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理哲
老外的商業競爭手段講求實際,“打不過你就加入你”,向來不死纏爛打,既然社交網絡是客源聚集的所在,像《紐約時報》這樣致力于網絡創新的報社,如果無法直接建立自己的社交平臺,加入最大的Facebook是合理的抉擇。即使擔心未來內容來源的桂冠可能會被Facebook拿去戴,報社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加入。
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影響新聞從業的現實,那么移動互聯網將會如何影響印刷產業?
據報道,2014年國內網絡印刷總產值達到2.8億元,大部分印刷同行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網絡上接單,即使媒體選出來的印刷電子商務20強加起來,目前似乎還沒有如此的規模。
網絡世界和大部分的印刷廠經營者生活在不同的空間,大部分的印刷廠老板沒時間上網,頂多看看微信朋友圈出現的內容,從來不知道如何上網買東西,更不要說上網做生意了。
看看微信里各個印刷群里面的同行就知道,我們談論網絡說的是B2B、O2O等,這些風投討論投資項目的專有名詞,其實是網絡生意模式含糊的說法,每一家創業成功的模式不可能相同,更不用提至勝的細節了。風投不可能對各行各業都內行,他們決定投資以前聽到的是創業者的故事,這些故事甚至不一定會“按表操課”,而是被執行。如果有更好的方案可以賺到錢,任何一家新創的公司都會毫不猶豫去改變,畢竟新創公司的包袱小。
所以我們在成功的網絡公司里面聽不到這些專有名詞,只有還沒定型的新企業才會采用風投的含糊說法,去描述自己還沒有定型的生意模式。
我們沒聽過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提到自己是B2C還是O2O,也沒聽過Vistaprint、健豪和保諾時這些印刷行業里成功的范例,提到他們是A2A或B2B哪一種模式。
如果我們登錄進去淘寶,用信用等級來搜尋,很容易就找到七八家三四個皇冠的印刷網店,和天貓印刷店排在最前面。
如果不知道在淘寶網里用皇冠和其他評級來標識網店的輝煌紀錄和信用,在千萬家同質性商品網店中,如何去吸引利用淘寶搜尋工具找印刷服務的客戶?不懂這些代號取得的游戲規格,就無法在淘寶網上經營一家商店,不管是賣油桃,還是賣印刷服務。
印刷電子商務平臺的未來之星還在講臺上夸夸而談O2O,隨便一家淘寶3個皇冠的印刷網店一年都可以做到1000萬~2000萬元人民幣的印刷生意,簡單的結論是傳統印刷廠老總說的、想的都是普通話,在網絡上根本不管用,因為他們說的是“另一國的語言”。網絡印刷店很少是由傳統印刷廠創立的,除非有印二代,語言和思路的障礙是主要的原因。
這些網絡印刷店沒有印刷機,當然得找印刷廠合作,有效率和品質的印刷廠就成為網店合作的對象。網店最重要就是積累信用,3個皇冠的網店需要積累500萬個好評,一個抱怨就會抵消一個好評,在茫茫網海之中,每一個差評都是網店的痛。印刷品質連交貨張數的控制都很重要,如果一家印刷廠的管理不善,網店不立馬解約,自己的商譽很快就會降級,事關生存不會等閑視之。
因為網店在網絡打開了窗口,客戶來自全國各地,如果你在國外登錄淘寶,許多網店立刻把到國外當地的快遞費用顯示出來,表示國外交貨也沒問題,表示網店的領域無遠弗屆。
但是印刷廠要和網店的合作沒那么簡單,網店訂單成長的速度可能很快,印刷廠如果自動化無法趕上,訂單增加人手跟著增加,煩惱就來了。
網店為了自己長久生意的安全,可能把活交給兩家以上的印刷廠,萬一有一天,網店訂單一調整,印刷廠為了幫網店代工增加的人手,就會變成印刷廠老總的心結。
這些網店代工印刷廠很快就發現了,移動互聯網影響印刷的關鍵因素就是自動化,印刷廠需要一個訂單增加,人手不增加管理系統。
經營網店的新世代并非多是設計或是印前專業的底子,他們為了網店生意的持續,都會整理并檢查文件,確保印刷品不會被差評,有些網店還支持7天內無條件退貨,外人不知道這條款是信譽的保證,還是廣告的文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網店對質量的要求不是廣告的需要,而是延續生意的必要條件。
所以網店傳給代工印刷廠的文件和訂單都非常規范,如果雙方議定協議,印刷廠可以做到,不需要任何人手干預 就能完成可靠的制版工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印刷廠不但能應付網店增加的活,還能利用穩定的質量和省心的服務粘住網店大客戶。
如果一套自動化系統,可以對付規范的網店,當然可以拿來培養合作伙伴,只要找出有愿意的客戶,提供誘因請他提供整理好的規范文件,自動化系統就是雙贏的籌碼。合作伙伴有了好的折扣,競爭力增強,足以吸引更多的訂單,整理文件成為重要的關鍵;印刷廠省去整理文件的負荷,提升集中更多的印刷生意。
根據各項數據,印刷產業趨勢正在朝業務集中發展,自動化系統包括利用通訊協議自動化接單,直接銜接自動化生產,印刷廠只要有能力培養更多的合作伙伴,就能成為印刷業務集中的中心點。
什么樣的自動化系統可以發揮上述的價值?
傳統的ERP只能管理生意,無法管理生產,因為沒有處理印刷文件的能力,只能把生產當成一個黑盒子,開出施工單以后,交給人去管理生產,直到生產完成以后,印刷品入庫以后才恢復管理,可以想象訂單一增加,人手一定增加,如何應付產業集中的趨勢呢?
一套可以管理訂單和文件的系統,才能同時管理生意和生產,這才是應付未來的管理系統。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影響,印刷企業的時間其實不多了。