓每一個項目有一個好的方案、有一個好的結果、能舒服的干活。整個方案會出現兩個支撐,一個協同平臺,一個數據中心。
通過先進的 BIM 技術、云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成本、質量、安全、進度、材料、設備等管控焦點的信息整合,進而推進施工過程集約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促進生產力提升。同時大幅度降低企業信息化的成本投入,使智慧工地成為現實,從而逐步實現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
未來施工企業將基于智慧工地去打造,把所有的供應商勞務分包,包括金融、甲方設計,所有相關的行業能夠融進去。而當前推進的PPP項目,更加需要施工企業利用互聯網+下的信息技術,深入PPP項目的前期,中期、后期,并利用互聯網技術,讓金融機構清晰投入產出,進行大數據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